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幸福在敲门
这是一张任务单:2015年湖北宜昌市秭归县磨坪乡天井坪村全村363户108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9户455人,综合贫困发生率41.40%,2018年底需整村脱贫出列。
这是一张成绩单:2018年脱贫110户358人,未脱贫户0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195元,全村顺利脱贫摘帽;村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
天井坪村,平均海拔在700-1700米,地势险恶,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经济条件十分落后,是“十三五”期间该县47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5年,秭归县委把帮助该村实现三年脱贫的重任交给了秭归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
任务催人奋进。为兑现这“民生之约”,五年来,秭归县局以愚公移山之志,集全员之智,聚全局之力,谋脱贫之策,求发展之路,终得硕果累累。如今的天井坪村,农家小楼依山而建,田间地头绿意盎然,一条贯穿全村的水泥硬化公路如巨龙般盘山而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整洁敞亮,鲜艳的国旗在广场上空随风飘扬,村民们的希望映在那一张张笑脸里。脱贫梦想已经照亮现实,幸福之光已经叩开小康之门。
党建引领,筑牢脱贫堡垒
“强村先强党建、选人先选党员、扶贫先扶精神”,这是秭归县局最初定下的扶贫工作思路。“我们必须要选派‘政治靠得住、工作有担当、作风过得硬’的党员干部负责扶贫一线工作。”秭归县局负责人这样要求。为切实发挥好头雁效应,秭归县局先后两次调整驻村工作队人员,先后两次扩大帮扶干部规模,从党员先行到全员上阵,将所有力量向扶贫一线聚合,坚持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帮扶干部、村两委班子“四支队伍”,四轮驱动,尽锐出战,务求必胜。
“村支书辞职,人心涣散。村民之间矛盾突出,村民与村委会矛盾激烈,加之人病、地荒、房裂、水少、路烂等,重重困难犹如一座大山,禁锢着全村人的致富梦。”第一书记李军回忆起当年,历历在目。
李军迅速理清思路,组建新的党支部是当务之急。李军通过与原班子多次沟通交流,与村民多番走访谈心,全方位了解情况,后与乡党委几经商议,最终排除万难,成功推举了人心所向的新的村支部书记,下定了脱贫攻坚的第一步棋。
新的班子建起来了,如何激发其内生动力?工作队开始着手提升村两委班子的脱贫积极性。针对该村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空白、产业发展滞后等实际情况,工作队与新的村两委班子夜以继日,开展地毯式大走访,全面掌握村情民意。同时,围绕“村出列,户脱贫”目标,分析制约发展的因素和扶贫发力的方向和重点,慎重绘制出天井坪村整村推进发展规划、脱贫计划、脱贫实施方案等“战略图”。李军手握“战略图”,与乡党委多方联络汇报,积极争取到帮扶资金,进一步坚定了村两委班子的信心。
“自从工作队来了,我们就有了主心骨,也更有干劲了。”村民郑光华这样说。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为进一步激活全村的精气神,秭归县局机关支部和村党支部多次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道德讲堂开到了村民广场,乡村清洁活动也干到了村民们的前庭后院。五年来,帮扶干部累计进村入户走访40多次1845人次,与结对对象“面对面话衷肠”近5400多人次,组织召开村落夜话16场、屋场会12场。送法下乡、送诊下乡、送戏下乡,络绎不绝;妇女节庆祝活动、儿童节大礼包、重阳节爱心捐赠、春节物质慰问……“头雁”带来的大大小小的仪式感如星星之火点燃了村民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造福工程,激活脱贫动力
“这是国家给我修的新房子,我已经住了3年了,烟草局还专门申请又帮我新修了猪圈和附属屋,我今年喂了3头,能卖万把块。现在公路修好了,烤烟卖烟都方便的很,我今年挣了五万多呢!”张世海是易地搬迁的贫困户,妻子患有心脏病,育有一子刚完成学业,家庭负担沉重。如今不仅住上了新房,还有了稳定的产业,生活已经蒸蒸日上。
家居安则人心安。解决好贫困户居家问题是头等大事。“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是让贫困群众从根本上摘穷帽、拔穷根,也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硬骨头’。”秭归县局提早安排、科学谋划,全面推进实施全村安全饮水、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造福项目。
像张世海这样的易地搬迁户一共47户,同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附属房、菜园田配套43户,后续产业配套47户。危房改造也同步实施,五年来实施危改118户,全村房屋面貌焕然一新,住房安全保障达到100%。
饮水难,一直以来都是关乎天井坪村的生存难题。水源少、无管网,水池破,为改善这一现状,驻村工作队员用脚步丈量了每一个水池和每一寸管网,从规划设计到布局安装,全程参与。五年新建和维修大蓄水池14口2950方,铺设管网5.8万米,农户单户新建水池64口,实现了全村安全饮水到户上缸。
住房和饮水已明显改善,秭归县局又将重心从“小家”移到了“大家”。经联村领导、村委会、驻村工作队精心谋划,积极争取帮扶资金60万元,对党群中心外墙和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大改造,新建文化大舞台60平方米,硬化村委会文化广场118平方米,党群中心形象明显改善,民心得到进一步凝聚。同时,新建污水治理点和垃圾房、购置垃圾桶、修整沟渠,进一步完善村规村约、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整治脏、乱、差现象。五年来,陆续硬化公路路面33公里,全面实现了通达村落道路全覆盖。
如今的天井坪村,一眼望去,房屋白了、道路宽了、环境美了……人们笑了。
产业发展,拓宽脱贫路径
没有产业的钱袋子,就摘不掉贫困户的穷帽子。脱贫攻坚,关键还在于通过产业发展促民增收致富。立足当地实际,以合作社为“主力军”,用产业项目带动扶贫,充分利用资源唱好产业“致富经”,是秭归县局脱贫攻坚工作最有效的“利器”。
秭归县局根据地域环境、自然条件,不断探索,优化调整产业发展项目,最终为天井坪村确立了“养殖+种植”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之初,秭归县局为每名贫困户争取产业扶持资金5000元,大力发展生猪、土鸡、土豆、烟叶等特色产业,先后指导成立“牵情树果蔬专业合作社”和“龙凤缘土鸡养殖合作社”。五年间,驻村工作队积极优化专业合作社职能,规范经营主体运行管理,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发展产业,利用合作社发展为贫困户提供临时就业岗位,寻求电商合作等,逐渐形成“合作共赢、相互支撑、平台运作、利益共享、得利分成”的合作机制。
产业发展凿出持续增收源头活水。近年来,该村年稳定种植烟叶300多亩、土豆500多亩、木瓜500多亩、药材200多亩,养殖土鸡10000多羽、生猪500多头、山羊150多只的规模,年均产业总收入超180万元。
“去年收购期间,烟草局鼓励我去当分级工,40天挣了5986元。”受伤无法外出务工的谭本兴在家门口轻松挣到了生活费。
鼓励外出打工,积极提供就业岗位是秭归县局助农增收的另一个重要路径。通过挨家挨户走访,摸清贫困户就业意愿、创业需求等实际情况,建立需求信息台账。同时与县人社局积极沟通,转发招聘信息,积极引导就业。仅2019年,该村外出务工的就有116人,创造打工收入近380万元,户均3.2万元。年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5元,比2018年增加745元,增幅7.92%。
与此同时,秭归县局协助村两委进一步拓宽经营思路,盘活村级资产,规范向外发包租赁村门店2处、村内养殖场1处,住房出租11间,向上争取项目50万元入第三方融资项目1个,自营光伏发电站1处,实现集体经济收入从“零突破”向“年入20万”持续发展。
众人拾柴,凝聚脱贫合力
“心系群众办实事,扶贫济困解民忧。”一面印有十四个烫金大字的锦旗悬挂在秭归县局档案室内。这是2018年5月贫困户马尚伦亲自送来的。秭归县局帮助其于2017年底易地搬迁,并根据其妻擅长茶饭的优势,协助其在集镇经营了一家农家乐,经营状况良好,年收入已达4万元以上,顺利实现脱贫。“我要感谢烟草局,你们办事实在,为民解困,我们天井坪村老百姓真正的‘娘家人’。”这是当日马尚伦的肺腑之言。
秭归县局主要负责人杨宗华多年来资助贫困户孩子学校费用和生活物资,并当成自家孩子给予关心,帮助教育,助其健康成长。
贫困户张周青的老婆在儿子服役地因病准备就地进行手术。工作队员向江得知情况后,主动指导对方实施分级诊疗,享受优惠政策,为对方节省3万余元费用。
帮扶人向丹丹疫情期间披星戴月帮助贫困户销售滞销土鸡,助贫困户脱困增收。
贫困户谭贤锐年事已高,家中无劳力,危房改造期间秭归县局组织党员突击队20余人冒雨徒手将改造用瓦全部搬至其屋场,顺利为特殊困难户解忧。
……
这只是秭归县局38名帮扶干部勠力同心为民解困的一个缩影。“我们不仅要帮助贫困户发展好产业,更要帮助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解决好生活中的后顾之忧,这才是帮扶人的应有之义。”杨宗华提出如此要求。
众人拾柴火焰高。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秭归烟草人始终把群众们的“糟心事”放在心尖上,将入户走访融入日常工作,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认真倾听贫困户诉求,主动掌握家庭情况,知心破解“疑难杂症”。同时坚持与贫困户拉家长、讲党史、知荣辱、谢党恩,鼓励自强不息,汇聚脱贫致富的强大信心和合力。五年来共填写入户走访台账和工作清单1460多份,收集解决难点问题85条,主动为群众排忧解困数百余次,用实际行动绘制出烟草局与天井坪村的最大“同心圆”。
破冰之功,非一日之暖。五年的真抓实干,五年的决胜决战,秭归县局助力天井坪村彻底撕掉了贫困的标签。在这里,村容村貌的每一分新颜,贫困家庭的每一次“蝶变”,都见证着秭归县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和汗水,也渲染出新时代烟草行业拳拳为民的鲜明底色。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乡村振兴已徐徐开启,秭归县局的新征程已在脚下。今天,蓝图成真,未来,必更可期!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