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烟草总公司初创时期,急需各行各业的高级人才打开工作局面。在此背景下,1985年,时任北京锻压机床厂党委书记的郁源培被调入中国烟草总公司任正处级纪检员。回忆起总公司艰难起步阶段,今年72岁的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副局长郁源培内心充满感慨;对于行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他由衷地感到欣慰。
立起这面改革红旗
12平方米的狭小房间里,摆了4张桌子。由于来得晚,4张办公桌早有归属。没有办公桌怎么办?同事李景学给郁源培腾出一个抽屉、找来一把椅子,两人共用一张办公桌。
与简陋办公陈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总公司内充满了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郁源培说,机关一度靠借钱维持运行,可谓白手起家,但大家心想在一起、劲使在一处,有决心和信心立起这面改革红旗。
当时最难办的是地方烟草企业上划、关闭小烟厂等工作,总公司领导李益三、江明、殷成章、南屏、马尔赤、金茂先等都带领工作组奔波在一线。因为涉及到利益调整,要反复与地方协调、会谈,工作强度和难度都相当大。在国务院领导的支持下,上划、关闭小烟厂虽经历了一些波折,到1985年底,还是基本上得到顺利解决。
回想当初创业,郁源培认为,啃下硬骨头,夯实发展的根基,靠的就是艰苦奋斗、不服输的劲头,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条件越好越不能丢。
发展走上正轨
到了1986年,中国烟草虽然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但整体实力还不强。
郁源培说,在这种情况下,以江明为班长的国家局、总公司领导班子着眼实际,推进了多项重大改革,使各项工作都走上了正轨。如在完善体制方面,积极推动烟草专卖立法;在产业调整方面,向国务院争取了“以税还贷”的特殊政策;同时自筹资金,争取地方支持,大力推进行业的技术改造。
从实践来看,实现专卖立法,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性的体制保障;技改则抓住了发展机遇,使烟草行业在技术装备方面打了一个翻身仗,大大缩短了与国外烟草集团的差距。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云南、上海、湖南等省(市)烟草公司通过技术改造,推出了几个红遍全国的知名品牌,走在了行业发展的前列,成为技改的受益者。
在行业各个领域改革突飞猛进的同时,郁源培从事的工作由纪检转为人事政工,重点参与了行业内部组织建设。如为了给基层单位配备政治、业务、作风优秀的高素质干部,在国家局党组领导下,与地方政府一起,严格按照考察程序规定,建立了一套经过实践检验的干部考察任用机制,营造了风清气正、唯才是举的用人环境,为改革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郁源培回忆说,国家局、总公司领导十分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当时虽然资金十分紧张,但仍然拨出专款,在湖南、河南、山东、云南等地建立中专职业学校,在安徽建立了合肥经济技术学院,培养针对烟草的专业人才。如今,这些学校培养的人才很多都成为行业的业务骨干。
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国家局党组一贯重视行业队伍建设,从1986年开始,国家局、总公司通过每年召开一次政治工作会议,对行业领导班子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这一机制延续至今,对推动行业人事政工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深化改革求实效
郁源培认为,行业真正发展比较快的时期,是以姜成康同志为班长的新一届班子带领行业发展的十年,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抓了行业改革。
针对日益严重的地方保护、地区封锁,国家局、总公司党组果断采取工商分开、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理顺产权、取消县级法人资格、明确地市级公司市场营销主体地位等改革举措,一举解决了行业多年来难以根治的顽疾,解放了生产力,形成了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发展格局,很好地维护了国家和消费者利益。
行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郁源培说,这得益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功不可没。当年,他主管信息化工作时,这项工作刚刚起步,经济运行、财务管理、行政办公等系统没有捆绑在一起,整体运行还只是个设想。
伴随着行业深化改革,信息化建设也适时跟进,技术的触角不断延伸至生产经营、专卖管理等工作,信息孤岛被打破,系统互联互通,融为一体。像卷烟生产销售实现了数据实时传输,卷烟从一下生产线就有了“身份证”,一直被跟踪到零售环节,想搞制假售假、体外循环都难。信息技术的进步,让管理变得越来越精细、扎实和规范。
三十而立。郁源培认为,30年来中国烟草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的发展道路,我们要备加珍惜几代烟草人共同开创的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树立忧患和创新意识,应对挑战,破解难题,推动烟草行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