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散文随笔 > 正文

父亲的长烟锅

2015年03月02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内蒙古日报》编辑整理 作者:张秀
A+ A

  烟草在线据《内蒙古日报》编辑整理  我的父亲生于上世纪20年代,卒于上世纪90年代,享年72岁。父亲不识字,却有一个蕴含文化的名字:张俊师。我想,这个名字一定是居于准格尔山沟里的祖父母,请当地的一位文化人推敲后得来的,寄予了祖父母对他们的第一胎男丁的厚爱。只是,父亲一辈子默默无闻,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村里,地位似乎都是无足轻重。尽管父亲是善良的,他也经常帮邻居打麦扬场,也曾在放羊的路上救起过一个被高压线电打的少年,这些都没能改变大家对他的漫不经心。父亲是孤独的,他有一杆长烟锅,铜头、玉石嘴,接近2尺长,寸步不离身。

  记忆中的父亲好像一直就那么苍老,整天不言不语,腰间别一杆烟袋,早晨扛着一把锄头或者铁锹出去,中午回来时,背着一捆羊草或者猪菜,农具横拿在手上。他总是在干活儿的时候闷着头,不干活儿的时候就坐在炕沿边或者蹲在地上,“吧嗒、吧嗒”地吸他的长烟锅,蓝烟悠悠,若有所思的样子。

  父亲是个木讷的人,和子女们沟通也少,一杆烟锅,为父亲的一生解乏去闷。

  那一年,我去旗里读高中,父亲送我去白泥井坐班车。天还没亮,父亲就起来了。他把牛牵出牛圈,套在平板车上,又从粮房里搬出一袋面粉,放到车上。那时候读书,学校的食堂要求住校生自带粮食。他一边咳嗽,一边干着这些,我睡眼惺忪地站在一边,看着他套车、吆喝牛、搬面袋。等一切就绪,我上了车,父亲赶车上路。路上星星满天,刚下过雨的初秋透着湿重的潮气。父亲坐在车辕上,我坐在车中间。父亲嘱咐我到了旗里的车站就雇个三轮车把面粉拉到学校,嘱咐我经常给家里写信……我一一应答,想着学校的事情,心不在焉。五里路程,那一头黑白花大牛,拉着父亲和我,以及一袋面粉,慢悠悠稳当当地走出了故乡的那一段泥泞路,夹道的玉米高出人头,黑兀兀地挺立在路两边。到了白泥井的公路口,班车还没有来,父亲把面粉从车上搬下来,放在路边的地上,把牛拴到柳树上,他圪蹴在面袋旁边,掏出旱烟袋,把长烟锅探到烟袋里,挖了一烟锅碎烟叶,划一根火柴点着,一口一口地吸。天刚蒙蒙亮,烟锅里的红光映出父亲脸上的皱纹,如刀刻一般。他不时地抬起头,瞭一下班车要来的方向……

  我无法猜想父亲在抽旱烟的时候想些什么,是对我未来有个好前程的期待?对地里那些庄稼活儿的安排?还是什么也没想,只是等着班车来?他沉默地做着所有父亲该做的事,从不表达。

  我从学校放假回来,父亲正在修羊圈,他弯腰和泥的驼背露在墙外。父亲直起腰,拄着锹,满脸笑容地看着我说:“秀人回来了?你妈在家了。”我忙不跌地跑进屋,父亲也跟了进来。我叽叽喳喳地和母亲说着学校里的新鲜事。父亲坐在小板凳上,一边听一边“吧嗒”着旱烟。他很少说话,偶尔问一两句也是关于在学校的吃住情况。当他抽完两锅烟,我的新鲜事基本也讲完了。他把烟锅里的烟灰在鞋底上磕净,用旱烟袋一卷,别在腰间,又出门干活儿去了。

  现在想来,我对父亲的理解和体贴,远远比不上这杆长烟锅。我从来没关心过父亲的悲喜愁烦,总觉得父亲只知道干农活儿,和他说别的事情也不见得他能懂。有什么事,我也只找母亲谈,从来没征求过父亲的意见,更没探究过父亲的内心世界。父亲老了,儿女们成家的成家,外出读书的读书,除了老伴儿在身边唠唠叨叨,这一辈子,似乎只有一杆长烟锅可以用来倾吐日子的欢喜和愁烦。

  那些年,我总是忙于打拼自己那磅礴远大的理想,竟然忘记了身后逐渐年迈的父母,幼稚的我哪里能料到,他们将在不久后,永远离我而去。和父母的亲情缘分,在不由分说中来了,在始料未及中去了。剩下的时光,没有了他们,我留恋于文字中,一次次徘徊在和他们一起生活过的地方。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