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烟农的笑容
“云南省武定县田心乡一直以来靠天落雨打秧田,牛脚迹窝里舀水喝,干旱缺水出了名,今年的膜下小苗移栽技术,不仅保证烟叶按时移栽,膜下保水性好,小苗带病少,长的也比往年壮实。”2013年初夏,笔者前往田心乡普龙村委会调查膜下小苗移栽长势情况时,种烟大户周从和乐呵呵的告诉我们。
不过,同村的老周可没这么乐观,他一直在疑惑——光靠浇定根水就能够保持烟苗10-15天不浇水?这技术管用嘛?按照技术措施,经过他一个月实践,面对眼前一垄垄迎风摇曳健壮翠绿的烟苗,之前的顾虑早已烟消云散。“当烟苗生长40-45天到五六公分、四叶一心的时候最适合移栽。”“移栽前要先带药起垄杀害虫,移栽后要用黑膜覆盖,每株烟苗浇足定根水2公斤就行。”“当膜内气温上到40度的时候就要注意及时破口通风排气……”老周一句接一句重复着技术员教给他的“膜下小苗移栽经”。
“这种好技术要是能早点教我们,大家伙儿也不用为取水保苗的事儿犯愁了,如今烟叶也能赶上四月移栽了,节令对了,烟叶质量有保障。”老周的一番话以及他发自心底的笑容,不仅是对此项技术的肯定,更是对心系民生、勇于变革的楚雄烟草的最高奖赏。
领导的决策
楚雄一直是“滇中老旱区”,全年89%集中降水量集中在5-10月,频繁的春旱,经常造成小春绝收,烟叶移栽保苗用水更是难上加难。旱则变,变则通。四年连旱,烟叶移栽节令得不到保障,今后烟叶如何发展?面临严峻干旱,州局领导果断决策:把好每一道技术环节,扩大膜下小苗移栽推广面积!这一决策让楚雄烟叶生产抗旱大潮再次激起创新的“浪花”。
膜下小苗移栽的最大技术变革是将烟苗从膜上转移到了膜下,将被数次抑制生长后的大苗换成了具有勃勃生机的小苗,地膜内的“温室”条件,为烟苗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移栽后的烟苗正常成活。膜上膜下一字之差的转变,不仅转出了楚雄烟草烟叶生产的新方式,更转出了烟农勇抗旱魔的信心和期盼。
探新的历程
经历了2010年大旱困惑的研究人员,从穴盘育苗、带土移栽、抗旱剂筛选、小苗移栽等一系列试验探索中,将解决楚雄烤烟移栽期缺水问题的出路定位在小苗膜下移栽上。2011年,在楚雄市东华镇实施小面积试验示范,这一技术开始在彝州烟区燃起星星之火。
2012年,在膜下移栽掏苗时间、不同浇水方式、不同浇水量、不同打塘方式以及干旱胁迫对膜下小苗移栽生长影响等10多个技术关键的深入试验基础上,《砂培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操作规程》出炉,为楚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科学支撑。
2013年3月,州公司领导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调研,下发示范推广应用项目工作通知,将推广工作层层落实各级抓,成立技术服务团队跟踪服务指导,组织科技推广人员、村干部、烟技员、育苗服务队以及烟农层层培训,确保基层技术员和烟农能熟练掌握技术并严格按标准执行。
2013年3月底,省局局长余云东到楚雄调研,对我州膜下小苗移栽推广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随后,省公司下达通知,要求在全省大力推进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推广,更明确了楚雄烟草科技抗旱的方向,坚定了推广普及该项技术的信心。
2013年4月初,全州膜下小苗移栽现场会在姚安成功举办,900份技术手册的发放、烟技人员的悉心教授,进一步解答了大家的顾虑与疑问,掀起了全州膜下移栽高潮。
2013年4月30日,全州成功推广膜下小苗移栽32.828万亩,小苗育苗主要成本比常规育苗成本节约5.63元/亩,全州膜下小苗移栽在育苗环节共降低成本180多万元。
历时850天,一环接一环,丝丝紧扣,科技抗旱创新之路踏实缜密。
2013年10月23日,楚雄州经受住四年连旱,圆满完成收购任务,用片片金叶呈现了一份让工业、烟农、政府、企业四满意的答卷。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