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烟叶平台 > 新闻快讯 > 正文

云南省石林县烟草人重整田畴绘新图

2013年05月22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云南烟叶信息网站报道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云南烟叶信息网站报道  昔日石头地,今朝变良田。在云南石林,一项涉及5万亩的土地整理项目,破解了一直困扰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喀斯特”难题,为我们描绘出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求解“喀斯特”

  这里是阿诗玛的故乡。动人的故事,千百年流传,让世人对这个美丽的地方愈加神往。

  这里被誉为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喀斯特自然博物馆。远远望去,那一座座巨大的灰黑色石柱昂首苍穹,犹如一片莽莽苍苍的森林。

  4月20日,正是烤烟移栽的时候,记者来到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微风舒卷着淡淡雾岚飘荡在白墙黑瓦间。村旁的原野上,三角梅艳艳地开着,花香四溢,几头黑色的大水牛悠闲地啃着刚长出的嫩草……仿佛一幅灵动的水墨山水画。

  走在石林,随处可见络绎不绝的游人,陶醉在如画般的风景中。石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石林的美景,却也成为困扰当地农业发展的大问题。

  破题 特殊地貌中的求解

  石林,一如它的名字——石如木,立成林。

  元代地理志《混一方舆胜览》曾这样描述:“石笋森密,周匝十余里,大者高百仞,参差不齐,望之如林。”

  雄奇的喀斯特地貌,让石林成为我国旅游地图上的一颗明珠,吸引着众多游人流连忘返。然而,这样的地貌条件,往往缺水与洪涝并存,土地分布零散,耕作层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且农田中岩石裸露,不利于机械化推广。

  作为“红花大金元”品种的诞生地,石林气候条件好,自然环境优越,烤烟种植一直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近年来,通过持续不断的烟水工程配套建设,石林烟区生产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特殊性,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如何破解喀斯特地貌下的农业生产难题?如何改善烟区综合生产条件?当地政府和群众一直努力探求解决办法。

  而这也是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总经理)余云东比较关注的问题。他曾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主线,通过对土地的综合治理,有效改善山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土地结构,破解农村发展难题。”

  “对石林而言,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发展规模化种植,最有效的手段便是土地整理。”昆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经理)吴永明说。

  2012年下半年,在云南省局(公司)的部署下,昆明市局(公司)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开始系统研究石林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与实施。

  2013年2月4日,石林土地整理项目正式动工。项目投资1.1亿元,其中,烟草投资1.07亿元,整理土地面积55000余亩,涉及石林县长湖和圭山两个乡镇、14个村委会、35个自然村,受益人口达22000多人。

  田成方、地成块、管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承载着当地群众美好的希望与憧憬,伴随着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一幅壮美的土地整理画卷在石林徐徐展开……

  探索 喀斯特地区如何进行土地整理

  在喀斯特地貌条件下,如何进行土地整理?对昆明市局(公司)而言,这是一个新课题,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能在探索中不断总结。

  他们首先确定了“宜平则平、宜台则台、宜坡则坡、宜梯则梯”和“轻度为主、兼顾中度、严控重度”的原则,重点对地势开阔、坡度在15度以下的土地进行整理,并针对各种类型土地制定了详细的整理标准和流程。

  “根据石林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整理过程分为表土剥离、挖高补低、取石、垒埂、耕作土回覆5个工序,每个工序都有标准。”昆明市局(公司)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比如他们规定剥离表土平均厚度为30公分,坡改梯时,台地田坎高度为1.5米,机耕路宽度分为4米和2.5米两种规格等。

  “各个环节中,最难的就是取石头。”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解释道,表面看来,这些石头零散分布,但在地表以下,它们却像大树般盘根错节连在一起。

  石头怎样取?标准如何设定?全部挖掉显然不太可能。经过认真测算,昆明市局(公司)认为,取石深度应在地表以下70公分左右。这样既控制了工程量,也能达到适宜机械耕作的要求。为此,他们调用了300余台大型机械,先沿石头周边将泥土挖开,再使用机械破碎,最后在取石处覆盖熟土。

  喀斯特地貌也造就了石林独特的水环境:“地面滴水贵如油,地下河水滚滚流。数日不雨天大旱,一场大雨又发愁。”

  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地表水渗漏严重,即使降水丰富,仍会干旱缺水。因此在石林,如何保存水,尤为重要。

  “实践证明,建设小水窖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土地整理中,昆明市局(公司)在此前烟水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小水窖建设力度,按每一万亩400个水窖的比例,新建小水窖2200个。同时,他们以石林县三角水库为水源点,新建输水管道64公里,大大改善了项目区农田用水条件。

  而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土地整理投资巨大,且涉及多方利益,管理不当便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对此,昆明市局(公司)有清醒的认识。2012年12月底,在他们的积极协调下,石林县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成立了土地整理工程建设管理局,下设办公室以及用地保障、工程建设、资金保障、督察督办等工作小组,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各部门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有力保障了工程质量和工程建设的规范运行。

  发展 山区未来更可期待

  新建机耕路96条、122.5千米,台地石方开挖31.37万方,新建排涝沟11条、总长9094.1米……

  单单列出这样一组数字,或许过于抽象。但对土地整理项目区的群众而言,每一个数字都真实可感,实实在在改变着他们的生产生活。

  地平了,路宽了,水通了,当地群众已经看到好日子在一步步走近。

  “跟牛耕比起来,用拖拉机耕地起垄每亩地能少用5个工,收烟、收苞谷能省3个工。再算上不用拉水栽烟,省工的成本非常可观。”长湖镇维则村烟农黄金学是个“80后”,上过中专,学过电脑。作为新一代知识型烟农,他非常关注土地的投入与产出。

  据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估算,土地整理后,通过大力推进机械化作业,项目区烟农每亩用工将减少10个以上,按每个工价80元计算,每亩的用工投入可以减少800多元。同时,从长远来看,整理后的耕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有明显改善,耕地质量和产出率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的全面改善,项目区加快发展的底气和后劲更足,也让人们对山区的未来更加充满期待。

  吴永明告诉记者,土地整理后,他们将以全程机械化为重点,打造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提高规模种植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50~150亩的家庭农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当地农业生产向田园化方向发展。

  “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并把相关项目重点向山区、半山区倾斜,向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倾斜,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着力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发展问题。”吴永明表示。

  田:“石头地”成“香饽饽”

  又到了移栽时节。

  打塘、施肥、浇水、栽烟,4月20日,石林县圭山镇矣维哨村烟农曾跃光和妻子忙得不亦乐乎。

  “你别看现在这么平整,以前这里可是布满了石头。小的高五六十公分,大的齐腰高。”如果没有曾跃光的描述,记者无法相信,这片不足两亩的土地,曾经有大大小小几十块石头在这里扎根。这样的土地该如何耕作?

  石林的石头与别处不同,露在地表的叫石芽,扎在土里的叫石根,石根下面是石床,就像漂在海面的冰山一样,看似孤零零一块,下面则连成了片。

  多年来,这些扎了根的石头让石林农民吃尽了苦头。

  “别的地方拖拉机一‘突突’就完了,我们这别提多恼火了。”每年春耕是曾跃光最辛苦的时候。拖拉机使不了,牛车也要绕着石头走。犁子翻起了大块大块的泥土,再拿镢头砸碎,最后用锄头起成垄。每天起早贪黑,这块巴掌大的地,两口子也要忙活四五天。

  有一年,他尝试着在一处石头较少的地块使用机耕。尽管机耕手小心翼翼,可没一个小时,旋耕机的刀片还是崩了刃。但使用牛耕,土地无法深翻,土壤肥力不足,长出来的庄稼也矮人一头。

  站在地头,看着一块块顽石,曾跃光既窝火,又无奈。

  2月24号,听说烟草公司要挖掉自家地里的石头,曾跃光一夜没睡,早早守候在田头,他要看看这些石头怎样被一块块除掉。

  伴随着机器轰鸣的声音,压在全村人心头多年的顽石成了一堆堆碎石块,被装上车扔到了山沟沟里。

  曾跃光说,好像睡了一觉,地里的石头就没了,像是做梦。他总有点不敢相信,头几天每天都要到地里转上两圈,亲眼看看才放心。

  转眼到了春耕时节,他从没有像今年这样盼着春耕,迫不及待地想用拖拉机把自家的地好好耕一耕。

  “还是用拖拉机耕地快啊!”曾跃光感慨地说,从耕地到起垄,全家10几亩地用了不到3天时间。

  石头没了,地平整了,原来无人问津的土地一夜之间成了“香饽饽”。

  “以前300元一亩都没人要,这个月就有七八拨人找我,商量租地,出价都在800元以上。”村民小组组长黄正兴说,虽然价格公道,但他还是一一推却了,刚整好的地,村民们都宝贝得很,想自己耕种。

  “在农民眼里,还有什么比土地更珍贵的吗?土地就是我们的铁饭碗,是我们的聚宝盆。”黄正兴感慨地说,“企业经营不好还会倒闭、亏本,整得这么好的地,子子孙孙都享用不尽。”

  临近中午,烟农们陆续收工,回家吃饭了,一路上说着、笑着,爽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