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频道 > 正文

扶贫记5丨如果灌溉问题解决,这地可以说是寸土寸金

深山回响 红云红河集团会泽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纪实
2016年12月02日 来源:《奔流杂志》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奔流杂志》报道  

  第五章:旁官地水口/鸣奏曲/沃野

  山色苍茫。

  公路旁边的谷底,要不是有一辆水车停在那,外人很难看出,在那苍绿之间,一股泉水正涓涓流淌。

  这股清泉,没人知道它从哪来,也没人知道它淌了多久,就连村里最年长的老人都不知道。

  会泽县马路乡旁官地村,山泉哺育着生灵,即使大旱之年,也是如此。最近的一次,是在2010年。

  只不过,那一年,极为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用车装满这泉水,到了村里便奇货可居。最贵的,每立方米要价100元,有需要的人不得不买。

  这些,旁官地人每每想起,都心有戚戚。

  拾柒

  这泉水清而不冽,喝上去,虽不比桶装矿泉水的口感,但绝对好过那些过滤的自来水。

  泉水从山腰涌出,被围在一个简陋的蓄水池里。提水的方式简单,把车开到蓄水池的正下方,人拿着水管爬上去,拴好石头,沉进水里,另一头,用嘴嘬一下,水就来了。

  在旁官地,乃至整个马路乡,水管家家必备。这些蓝色、或黑色的橡胶管,有的裸露在山间草丛中,有的埋在地里,连接着山泉、水窖和家家户户。

  陶海聪早知道旁官地村缺水,可到了这,听当地人忆及往事,还是觉得震撼。他是红云红河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负责马路乡的旁官地、水口两个村。

  旁官地村委会副主任张支彩讲,当年大旱,村里的几眼山泉,虽说没干,但出水少。对整个村子来说,杯水车薪。在那段时间,当运进村里的水卖到每(立)方100元时,买不起的村民,只能去背水。

  背篓里放一只25公斤的塑料桶,清晨出发,从旁官地到牛栏江,山高路远,每天往返两次已是人的极限。但也少有人能说得出,那些既买不起水又没能力背水的人,是怎么挨过那段日子的。

  大旱过去,水窖建起来了。现在,旁官地村委会用的,也是水窖水。可水窖收集起来的雨水和地表水,没法保证卫生,达不到安全饮用水的标准。张支彩就曾见过,一个村民打开水窖,水面上甚至漂着不少羊粪球。

  实际上,就水量来说,在正常年景,山泉水足够旁官地使用。只是,人住得高,高过泉眼,用铺水管、再嘬一口的土办法取水,行不通。

  旁官地村,陶海聪在小溪边查看水源。他身后的空地上即将建起一座抽水站,用于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

  拾捌

  很长时间以来,旁官地村最为体面的水利工程——如果能称得上是水利工程的话——就是那个直径大约20米的蓄水池,池壁上,“业、学、大、寨”四个字依稀可辨,不难猜到建设时间。

  蓄水池在山间、露天,里面的水,总被腐叶和动物尸体(失足淹死)污染,作用不大。所以,大多时候,旁官地人只能看着用不完的泉水欢快地从林间流下,然后没入山谷,不知去向。

  2015年9月18日,陶海聪到旁官地,他估计,在随后的走访中,约有9成的老百姓,都希望先解决用水的问题。

  村委会的意见也是如此。开始,有人提出修水坝,在山泉下围出个小水库。可算下来,不但成本不菲,还需要层层报批。斟酌再三,最后确定,用水泵提水。

  整个工程,要建三个蓄水池,泉眼下一个,另外两个,建在村里的高处,覆盖大部分的村小组。泵把水抽进村里,人们再用橡胶管把水“嘬”回家。

  2016年,红云红河集团在旁官地的帮扶资金为317.1万元,提水工程预计要花费300万元以上,在所有成本中,占大头的是管网。另外,根据此前的测算,建好后,包括电费在内等维护成本,一立方米的水,村民要出2到3元钱。

  与之相比,即便是现在,也有人占着泉水,开着罐车来取,一个立方收费5元。陶海聪曾就水价问过村民意见,听说不超过3元钱,大家都欣欣然。

  的确,旁官地人都不善言辞,不知这是背水养成的隐忍,还是用水带来的谨慎。

  山水有灵,直指人心。

  水口村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这里同样吃山泉水,但泉水易取,又似乎取之不竭。这里的人更健谈,也更乐观。

  在乌蒙山脉,水口的土地,从牛栏江畔开始,一路向上,到当地人称为“老红岩”、“大山梁子”的山峰之间,海拔从800米缓缓爬升至1500米,气候温暖。

  水口,也是陶海聪的家乡。

  拾玖

  虽然与旁官地比,水口的饮用水要好很多,但这里也缺水——灌溉水,水口土地的灌溉程度,甚至比不上旁官地。

  “如果灌溉的问题解决,我们这地,可以说是寸土寸金。”寸土寸金四个字,陶海聪说得铿锵有力,像极了电视剧里的财主。

  可实际上,水口的贫困比例不低,全村487户,1987人,贫困户369户,1207人,占6成以上。晚至2000年,这里才通了路、有了电。

  如果没下雨,驾车从“大山梁子”往下,沿着崎岖的路,一直颠簸到牛栏江边。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致,枯黄的是玉米,深绿的,是差不多成熟的花菜,翠绿的,是蔬菜刚长出的幼苗。

  修路,已被纳入到红云红河集团对水口的帮扶计划中。这路,即便是本地人开着在农村“所向披靡”的微型车,也得一口气冲上去才行。如果中途停下,想再起步,后轮必须先垫块石头。

  不过,在红云红河集团投向水口的340.6万元帮扶资金中,大部分还是用来解决这里的灌溉问题。

  一直以来,玉米、红薯和花生都是水口的主要作物。玉米的收入少,而大部分红薯,甚至直接用来喂猪,土地带来的收入不理想。可也有村民,几家一起凑钱,买来上千米橡胶管,把水引进田里灌溉,种蔬菜。

  村民管这些人叫“头脑灵活”的。

  水口的蔬菜往往卖到昭通,冬早蔬菜利润最高。10月种下的花菜,腊月上市,运到昭通,如果价格能达到每市斤1元钱以上,那么一朵花菜就可以收入10元钱。

  洪会荣(水口村村干部)算过,一亩玉米每年收入只在1000元左右,如果种菜,能达到8000元、甚至9000元。

  陶海聪讲,水口的土地适合蔬菜生长,纯天然,不用化肥、不用薄膜、不用大棚,昼夜温差小。他举例子,有一年,就是因为水口不用薄膜,没能完成马路乡政府的薄膜回收任务。

  贰拾

  其实,陶海聪自己也知道,水口的土地,是不是寸土寸金,关键看有没有水。可这儿的雨水又偏偏很守规矩,季节一过,从10月起,雨便戛然而止。

  要想有水,唯有灌溉。

  此前,村里有个坝塘,能存3万立方米的水。可年久失修,水进不来,也出不去,就渐渐失去了作用,水面生出一层厚厚的绿藻,得丢块石头进去,“咚”的一声,才知道里面有水。

  在红云红河集团的方案中,水口的坝塘,以后将成为村子的中心。“我们准备翻修这个坝塘,加宽、加深,然后通过管道,把上面水库的水引过来,再用‘三面光’,灌溉下面的土地。”陶海聪说,在坝塘周围,还要建村民活动中心,把健身器材都摆上去。

  他所说的水库,到目前为止,主要用来防洪。

  这是一个14.6万立方米的小水库,每当雨季,山上流下的水聚集于此,洪会荣便下令开闸。闸门老旧,得三个人轮番摇动齿轮,一刻不停地摇三个小时,才能把1.2米见方的闸门全部打开。

  雨季,水存不住,即便是存得住,在旱季也用不成,因为没人能控制水流的方向。每年,那些待灌的土地,都只能眼巴巴看着,有很多很多的水,涌过闸门,如顽童般呼啸而去。

  而村里那些“头脑灵活”的,就是在这取水。橡胶管扎在水里,埋进地下,再从他们的田里探出头来。有一年修路,挖开了路面,水管齐齐露了出来,洪会荣数过,一共48根。

  这让他有点气恼,他曾提意见,说大家一起出钱建水管,可没人愿意干,都要自己埋。这48根水管,成本在10万元左右,他说,如果把这钱放在一起用,能灌溉的田,绝不止现在这些。

  恼过之后,洪会荣又想,如果能把水库扩大一点,水口就更不会缺水了。

  他可能也想到了工程完工后,水过闸门,顺着管道,流进村里的坝塘;再顺着“三面光”,奔往牛栏江,2000亩的土地将得以灌溉,那是水口的三分之二的土地。

  届时,沃野千里,穀稼殷积。

  金钟街道以则村,一位村民在用脚丈量土地。红云红河集团将协助村民在此建盖村民活动中心

  后记: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罗克

  今天是南方冬日里极为平常的一天,阳光温暖大地。窗外车流不息,行人穿过马路,每个人都有心事,每个人都有方向。

  这可能也是不平常的一天。早上,你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在会泽乌蒙山区,红云红河集团的一群员工,正生活在那里,并试图帮助当地人改变自己的生活。

  对每天在城市的人来说,工作太忙、山区太远。不过,还希望您读完这个故事,因为这是发生在现代的历史,希望您有所触动。

  是的,没有什么可以轻易触动人心,除了真诚。我们的工作一件接着一件,却每每敷衍了事。在板坡村,卞宗祥为了让苟朝亮增加收入,把他家养的鸡发在自己的朋友圈,说以后买鸡都来找我。他不必非这么做,只是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看到这些,你会明白,真诚不是掏心掏肺,更不是刻意为之。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触动人心,除了热爱。在狮子村,当李自芬为了学校能有个好环境,力排众议,坚持把将要卖给私人的地留给孩子。我们就会知道,真正的热爱,源自于内心的尊敬。

  没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