-
烟草在线专稿 笔者有幸参加了卷烟零售协会第二分会举办的终端亮化PK大赛的启动仪式,感受很多。
培训开始时主持人介绍了大赛的具体内容和评分标准,内容十分清晰,评分标准也公平公正,笔者作为一家小型食杂店的店主,应该说论资金实力和店面形象肯定比不上烟酒店、大超市,但此次PK竞赛,我竞争对手就是和笔者一样的食杂店,把我们放到同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笔者充满了信心,相信会通过努力出现在决赛的名单里。
在启动仪式上,三位客户经理给我们举出了三个不同业态客户的商店形象提升的实例,十分形象生动,本来对自己的店面改造没什么信心,觉得没有别人店面大、资金也不够雄厚,但是通过客户经理对食杂店的案例讲述,看到了一样的小店改造后的效果,顿时让笔者信心十足。特别关注了食
-
烟草在线专稿 探讨一个超市采购的问题。刚开始你没这么多资金,一线品牌对于刚开业的超市没什么支持,条件又非常苛刻的。就好像**油刚开始牛气得很,后来我们自己从广州进货,现在他们过来求我们五次了,我们都不理它。大家说,我们的这种做法对不对?
主要症状 他人牛气咱也牛气 顶牛对不对
出方主味 超市管理须大胸怀 笑着侃未来
虎有霸气狼有狠
牛人自有牛资本
海纳百川容为大
不鸟他们自受损
超市经营,重在货畅其流,重在各个环节都能通畅,不论大小超市都应该尽最大努力降低采购费用,尽最大努力想到顾客所想,尽最大努力把所售商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商品好了,价格实在了,顾客也就来的多了,生意才能实现买卖两旺之局面,赚来银子的同时,
-
烟草在线专稿 烟酒零售店倘若不转型,是发不了大财的,但是转型之路却没有经验可循,因为具体到每一个人,各有各的发展轨迹,不可生搬硬套别人的已有模式,你说是不是。很多人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我们作为跟风者,该怎样去超越和弥补他们?
主要症状 思变求变道 路在何方
处方主味 超越弥补心 胸怀天下
小店转型是挺难
难的就是超越咱
咱如心胸怀天下
事业路上应等闲
看到上面这位老师问题,烟酒小店倘若不转型,是发不了大财的,这句话我非常同意,在涉及转型之路如何走,如何走的稳当,如何走得妥帖这个问题上,我认为虽然各有各的成功之处,各有各的发展轨迹,这个不可生搬硬套是不假,但是转型路上多多总结自己经营经验
-
烟草在线专稿 先哲有云:三十而立。按现代人的理解,就是人到了30岁,就能够确定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靠自己的本领安身立命于天下。
再过一个月,我也30岁。
幼时羸弱,母亲给我取一女化名字:“晓灵”,希望能够晓活灵动,吉泰无恙。小学、初中,成绩一直不错,加上父母的溺爱,从小就养成了 “孤行一意”的秉性。中学毕业,就拂逆父亲南铁顶职和母亲“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美意,志愿农校,一心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毕业即失业,打过两次工。浙江义乌之行,是次苦头佗之旅,应了那句俚语:“不死,脱层皮”;南下广东,被“好朋友”骗着做传销,印象最深的是一群梦想一夜暴富的年轻人在一起
-
有这样一则故事。三个工人在砌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 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很开心:“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一个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成了前两个人的老板。
一个人的工作心态,与其本人的性情、做事的才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有积极的心态,火焰般的热忱,那么无论所做的工作多么劳苦,都不会觉得疲惫,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不会表示厌恶。每一份工作或每一个工作环境都无法尽善尽美,但每份工作中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源
-
把分内事做到极致,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建立不平凡的功勋。湖北中烟所属新业薄片公司党员职工始终坚守“初心C位”,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场没有硝烟的生产攻坚战悄然打响。
-
半年前,我还是广西民族大学的一名准毕业生,当我站在人生十字路口迷茫地张望时,崇左烟草向我伸出了橄榄枝,使我有幸成为崇左烟草的一员。不知不觉我已在崇左烟草度过了半年时光,时光果然真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
-
在一种单纯反复的工作方式里进进出出,一转眼,在电访中心已经十一年的时间。回想刚到电访中心,那时的我,还什么也不懂,客户提出疑问时,总是“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局面,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知该怎么办。
-
烟草在线专稿 十年是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十年是品尝人生百味的风风雨雨,十年更是一个人追逐梦想的艰难征途;十年前有那么一个人,懵懂无知,年少轻狂,他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来到了一家企业,十年中,他与这家公司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共收获,曾经彷徨过,曾经无奈过,但从来没有退缩过,因为他始终坚信,这家企业承载着他的希望,会帮他实现人生的价值,更会引领他在梦想的蓝天翱翔。这个人不是“来自星星的你”,而是现在站在讲台的我,这家公司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徐州烟草!
记得那是2005年的盛夏的一天,正骑着自行车漫无目的,四处游荡的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喂
-
《上海烟业》出版发行一百期了,这份季刊杂志意味着走过了二十五年的历程。在我阅读的杂志中,也数《上海烟业》和我最有缘分,我不仅是忠实的读者,还是她最积极的作者,自1996 年至今,我已发表了40 余篇与烟草文化有关的文章。
说来有趣,我原和烟草行业没有丝毫关系,因为收藏卷烟商标,经特批成为了上海市烟草学会会员。从此,我和学会并《上海烟业》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要感谢杂志的首任责任编辑袁军先生,是他鼓励我多写一些烟标收藏知识的文章。他告诉我,烟标收藏是一种文化,和茶文化、酒文化一样,烟文化同样是丰富多彩,尤其是烟标文化,有许多东西值得开拓挖掘。这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落到我身上,虽然写文章对我不算难,但是关于烟标文化的研究还从未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