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对新的一年寄托希望与祝愿的美好节日,象征着传承、团圆、亲情。
人们以大家族为单位,相聚庆祝,不仅传递着满足中国人人性需求的情感表达,也透露着对于一年又一年生命成长的敬畏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显然,这是其他任何节假日所无法取代的。而“压岁钱”作为春节符号之一,不可或缺。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对于多数人来说,儿时记忆中,最开心的事莫过于过年能收到不少的压岁钱,最伤感的事或许就是被大人"巧立名目"拿走压岁钱。然后,大人许了一个愿……结果最后却没有履行诺言。
关于压岁钱有这样的传说,古时有个小妖叫“祟”,黑身白手,每年年三十夜里就会出来摸酣睡中小孩的脑门。被摸过后,小孩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会变成“祟”。怕“祟”来害孩子,人们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名为“守祟”。
有一户管姓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年三十晚上也是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守祟”。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玩到睡下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枕边。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来了。可祟摸孩子的头时,只见枕边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
事情传开后,大家也都学着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在年夜饭后放到孩子枕边。结果,祟果然再也不敢来害这些孩子了。
据说,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暗地里在帮孩子吓退祟。于是,这钱被称为“压祟钱”,由于“祟”与“岁”谐音,后来就被称之为“压岁钱”。
从古至今,有关压岁钱的由来其实不只这一个传说,但寓意都是好的,都是说为了孩子的平安、健康而祈福。
在孩子的视野里,压岁钱有时像一部小说,能够让你细细品味,在想象中漫步。它让你联想的翅膀飞呀飞——追逐中,或许你的钱会很多很多,而没钱会很悲很悲。在这样的氛围里,现代人已离不开金钱,就如鱼儿离不开水,诗人离不开爱情一样。
现实中,大多数的人都囊中羞涩,手头多多少少都有几分紧张,随着经济发展,大多数地区,红包的“含金量”大幅攀升……一个红包不足“惧”,但要发的红包多了累计起来就是一个大数目。
就像再美的女人也敌不过岁月的侵袭一样,再果敢再挚烈的情谊也扛不过金钱的侮辱——至少,压岁钱红包的厚度是必须用钱撑起的。
春节,也是一个充满欲望的节日。这欲河将人欲撕裂得一览无余。随欲而生的是人们的虚荣心,其作祟对象,不分贵贱,不分贫富,不分智愚。想拥有大量金钱的本身不过是虚荣心的最高表现形式。都市之中,在穷人遭到整个世界鄙夷的现实境地,一掷千金,不是罪过;一贫如洗,却是大过,而且被当作大错,被虚荣心所惩罚。身陷贫困仅仅是小事一桩,令人难堪的是被人知道你的贫困。旧贫对贫困已经麻木,常年腾挪闪转,设法求生;新贫作为刚入窘境的可怜儿,则费尽心机,遮掩贫穷,不断受到恐惧的折磨,害怕被人看破穷相。
面对“压岁钱”攀比现象,窄的应该是钱财——物质,宽的应该是心界——精神。
事实上,对于“压岁钱”的态度,透露着一个人的生活境界。
国外有一位富翁,一生积攒了几千万,但他有一个生活信条:过比收入水平低标准的日子。
为什么拥有大量资金,却要“清贫”呢?
他认为,钱多也是一种压力,过比收入水平低标准的日子,不仅仅是“节俭”,而是求得一种心理平衡的要求。生活的豪华是没有限度的,而保持“低一个档次”的生活要求,使自己的心境较为宽松,舍去追赶竞争的心理冲突,反倒惬意。
于是,他买了一辆中等级的轿车,拥有一座中等的别墅,一切在随意中把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结果寿命也很长。这位“阔佬”,是很会用心理手段来实现自身心理平衡的。他离开了纷杂的金钱的竞争氛围,不同“高消费”这个“大腕”唱“竞争戏”,从而减轻了心理负荷。
他有钱,但更有心理法宝。
其实,虚荣心带来的“苦难”,都是人们自找的。“退后一步天地宽”,对“压岁钱”的攀比中,我们不能为金钱而自寻烦恼,要给自己留一点心理的“宽容量”。留一点“心理宽容量”,没钱的人可尝试逐渐习惯于囊中羞涩,就像逐渐习惯于其他事情一样。但与此同时,也切不可诋毁金钱,应当对它善加利用——“压岁钱”不必封得那么“厚重”,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宽窄”随意,别为了虚荣苦了自己。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被虚荣心步步逼近,岂不把自己逼“急”了吗?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不断校正心理“落差”,会使自己心理自洽。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