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卷,我总算知道馄钝店为何涨价的原因了。
是不是因为“二师兄”涨价了。
是啊,我查了下农业农村部网站,9月9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13.26,比上周五下降0.08个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15.08,比上周五下降0.11个点。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5.41元/公斤,比上周五上升0.8%;据商务部监测,8月26日至9月1日,肉类批发价格不同幅度上涨,其中猪肉批发价格为每公斤34.59元,上涨8.9%。按每天1公斤肉计算,一个月吃肉就要吃掉上千元。
关键是,这猪肉一涨,这路边的馄钝店、烧烤店、火锅店不都要跟着涨价啊。现在有的地方猪肉都要限购了。
这不是玩笑话,是真事。据《南宁日报》报道,9月1日起,南宁市实施猪肉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在主要农贸市场设点限价限量销售猪肉。南宁市在青秀区麻村农贸市场等市场设立定点猪肉摊位,以低于前10日市场均价10%以上的价格销售,每位消费者每日限购1公斤。由于市场供应不足,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居民买肉排队的现象。
“猪周期”,咱们讨论过很多次,为何今年猪肉涨价这么厉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分析,最近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前期扑杀生猪、出栏加快,同时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受影响,导致存栏量显著减少;二是“猪周期”,此前猪肉价格跌至低点,目前正处于“猪周期”的上升阶段;三是一些地方出台了生猪禁养、限养的规定;四是结构性因素,目前小规模养殖户加快退出,大规模养殖增加的产能被抵消。
猪肉在国人餐桌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居民的肉食消费中占比达到62%,而且在CPI也占有高权重,所以,猪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会影响群众生活和物价稳定。为了稳定猪肉价格,国家连续出手,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加上一次电视电话会议,3次重磅会议专门部署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二师兄”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其实这么多年咱们讨论“猪周期”,总能联想到咱们烟叶种植。为什么咱们行业这么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烟叶工作,烟叶稳则行业稳。为什么咱们行业烟叶种植近十年来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
这是咱们烟草行业一直在默默做贡献啊,行业内谁都知道咱们烟草行业烟叶库存居高不下,为何这个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我曾经想,咱们烟叶去库存还不简单啊,停止一年不种烟叶不就行了。现在想想自己当年真是太年轻。
一年不种烟,难道第二年就会随咱们烟草的意,说种就种吗?烟叶生产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横跨农工商,面广量大;一头连着国家利益,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烟农利益;同时又是外部环境多变的一项工作,也是最难、最艰苦的一项工作。作为农业生产的一部分,从宏观角度而言,烟叶生产从生产到经营,从价格到税制无时无刻不受到农业大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等方方面面的影响,而关于烟叶生产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也紧跟国家改革发展大势,从未间断。从微观角度而言,烟叶生产也与烟区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息息相关。我国超过70%的烟叶产区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种植烟叶是当地百姓主要的经济来源。现在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烟叶种植也是很多贫困地区全面脱贫进入小康的希望。
所以现在咱们烟草行业一方面控制烟叶种植规模和面积,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烟农收入。烟农稳,烟叶生产才会稳。全面小康征途上,实现烟农的“美好生活需要”,最根本的还是要让烟农的钱袋子鼓起来。
从历史上看,咱们行业烟叶生产也有大起大落的时候,教训十分深刻。1992年以后,我国烟叶生产出现一番较大的起落。1992年全国烤烟收购量为5000多万担,1994年锐减至2972万担,1995年恢复至3485万担,1996年跃升至5255万担。由于一些产区错误估计烟叶生产形势,地方政府追求利益,未能严格执行国家计划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宏观调控要求,形成“上冷下热、上控下扩”的态势,超种超收至1997年达到顶峰。当年,全国超面积种植500多万亩,全国烟叶收购计划为4540万担,实际收购6875万担,超计划收购2000多万担,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堆积如山的烟叶,对烟草行业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众多烟叶经营企业开始大面积亏损,大量囤积的烟叶加剧了收购工作的难度,使烟叶等级混乱,1997年抽查平均等级合格率仅为66%。而烟贩子四处横行,收购秩序一片混乱,烟叶收购资金难以为继,许多地方出现了打白条现象,严重损害了烟农的利益。对此,国务院给予了极大关注和支持。199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1998年烟叶种植和收购工作的紧急通知》;1998年6月,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烟草工作,要求烟草行业“三年要压缩2000万担不合理的烟叶库存”;同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调整烟叶和卷烟价格及税收政策的紧急通知》,明确烟叶收购继续实行中央管理的政府定价政策,取消了各种形式的烟叶收购价外补贴,将烟叶收入的农业特产税税率由31%降为20%
后面的事情大家应该都清楚,根据国务院精神,烟草行业开始了一轮烟叶生产大调整。首先,国家烟草专卖局将烟叶生产指导方针调整为“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并从1998年起,对烟叶生产实行严格的“双控”政策。紧接着,全面推行“合同制”。虽然1983年颁布的《烟草专卖条例》、1992年开始实施的《烟草专卖法》都规定烟叶生产实行“合同制”。但是,此前并未严格执行。1998年起,烟叶生产全面推行合同制,各产区严格按国家计划全面签订合同,使合同制真正成为稳定烟叶生产的支撑点。随之而来的是整顿烟叶流通秩序。1999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决定,在全行业范围内开展烟叶流通秩序专项治理整顿。此后,国家烟草专卖局陆续下发《烟叶专卖管理办法》《关于开展烟叶流通秩序整顿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并召开会议、专门成立整顿烟叶流通秩序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国整顿烟叶流通秩序工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从1998年到2002年,烟草行业共压缩烟叶库存1976万担。2002年,全国烟叶经营扭亏为盈,烟叶生产流通秩序逐步恢复正常。从平息烟叶抢购,到调控烟叶大超产,再到三年调整,我国烟叶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