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烟花三悦微信公众号报道 很长一段时间,二类烟都是绝对的市场细分,一方面是价类划分留出来的空间本身就很狭窄,不像一类烟的跨度那么大,也不像三类烟的容量那么充裕;另一方面是价格设计有些尴尬,没有三类烟——主要是高三类烟——的性价比优势,又不具备一类烟的价值感。大家对于二类烟的态度,多少有点无心插柳的意思,期望既然不高、投入自然不大。
在单箱批发均价25000元——也就是单条批发价100元/条——以下的时代,二类烟有着结构上的相对优势,不仅弥补了因为规模有限而不被重视,也赋予了价值上的承上启下,再加上普一类烟的结构板结,二类烟在一定程度上还具备了结构上暗度陈仓、曲线救国的意义,只要能多卖、不管卖多卖少都是好事情。
换一个角度来看,二类烟因此没有经历主观的用力过猛。
尊重市场、遵循规律+无为而治、无欲则刚,换来了二类烟这些年持续的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尤其当整个行业陷入到「需求拐点」的不适与被动当中,二类烟颇有些风景这边独好的意思,继2017年商业销量突破700万箱,市场份额达到14.8%之后,今年前4个月,达到288.3万箱,市场份额达到19.7%,在各个价类中增长最为迅速、表现最为突出。
2018年1-4月二类烟前十大品牌
这其中,有「新版利群」这样年销量超过万箱的全国销量3甲;有「炫赫门」这样独占细支烟市场份额20%以上的超级单品;有「爱尚」、「乐途」、「记忆」这样做足做透的细分特色;有「皖烟」、「珍品兰州」、「双喜1906」承上启下的品牌中轴;有「777」这样以一己之力换回品牌颓势的骨干中坚。
2018年1-4月二类烟前十大产品
随着规模的不断做大,二类烟逐渐逐渐从品牌逐力上升到市场热点、产业关切。
对于那些以三类烟为主体的品牌,在结构往上走难度过大、空间逼仄——尤其普一类烟长期性的品牌板结——的背景下,二类烟简直就是深陷绝境的救命稻草,更小的竞争烈度,更快的市场成长,意味着更大的可能性与想象空间。这样的策略出发,也还原为除头部品牌以外后续进场普遍是以三类烟为主体的品牌。
然而,随着全国单箱批发均价突破30000元——也就是单条批发均价120元/条——以上,二类烟的地位和定位就变得微妙而尴尬,从过去整体高于到现在明显落后于市场均价,从过去的结构增量到现在的价值存量,这种角色和地位上的落差与反差,促生了从市场反馈回来对于二类烟在心态和判断上的微妙变化。
这里面还有一个最大变量——说严重点,应该是最大制约——在左右着大家对于二类烟的态度,也就是二类细支烟的发展,一方面细支烟构成了二类烟增长的绝对支撑,市场贡献不容抹去;另一方面二类细支烟并没有按照我们的预期由三类烟消费升级而来,恰恰相反大部分消费者是原来普一类烟降级转移,品牌个体的增长并没有还原为市场整体的发展。
很显然,规模上的增长,并不能掩盖结构上的束缚。
在大家对二类细支烟又爱又恨的背后,抽离二类细支烟自身的价值判断之外,其实所隐含的命题是对二类烟是否基座化的认识与判断,也就是二类烟会否成为规模与结构之间的平衡,同时对于稳定市场消费具有充足的支撑性作用,这当然不会是主观判断的结果,也不会短期即可明朗定性,而需要反复的长时间筛选和厘清。
站在产业的角度,二类烟的发展需要适当地干预,不是降低竞争强度,而是预防低效重组,减少无效投入,除了继续拧紧准产龙头——在抬高细支烟、短支烟、爆珠烟开发门槛的基础上——还要从宽度和密度综合考虑单箱均价以下包括二类烟的产品开发,在产品摆布、市场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做足减法,以投入的减来垫高产出的增。
具体到各家品牌,那些基座化的二类烟产品需要的是有效切割,在品牌价值和消费认知上与主品牌合理地划清界线、形成区隔,预防和减少价值固化、形象矮化带来的价值压低,条件成熟的品牌,可以进一步收紧市场投放、优化市场状态、拉高零售价格,为下一步适当的价格调整预留空间,有序地吹风预热消费意愿。
反过来,对于那些仍然挣扎于结构提升,并且希望也只有通过二类烟的增长才能缓解结构压力的品牌,扑面而来将会是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抓住目前犹存或许也将会是稍纵即逝的时间窗口显得尤为关键,这里面有「两个关键」,一个是既要抓紧布局也要加大力度于结构更低的市场,争取更多市场机会;另一个是强化点上的市场纵深,建立更好市场防御。
简单地说,如果二类烟高于你的单箱均价或者高于你的主力产品,还是要抓紧时间往前走,反之则需要考虑和预防潜在的尾大难掉。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