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中安在线报道 安徽省南陵县弋江镇竞河村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烟稻轮作,充分利用皖南烟叶公司 “行业反哺农业”建设的水利设施进行灌溉,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民住进小洋房。
这里,山川秀丽,人杰地灵;这里,四季分明、物产丰饶……这便是皖南,也是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皖南烟叶公司”)生根开花结果的地方。
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持续推进,烟叶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皖南烟叶公司采取农业产业化的形式,带动烟叶种植结构调整,助农增收。如今的皖南种植区呈现出“映日乡村别样新”的景象。
产业发展——多方携手促规模种植
11月中旬,是烟叶收购最后时间,此时,新一年烟叶收购的各项数据都已新鲜出炉。对照以往,烟叶种植规模逐渐壮大的趋势和土地经济效益升级的状态跃然纸上。
从4.72万亩到16.78万亩的烟叶区种植面积,从约12.5亩到近70.9亩的户均种植面积……2005年到2013年这九年间,皖南烟叶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而这样的速度,正是皖南烟叶公司有序引导的结果。
人口和面积均占宣城1/3的宣州区,是皖南烟叶公司烟叶最大的产区。到2013年,宣州区烟叶生产已经取得了连续12年的增长,新烟农在宣州区仍层出不穷。
在位于宣州区杨柳镇的沪皖高科技示范园核心区专业化分级点,笔者见到了第一年种烟的新烟农陈玉林,他的烟叶正在合作社接受分级服务。尽管是第一年种烟,但陈玉林“种烟气势”却不小,出手就种了90亩的烟叶。谈到自己这个决定,平常话不多的老陈变得健谈起来。 “最初决定种烟,是听说种烟效益好,再加上村长上门宣传种烟好政策,觉得是条致富的新路子。 ”第一年种烟,一家人对烟叶分级感到头疼,但杨柳镇分级点队长陶和根帮助联系了分级服务队,尽心尽力地给予技术上的指导,消除了全家人的顾虑。
在陈玉林所在的杨柳镇新龙村,五分之三的烟农都是第一年种烟。皖南烟叶公司金坝烟站专门抽调精干人员给予新烟农专业的技术指导,帮助他们种出好烟。
农民的积极性,是推动烟叶规模化种植的最大动力,而在推进烟叶种植的规模化进程中,出力的不仅仅是皖南烟叶公司,同样还有各地的政府部门。
在宣州区,就烟草发展问题,区政府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烟叶专题会议,建立专门的工作机制,按月召开月度调度会议,建立政府沟通协调机制,构建烟叶生产风险保障体系、配套烟叶生产发展基金……这一个个举措,都是鼓励烟农发展烟草,推进烟叶规模化种植的具体行动。
郎溪对已登记注册的烟叶家庭农场加强管理,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政策宣传、技术帮扶,积极引导他们创建示范烟叶家庭农场;县烟办采用烟叶家庭农场培育帮扶联系制,开展家庭农场帮扶活动……目前,郎溪县已注册的烟叶家庭农场44个,家庭农场人均纯收入达31250元,约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21倍。
“将烟草农业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没有规模就谈不上是个产业。 ”宣州区烟草发展局局长龚耀平是这样定义宣州区烟草发展的。2013年,宣州区烟叶种植面积达8.5万亩、户均种烟64亩,较2012年增长30%,更是十年前的四倍。宣州区烟草发展已成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宣城市农业委员会胡德春副主任分析:“近几年来,宣城市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烟叶的规模化种植,现代烟草农业的成效很明显。”
农业结构——种植烟叶成调整重点
烟草的规模化发展带来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农田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农民增收明显、农村面貌改善……对农业结构的发展,也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首先,我们的粮食产量没有因为种烟而有所下降,反而因为烟稻轮作,使我们的粮食生产不仅稳产,而且增收。 ”胡德春说。
稳产,是因为烟田就是农田。胡德春介绍,对于很多烟农来说,种植烟叶只是将原来水稻种植时土地闲置的季节利用起来,而非将种粮食的土地用来种烟,这样烟稻轮作增加的是土地复种指数。在宣州区黄渡乡等地,一烟一稻、一烟一油的种植模式便很普遍。而在有的烟区,一季烟三季粮的种植方式也正在试行。
烟稻轮作,有利于烟叶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粮食品质的保证——这是各方的共识。市种植业局副局长李贤胜分析,前期种烟,施肥量相对加大,种植烟叶后再种植水稻,基本上不需施肥了。而此举,更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问题的发生,保护土壤肥力。
龚耀平对此也有同样的看法和感受:“相对于单一地种植一种作物来说,烟稻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种烟后再种稻,不仅用肥少、成本少,产量和品质也有所保证。现在,单季稻的产量和双晚稻也基本相当。 ”
陈玉林家的90亩田,以往都是种植水稻,一年纯收入5万多元。今年,90亩田种了烟叶后,仅此一项,每亩的纯收入就能达到1000元。烟叶收割后,陈玉林轮作种上水稻,而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谈到今年的收成,陈玉林有些笑得合不拢嘴。
种烟促进粮食种植的高产稳产,这仅是其一。另一方面,烟叶种植区域的转移,也让人们对当地土地资源有了全新认识,并增加了部分耕地。
2005年,皖南烟叶公司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联合完成皖南特色优质烟叶种植区划和规划,将烟叶种植从传统的粘性重的水稻田向“两江一河”(青弋江、水阳江、华阳河)流域的砂壤土上转移。这一调整,不仅优化了烟叶的种植布局,培育了“两江一河”流域新烟区,更将众多的河漫滩变成了丰产区。
宣州区向阳镇鲁溪村就是个例子。胡德春介绍,那里原有1万多亩零散的河漫滩,因为河漫滩种植粮食和其他作物产量低,当地的农民都不愿意要,曾经出现田分不下去的现象。然而,皖南烟叶公司和宣州区烟草发展局发现,这里符合烟叶示范园标准,于是实行土地整改、配套沟渠等一系列措施后,当年,鲁溪村就种植了7000亩的烟叶。
“根据农业区划与工业验证成果,确定水阳江、青弋江流域及南漪湖周边乡镇为种烟最适宜区。 ”龚耀平说,目前,宣州区有宜烟耕地40多万亩,2013年全区烟叶种植面积就达8.5万亩,占了近四分之一。而今年宣州区以扩大“中华”原料和建设国家级特色烟叶高科技示范园为契机,全力打造了黄渡、杨柳两个万亩乡镇,文昌、寒亭、向阳、养贤、洪林、沈村、新田、周王、水东、孙埠10个5000亩以上乡镇,巩固了金坝、古泉两个2000亩以上乡镇,并以农场化模式,新辟了狸桥新区,确保户均种烟80亩……
可以说,现代烟草农业已经成为宣州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
农村面貌——烟叶发展创田畴新景
改善土壤质量、改善农业结构、改善农民生活……这些,都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所带来的变化,而其中,最“醒目”的改善,便是农村面貌的改善。用龚耀平的话来说,“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村,整个村庄都改变了。 ”在盛产“焦甜香”烟叶的宣州区黄渡乡黄渡村,烟草行业投入该村烟基配套资金1100万元,全力打造配套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烟叶基础设施项目,极大地提高了黄渡村的农田灌溉保证率,改善了农田的耕作条件,让这里年年呈现出岁稔年丰的喜人画卷。
要种烟,就必须加强配套工程建设。而农田基本配套建设,也正是皖南烟叶公司对农村样貌最基本的改变。
为加强烟水、烟路配套工程建设,皖南烟叶公司提出了 “旱能灌、涝能排、路相连、渠相通”的烟基工程规划要求。 9年间,公司累积投入5.68亿元,完成了20696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而这种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是保障了烟叶生产,也彻底改变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泥巴路变成了机耕路;水渠穿村而过;塘坝水清见底;烤房整齐划一……正如胡春德所说,“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已经超出烟叶生产发展本身。 ”这是直接的改变。
间接的变化来自于村镇和烟农本身。在宣州区,每年烟叶税返还用于镇村建设和工作业绩考核。村里有钱了,建设美好乡村的势头和力度自然也加大了。在宣城市的11个烟叶生产示范村,有的村购买垃圾桶改善卫生环境,有的村搭建戏台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每一个村都加大了美好乡村的建设。在宣州区周王镇,水电路的改善让这里的水渠穿村而过、让农民生活生产用水无忧无虑、让农民家中家电倍增。
此外,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皖南烟叶公司还以实际行动回馈着这片沃土。不仅在主产区宣城市,在芜湖市、黄山市等地烟区,皖南烟叶公司通过建立美好乡村建设联系点,形成帮扶机制,不仅助力农村的道路、广场、活动室等项目的建设,更为提升农村绿化、量化、美化工作拨付资金。旌德县蔡家桥镇乔亭村自去年成为皖南烟叶公司美好乡村联系点后,先后收到帮扶资金12万元,全部用于乡村建设。现在,村里不仅实现了垃圾处理全覆盖,乡村的文化生活也因设施完善而变得更加多彩起来。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带来的变化,勾画出了一幅幅“接天烟叶无穷碧,映日乡村别样新”的动人画面。而随着现代烟草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乘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东风,我们相信,变化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