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作家路遥的小说《人生》在《收获》上发表。马云一口气把这篇小说读完。被文学作品鼓舞着,他认真参加了第二次高考,数学只得了19分。一直到1983年,马云还在复习。
从小梦想当兵,去应征,身高体重不够;考警校,被拒绝;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面试肯德基,20多个人全录取了,只有他被拒绝。只有英语还在给马云信心。学校的英语课是语文老师教的,上午现学两小时,下午就来教。马云觉得不行,自己带上一群同学,给老外当免费导游学英语。一群老外“前仆后继”,8年时间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马云——尽管没有出过国,他却成了半个海归。
1984年,马云考进杭州师范学院。英语课上他一开口就震惊了全班,老师不得不打断他,好给其他同学留点发言时间。那种“舍我其谁”的“范儿”让马云当上了学生会主席。马云现在喜欢提“破坏性建设”。但那时学生会的建设,根本无从破坏,一切要从头开始。他一天一个点子,搞排球比赛,组织辩论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马云越来越有做一点事情,与时代合拍的冲动。从倒小商品到创办中国黄页,“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巴巴创办时喊出这句口号。
互联网其实就是一个帮助我们更快到达美好未来的工具。马云看清了这一点。他今天的工作,就是想明天会怎么样。马云成为首个登上福布斯杂志的大陆企业家时,阿里巴巴正如日中天。他这时要搞淘宝,大家都反对,谁会从网上买东西?马云说,我们不会,但是我们只要等80后,90后成了消费主力就可以了。
2013年,49岁的马云突然宣布退休。因为想到了阿里巴巴以后怎么办。他要确保没有马云,阿里巴巴仍然是一家代表年轻和未来的企业,永远拥抱变化。
从外表上看,马云甚至比常人长的丑些。瘦弱的个子,似乎风一吹就要倒下。而马云内心是多么的“强大”,他的脑子时刻在思考着未来,把常人认为痴心妄想的事情变作自己下一步奋斗的目标。事实证明,马云的“商业帝国”一步一步地在改变着国人的思维与行动模式。十年前,我们不敢想象自己会天天在网上购物,二十年后,我们也不敢预测传统的商业模式有可能被电子商务所颠覆。而马云总在前瞻性地思索未来世界的商机竞争焦点在哪?人们会更习惯用哪种方式去购买自己想要的商品?自己的企业该怎样迅速扑捉到变化莫测的商业信息?
高考,补习了一年又一年,马云并未灰心。求职面试,被肯德基讽刺性地挡到门外,马云也没有自卑。创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马云更没有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很多磨难之后,马云似乎一夜间成功了。也许,我们会认为:马云的成功夹杂着很多运气成分。当然,偶然的一次成功,的确要靠机遇。但马云的冲劲,马云的头脑,马云的每一次大胆尝试,马云的“新商业文明”,能说是巧合么?马云不是投机企业家,而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创新者;马云瘦小的身板具备无尽的能量,马云有点“怪异”的头脑如同高速运转的计算机,时刻在计算着明天的世界。
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罢,昨天也许我们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发起冲锋。但突然有一天,他远远地把你抛在身后了,你又会说,这是运气好。机遇是偏爱有准备之人的,唯有充分的备好足够的弹药,平时多流汗了,厚积薄发,才有可能成功。花开了,不一定结果,但肯定有结果的机会。如果花都不开,哪来的硕果?
马云的成功虽然不能复制,但马云的胆识、魄力、勇气与智慧,可以带给我们普通人很多的启迪。马云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也不是“高富帅”。专业也只是学英语的,刚开始对互联网一窍不通。但马云却谱写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传奇。在自信的人面前: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一切皆有可能。如同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所言: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也许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阿里巴巴注定属于未来。而马云,来自未来的某个大时代。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