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大纪元报道编辑
台湾有超过10万人使用电子烟,国际对电子烟健康危害争论不休,台裔美国学者汤猛雄最新研究发现,电子烟烟雾会损害DNA,降低小鼠肺、心脏、膀胱的细胞修复性,且细胞有癌化倾向,证明电子烟也有致癌风险。
据悉,纽约大学环境医学系教授汤猛雄(Moon-Shong-Tang)研究卷烟超过20年,有感美国青少年将抽电子烟视为流行,且电子烟俨然成为“融入群体”的工具,为了要让更多人了解电子烟危害,他致力相关研究,想破解电子烟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汤猛雄的研究团队今年1月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电子烟会损害DNA,减少老鼠、人类的肺、心脏及膀胱细胞的修复力”,研究证实,电子烟的烟雾(ECS)对小鼠健康产生危害,不仅损害DNA,也减少肺、心脏、膀胱的细胞修复能力,且观察到细胞有变异成癌细胞的倾向。
汤猛雄日前回台,除到台湾大学公卫学院演讲,他受访时表示,卷烟是已知的致癌物,卷烟烟叶里有亚硝胺,其中N-亚硝基降烟碱(NNN)、4-甲基亚硝胺-1-3-(口比)啶基-1-丁酮(NNK)已被证实是致癌物质,且香烟在不完全燃烧下,也会产生致癌物。
电子烟则是以电力驱动雾化器加热液体,大多含有尼古丁,不需燃烧、不会产生烟,也无焦油,没有不完全燃烧释出致癌物质的风险。医界、学界也有论述认为,电子烟对健康危害比纸烟小。
汤猛雄表示,过去尼古丁不被视为是致癌物质,推导出电子烟较无害的结论,但这是因为过去科学家无法在吸食电子烟者的人体血液、尿液、唾液中发现致癌物质NNK和NNN。尼古丁一进到体内后就被快速地新陈代谢,让NNK和NNN销声匿迹。
汤猛雄认为,不能因为“没找到”致癌物,就说电子烟无害。既然无法验到NNK和NNN,他发展出新的检验方法,直接测量细胞在电子烟暴露下由亚硝胺引起的DNA损伤。
实验让一群小鼠暴露在尼古丁电子烟雾(10毫克/毫升,3小时/天,5天/周)中12周,剂量和持续时间相当于人类吸电子烟10年。
汤猛雄说,12周后,老鼠全部存活且外观状态都很好,没什么问题,毛发如昔、体重也没有减轻。但是解剖老鼠后发现,老鼠的肺、心脏、膀胱都产生DNA损害,且细胞修复能力下降;实验结果跟以人类的膀胱表皮细胞接触尼古丁是一样的结果,亦即电子烟中的尼古丁可能导致肺癌、膀胱癌及心脏病。
汤猛雄表示,DNA损伤、细胞修复能力降低一定会引起疾病,癌症是最可能的问题,电子烟会造成危害是毋庸置疑。很多人从香烟改抽电子烟,但只要持续接触尼古丁,证据显示,一定会有坏的结果。
此研究结果吸引国际广泛注意和讨论,也有不少批评的声音,如认为汤猛雄应该比较传统纸烟和电子烟的危害,也有人质疑,汤猛雄可能选用健康条件差的老鼠。
汤猛雄表示,吸电子烟和一般香烟引起的危害大小,端视“吸食的量”决定损伤程度,卷烟和尼古丁进到体内的作用方式稍有不同,但两者都有害处,且害处差不了多少。
电子烟在美国蔚为流行,台湾有超过10万人使用;汤猛雄表示,他有义务向民众揭示电子烟的危害,选择吸食是个人的自由,但不能因误解“电子烟无害”而选用,且许多研究也都证实,吸电子烟会降低日后戒烟成功率,用电子烟戒烟可能也是徒劳无功。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