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县级局是行业最基层单位,无论是工作还是人才培养都具备着承上启下的责任。队伍建设要求更高,责任更大,任务更重。笔者工作基层多年,对此作一探讨,抛砖引玉。
识人要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唐)李白
古人云:为治以知人为先。这句富有哲理的良言告诉我们,在队伍建设中,要做到科学的人才培养,首要要做到知人,知人才能善任,善任方能尽才。
——识人应以德为先。所谓德者,刚直无私、忠诚清廉,非碌碌庸庸,无毁无誉而已。唐杜佑认为:“若以德行为先,才艺为末,必敦德励行,以伫甲科,丰舒俊才,没而不齿,陈寔长者,拔而用之,则多士雷奔,四方风动。”道德是建立在人格基础之上的,没有高尚的人格,难有高尚的行为,行为即是人格的表现,又是道德的载体。鲁迅先生说:“道德这事,必经普遍,人人应做,个个能行。”这是至理,队伍建设首要使每一个员工把道德行为融入生活,变成习惯,养成文化,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和企业发展尽责任、展身手、作贡献。
——论人应以才为重。所谓才者,奋发有为,应变无穷,非小慧辩捷,圆熟案牍而已。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有勾践在能臣文种和范蠡俩人的辅佐下,卧薪尝胆、十年生聚,转弱为强,终灭吴称霸。历史上有“乐毅出而燕坏,种蠡入而越霸”。由此得知 “为大厦,要栋梁”、“为国失贤则亡”。这些事和话讲的都是一个道理:得人才者得天下。做企业也是一样。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做强,就需要锻造一支一批又一批不同层面、不同专业的优秀人才,并使其奋发有为,发扬踔厉。如鲁迅先生所说:“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治企亦然。
——识人应以量为重。所谓量者,能受善言,能客贤才,非包藏隐忍,持禄保位而已。古今成大器者,皆胸怀天宇,纳山川之灵气,集天下之英杰,以致有包容万象、吞吐天下之机。春秋时的齐桓公,不记管仲的一箭之仇,任其为相并尊为仲父,使齐国成为王霸之首,这是一种宽容豁达之襟。刘邦在大定天下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有了这样一种谦虚大度之量,才能培养一支学人之长,宽以待人,洒脱豁达的队伍。
用人要精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城楼。
——(唐)王之涣
知人善任是队伍建设的关键,知人是用人的前提,用人是知人的目的。在队伍建设中,管理者即要有一双“慧眼”,也要有一棵“慧心”。 善任人才,优秀人才才能脱颖而出,层出不穷。
——用人要扬其长。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亦然。用人之长是人才,用人之短就是庸才。陈景润厦门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分配到北京一所重点高中任教,由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虽有满腹知识,却不能尽情表达,惹得学生怒、老师嫌,好不狼狈。后来,厦门大学老校长王亚南闻听此事,向熊庆来教授力荐,让他走上了数学研究岗位,经过辛勤耕耘,终于攻破“哥德巴赫猜想”, 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举不胜举。三国时,马谡长于谋划,短于实践,诸葛亮却让他披坚执锐,统兵陷阵,导致街亭失守,结果,马谡被斩,蜀国被误。
——用人要择其贤。贤,德才兼备者也。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坚持培养人、选用人的原则,也是培养和使用高素质人才的保证。汉光武帝刘秀常对人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寄万里之命者,庞萌是也。”一次他命庞萌与盖延攻击董宪 ,庞萌却临阵叛变,反戈盖延,盖延全军覆灭。历史上的刘秀是一个明君,他只是被庞萌表面上的“恭谨谦逊”所惑。前车之鉴,不可不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用人的基本原则,但疑与不疑也应该重依据。
——用人要秉其公。春秋时晋国大夫祁奚曾任中军尉,年近退休时,晋悼公让他推荐继任者,他先推荐了“仇人”,后又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晋悼公不解,祁奚说:“你不是要我推荐合适的人选吗?仇人不仇人,儿子不儿子我却没有考虑。”祁奚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至今传为佳话。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用人问题上,要以事业为重,公正为本,做到任人唯贤,唯才是举。
——用人要摒其性。有才任性已经产生了民怨,在用人上更是成为了一个“重灾区”,这种现象在古代就早已存在。张松是三国时的一个谋士,先事刘璋,怀才不遇;后择曹操,曹却不容。潸然泪下的张松拜见刘备,并献川图于备,最终成就了刘备取得西蜀、建立大业的宏愿。张松之所以易主献图,在于刘璋胸无大志、曹操恃功傲物、刘备以诚相待。不同的态度,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张松献图为我们留下了不尽的感叹。
教人要细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
在队伍建设中,如果说知人善任是一条主线的话,教养育人就是一条红线,起着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古语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育人者只有博取众长,才能“心有灵犀一点通。”
——晓之以理。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日本偷袭了美国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改变了美国政府和大众的态度,促使美国很快入了对日本的战争;我国坚持八年抗战而不亡,广大军民披荆斩棘,向死而生,这些都缘于“民族存亡”这个大理。企业发展有自己目标和前进的方向,这就是凝聚人心的理。晓之以理就是用正确的方向和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来最大限度的激发人们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工作加以实现。
——动之以情。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文艺不写“情”,就不成其为文艺。同理可说,教养育人不动“情”,也就不成其教育。历史上的刘备如果没有“桃园结义”的以情感人和“三顾茅庐”的动情为人,就很难得到兄弟相助,“圣人”指点,也就很难成就大业。因此,要尊重人、爱护人和关心人,尊重人格平等,关心追求成长,使其才智尽展,让每一个员工工作充满活力,生活快乐如意。
——教之以礼。从小时候起就常听长辈教诲要知书达礼。知书达礼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是一个人的涵养、境界,还往往关乎一个人的命运成败。武则天如果没有知书达礼的涵养,如何能留下名传千古的诗文,如何能得到两代皇帝的宠爱,又如何能治理一个泱泱大国;唐太宗李世民立晋王治为太子后,就常“诲谕”于他,吃饭时,给他讲“稼墙艰难”;骑马时,给他讲爱惜物力;乘船时,给他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树下休息时,给他讲“曲木从绳则直,人君受谏则圣”。李世民孜孜不倦“精神哺育”、“以理教化”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导之以行。祖先有“疑行无成,疑事无功”的训诫。没有行,坐而论道,再如何灿烂的言辞,最终只是过眼烟云。马克思经过40年的努力,写就了一部《资本论》;司马光在受到宫刑的屈辱下,编撰了《资治通鉴》。这就是行动的结果,努力的成功。有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三个建筑工人在建一座教堂,有人问他们去干什么。第一个人回答去砌砖头;第二个回答去建房子;第三个人满怀深情的说在建一座倾听上帝声音的殿堂。第一、二个人只是在为生活而工作,第三个人则是在为理想而工作。作为一个团队,我们就是要让每一位成员都是为了理想而工作,如此,才能树立只争朝夕、不歇于路的精神,才能培养勇于担当、忠于职守的意识,才能使团队一路向前、无坚不摧。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在加强队伍精细化建设中,只要坚持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借鉴传统文化,精心锤炼、用心呵护,就能打造出一支完美的团队。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