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频道 > 正文

田野的味道

2020年01月03日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张洪
A+ A

  有些味道有温度,可以穿越季节。入冬以后,风寒了,树瘦了,落叶在风中漫舞。空旷的田野上堆起一个个金色的稻草垛。屋檐、窗檩吹起了忽哨。人一天天臃肿,又一天天瑟缩下去。这时节,新打的晚稻米上市了,那香香暖暖的新米饭味道,成为时节给身心最好的慰藉与补充。

  一位亲戚是种粮户,承包三十多亩水稻田。每年这时节,他都要扛一编织袋新粳米过来。吭哧吭哧背上六楼,敲开门,米往地上一放,搓搓两只蒲扇一样的大手,道:“刚轧的新晚稻米,让你们尝尝,尝尝……”解开袋口,一股清新温煦的新米香冒上来。捧一把在手,饱满、滑润、半通透,泛着玉的光泽。

  中秋刚过,田野又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收割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各种鸟儿的欢噪纷纷籍籍。村里除了耄耋的老人安详的端坐在自家的门前,有的眯缝着眼睛,若有所思;有的聆听着老旧的歌曲,沉浸其中;有的则清理着一堆韭菜,细心轻缓,他们在颐养天年的同时,也就是在享受着秋收的时光,而在田间劳作的无外乎就是而立、不惑或知命的中老年人。如今的他们成了寒耕热耘的主力军。还不到做午饭的时间,整个村庄就可闻到一阵阵、一股股的熟悉的味道,那就是稻茬的味道。越是接近田野,这种味道就越发浓厚、越发浸润。这种味道弥散在空气中,绵绵的、青青的,又湿湿的、甜甜的。

  这个城市的好多土著,都是些有强烈本土倾向者。尤其对吃的:种的蔬菜瓜果,养的鸡鸭牛羊,捞的海鲜,都力求本土本乡、本色本味。外来的,甭管味对不对,就先低了身价。滇东坝子本也是传统粮食产区,只不过现在粮田被蚕食得越来越珍稀,每年产的有限的那些粮食,本来品质就好,再一讲究,更成了小家碧玉,先满足自供,填满自家的米缸,还有儿女、亲友,再有余才考虑出售。所以才长久金贵着,价挺货紧。

  才将还在注目的黄澄澄的稻谷,转眼间就留下了齐刷刷的稻茬。许是一种难得的机会,鸡子们一窝蜂的聚集起来,又该是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它们一股脑的在收割机离开后的稻茬下抢食、觅食。抢的过程中在公鸡群里又不得不发生“上下蹿腾、激烈鏖战”的斗鸡场景,而一些“事不关己”的母鸡,则只顾着伸头缩颈,认真觅取的样子。红的、灰的、杂色的蜻蜓静静的落在稻茬之上,更像是在专注汲取着新鲜的汁液,即使你多么接近,甚至伸手可捉,他们也是无动于衷。大大小小的蚂蚱却在跳跃之时才会引起你的注意,它们也是应了这种味道的吸引,喜兴地赶来赴宴。

  煮一锅新粳米饭,温一壶自酿老酒,一锅鲜藕、一盘腊肉,加一盘炸花生米,一个炒青菜,这是哥俩每年这一餐的标配。当然主角还是那锅新米饭。锅开了,随着粒粒饱满、紧实的米粒儿在水中翻滚、吐蕊、绽放,清新、温暖的饭香水一样漫开。就算再蹩脚的电饭锅,也能煮出一锅暖香烂漫的美白来。盛饭入碗,朵朵米的花朵儿,软糯莹润,芳香四溢,有生命的质感。一粒新米饭,从开春粒谷下种,到秋后净身下锅,跨越暑秋两季,其馥郁的米香里糅和了四个季节复合的温度。当我们手捧这样一碗米饭,还没吃,其温暖的气息已经与我们的体温相融。隔年陈米饭吃不出这种暖香,陈米把那份温度与气息还给了季节。

  靠近水塘的稻田里,几只白鹭噗噜噜地飞向蓝天,又静悄悄地折回稻田,并投以几声或高或低的啾喧后,迅疾隐伏于稻茬深处。不远处的两个身影引起了我的关注。近前,原来是陈婶正在稻茬间拾捡着收割机遗落下的稻穗,田埂上铺展着一条剖开来的大号塑料袋,袋子上已经堆积了一大抱子、黄苍苍的或长或短的稻穗。“您拾稻穗是喂鸡?”忍不住问了一句。“不是喂鸡。这是我家的田,收割机遗落的怪多的,趁着天好,多捡一点,不能浪费啊!”陈婶的一席话,让我想起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

  在乡间,做年糕是村里的节日。年糕用当年新粳米做,经浸泡、碾磨、蒸煮,后用机械或人工辗压成形。从蒸煮环节开始,新粳米饭蓬勃的饭香就开始从年糕加工场棉花糖一样膨大、散逸开来。那足以让人忘记冰雪严寒的暖暖的芳馨味道,先把人的嗅觉、味觉乃至饥饿感滋养顺当了,然后把加工场每一丝空间、每一条缝隙填满,最后像冲击波一样笼罩整个村落上空。以至于哪个村子哪天开始生火做年糕,邻近村子的人都知道。做年糕散释的暖香显然是煮一锅米饭所不能比拟的。靠墙一溜六口大灶,灶洞里爆出干柴燃烧时噼里啪啦的炸裂声。六口蒸笼里如雪的糕粉在蒸气的作用下,像六个香暖气息制造器,依糕粉生熟程度的不同,腾起股股粗细浓淡不同、蕴含着新粳米饭香的热雾,在屋里扩散、漫溢,向室外勃发。那是一种清新、甜糯,又带有温度的味道,仿佛夏日骄阳下水稻田里吹来的一阵风。它滋润、暖和,饱含新米饭特有的清新气息,在空气干燥的冬日恰到好处,具养颜开胃功能。人们在这热雾里忙碌,烧火蒸粉,捣碾切割,翻晒堆码,男女老幼,嬉笑怒骂,开心愉悦,是乡村冬日里公认的好日子。这样的日子养人。

  张叔猫着腰身,手握着镰刀在自家不大的稻田里收割着。此时,那些已经打捆后的稻把子有序地排放在稻垄上。他说,这块三分多地面积小又不规则,收割机无法操作,也只能手割了,虽然辛苦还费事,但总不能落下的。看来手工收割与机械作业,稻茬的留置程度用着明显的区别。手工收割几乎就是齐茬茬的根茇,而机械只是割取了稻谷,留下的就是显眼的,一簇簇的、一堆堆的稻茬。稻茬的味道,其实也是乡村的味道,更是农人的味道。这种味道纯粹而厚实,亲切而温暖。这种味道一直氤氲于你的周身,萦纡在你的心田。

  之后便是酿“白酒水”了。“白酒水”非白酒,而是一种农家自酿米酒,也用当年新上市的粳米或糯米酿。这很重要。陈米不是不能酿酒,区别在于,口感上缺了新米酿的甘纯清甜。饭煮好、摊凉,拌上自制的酒曲,盛入酒缸用红稻草捂起来,几天后就能闻到浓郁的发酵味道。那味道兼有新米饭的香糯、新酒酿的甘醇与清冽。那是暮春雨后清晨田野上的味道,常常半夜突袭,打搅人的清梦,让人一次次有忍不住要起身揭酒缸盖的冲动。这样好闻的甜米酒香,从村子里首户人家酿酒开始弥漫、扩散、交织、叠加;当整个村落空间都被这种美好的味道填满时,时节已经走到一个新旧交替的临界上——正月就要到了。

  “天心随律转,人事逐年新”。新的一年准是好年景——刚降“喜雨”,滋润鲜花和旗帜;又逢“瑞雪”,兆示吉祥和年丰。中华民族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的脚步声,叩想了2020年嘹亮的晨钟。

  如今,希望的田野上涌动着姹紫嫣红的时装潮,正是乡下人生活质量提高的真实写照。“一季多衣”取代了过去的“一衣多季”。过去用西装革履来形容穿得好,有气派,现在看来已不算时尚了。穿皮鞋,戴手表,早已不算“大好佬”。

  希望的田野,每天生长着时间,生长着财富,创造着奇迹。曹操说“不能违时,亦不失时”,陶潜说“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我们老百姓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滇东这片土地,生长希望,生长梦想。新的岁月,新的起点,新的一年,本身就是一望无际的热土。振兴乡村,正在滇东的田野上生根、发芽,每天都结出累累硕果,城乡一体,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景,正向我们召唤,来吧,朋友!希望的田野欢迎你。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