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贵州日报》报道 没有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就会大打折扣。实现同步小康,关键在扶贫,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重中之重在贫困群体。
新时期,怎样扶贫?如何引导偏远山区脱贫致富?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贵州省烟草专卖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紧紧抓住国家烟草专卖局支持贵州“两烟”加快发展和实施对口产业扶贫的机遇,逐步构建贫困地区依托烟草产业求发展、烟草立足贫困地区求稳定的良性互动机制,让广大烟区群众深切地感受到烟草产业在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2014年,贵州省烟草专卖局被省委评为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威宁县烟草专卖局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产业扶贫 催生威宁“小康梦”样板
威宁,年平均日照1812小时,比全省平均值高出约600个小时。全年无霜期220天以上,适于种植优质烤烟。
威宁,同时也是全国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之一。威宁的扶贫攻坚工作历来受到国家、省各级各部门的高度关注。省烟草专卖局在烟叶计划、基础设施建设、智力支持等政策方面大力向威宁倾斜,发挥产业优势,助推威宁尽快走上小康路。
自2005年以来,省烟草专卖局在威宁实施烟叶生产基础投入建设资金达10.57亿元,整合政府项目资金2.5亿元。其中,投资4.11亿元,建设烟水配套工程46个,国家局援建水源性工程1个,有效解决36.32万亩基本烟田的灌溉问题,同时解决18.5万人、26.3万头大牲畜饮水;投资4.8亿元,建成大型密集烤房14894座,可承担烤29.79万亩基本烟田烟叶烘拷;投资0.23亿元为烤烟专业合作社推广购置农机具5954台(套);投资0.4亿元建设育苗大棚32.63万平方米,供苗面积16.32万亩;投资0.25亿元建设机耕道115.38公里;投资0.78亿元,整理基本烟田3万亩。
2009年至2013年,组织实施了湖南中烟、贵州中烟等企业支持的威宁新农村建设项目,建成迤那“芙蓉新村”、秀水“贵烟新村”等小康村民生试点。2012年至2015年,烟草部门还投入资金2200万元,建设雪山镇谢家院村、黑石头镇河坝村等11个扶贫新村。
2013年,威宁收购烟叶73.69万担,烟农总收入9.82亿元(含补贴),实现烟叶税收1.98亿元。仅烟叶一项就为威宁145万各族群众带来人均660元以上的收入,为威宁的扶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推动威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轻松种烟 秀水村过上好日子
10月16日,记者初到威宁。虽是金秋十月,霏霏细雨让冬季不期而至,空气中夹着丝丝寒意。
到达威宁时已是下午3时。当了解记者要下村采访,高原烟海管理区主任、威宁县烟草专卖局局长杨双剑急了:“那得赶紧走,乡村雾很大,我得为你们的安全着想。”
车驶出威宁县城不到10公里,已是雾气氤氲,让人辨不清方向。遇上这样的气候,我们心里产生几分担忧,今天的采访会顺利吗?
穿越层层迷雾,窗外美景逐渐清晰。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秀水乡秀水村,令人惊喜的镜头一一涌进眼里:一幢幢新农居整齐漂亮,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排洪渠、机耕道镶嵌在广袤无垠的田地里,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延伸到村里每一个角落……
眼前的景象让记者惊讶、赞叹。
“这一片是贵州中烟的烟叶基地,大约3万亩,秀水乡秀水村也是省烟草专卖局与贵州中烟支持建设的新农村项目。”
因为种烟,秀水村村民过上了好日子,村支书马群福说起村里变化感慨万千:“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现在已经达到6000多元。”
全村480户人家,90%以上都种植烤烟。因为种烟机械化程度提高了,现在种烟比过去轻松。
“田成方、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杨双剑把土地整理口诀背得溜溜熟,按照这样的标准,由烟草部门每亩投入3千多元进行规范化整理,过去因水土流失严重、草山草坡蜕变成良田沃土。
“土地整理后,对烟农来讲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杨双剑介绍,连片的土地开发,烟水、机耕路、农机具、烤房等基础设施的配套跟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种烟也从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向集约化、标准化转变。
“这个季节,田里烟叶早已经采收完了。地里还种什么?”记者问。
“绿肥。”威宁朝阳烤烟专业合作社监事长马兴义说,种植“绿肥”植物既可以改良土壤,又可以发展畜牧养殖,是近几年来探索发展“畜-沼-烟”循环烟叶生产的新模式。
马兴义带领的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为烟农提供以机耕、育苗、烘烤、分级等关键生产环节一条龙服务,并定期对烟农开展各类培训,提高田间管理和技术水平。
威宁朝阳烤烟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马绍武介绍,秀水乡种烟断断续续有些年头了,但过去因土地分散,农业基础配套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低,专业化组织程度不高,收益没有保障。甚至连种植土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都会因生态脆弱让群众感到很无奈。
水不足、路不通,人背马驼、人耕牛犁的方式也是过去生产效率不高的原因。
这些都是秀水乡的“老皇历”。随着国家、省烟叶政策向威宁倾斜和扶持,咸宁烟叶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如今,威宁已是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的烟叶种植大县,常年种烟面积28万亩、收购烟叶60万担左右,承担着10个国家局基地单元、2个省局基地单元的建设任务,与湖南中烟、贵州中烟、浙江中烟等工业企业建立起稳定的烟叶原料供应基地。
集中安置 芙蓉新村大变样
在位于迤那镇的“芙蓉新村”,记者看到,新村民房整齐,道路整洁,设施齐全。芙蓉社区服务中心的两层小楼,农家书屋、健身房、农技服务室等一应俱全。
文化广场上,学生们快乐地打着篮球,村民们悠闲地健身、聊天,四周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一股浓郁的幸福气息扑面而来。
曾经分散居住的70户烟农,他们的房子全部拆掉复耕种植烤烟,由烟草部门与当地政府筹措资金建设“芙蓉新村”进行集中安置,清一色的两层别墅,每家前有小花园,后有小院子。走在宽阔干净的连户路上,如果不是迤那镇合兴村村主任袁龙领路,我们很难找到种烟大户马开朝家。
听说记者来采访,邻里乡亲纷纷赶来,马开朝家二楼客厅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242平方米的小洋楼,没花一分钱,连灯都给安好了的。”
“现在党的政策实在好呀,种烟使我们脱了贫、致了富!”
……
马开朝还激动地向记者念起民谣:“迤那是个好地方,省委书记大力帮;烟农住上小别墅,路灯全靠太阳光。”
村民们一句句朴实的话,感激之情从内心奔涌出来。几位村民还算起今年的收入,热议的还是种烟的事儿。
“以前种烟没有技术,种下去靠的是望天水。”迤那镇镇长穆春林说,“由于工程性缺水严重,乡亲们还得到几公里外的地方担水。现在,烟草公司有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技术有保障,烟草援建的马家水库能解决附近几个村子的用水问题,生产生活用水也有了保障。”
烟水配套的一口口水窖,“天水”被点点滴滴收起来,滋润了庄稼,成为群众致富的“源泉”。
“马开家40多亩,纯收入最低也是12万;返乡回家种烟的新成员赵石军纯收入可达10万元;李林林家种烟加上养殖收入,至少是20万……”
“今天我已经拿到驾驶证了,十天之内打算买车。”李林林喜形于色。
烟农们住进别墅,开上小汽车,人均收入早已经超过小康标准,“芙蓉新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梦”样板。
“芙蓉新村”并非孤例,双龙镇红光村曾经是省级一类贫困村,2009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到今天接近7000元。记者看到,烟草部门援建的文化广场即将完工,太阳能路灯从村头安到了村尾……
“今年气候有些反常,日照不足1600小时,不利于烟叶生长。但大家收入没有减少,烟草部门实行订单种植,让烟农的种植风险降到最低。”从付照成、李红绍、赵德洪几位红光村村民的脸上,看到了种烟给他们带来的希望。
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145.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9.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33.75万人,贫困人口30.53万人。威宁自治县扶贫办副主任李才彦对记者说:“这些年如果威宁没有发展烟叶,贫困人口可能要增加一倍。”
党建扶贫 绽放贵定农民幸福笑容
从2013年开始至今,作为省委派驻贵定县开展党建扶贫(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队长单位,省烟草专卖局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由省烟草专卖局副巡视员赵建忠为队长,专卖处副处长郑斌、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尧先后为副队长,杨秀清、卢贤仁为成员一行4人组成驻村工作队,真蹲实驻,真情开展“一宣四帮”,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在党建扶贫驻村帮扶工作上不断创造佳绩。
一条路,一座水库,抢抓项目惠民生
从贵定县城出发,一路向南。汽车在漫天飞尘中“跳舞”。
距离县城5.3公路的山路,走了四十多分钟。在乐芒水库灌溉工程施工现场下车,秋日温暖的阳光照在工地上,工人们挥汗如雨,热情高涨。
“一年半以后,一座总库容230万立方米的水库就会在两座山之间建起来。”项目负责人赵和平说,届时将解决人畜饮水上万人,不仅附近的乐芒村、胜利村、南平村会受益,整个贵定县城的居民生活用水和建设用水都会得到有效保障。
站在现场,省烟草专卖局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副队长陈尧告诉记者,水库项目是他们积极协助贵定县在“娘家”省烟草专卖局帮助下,争取到国家烟草专卖局投资的烟草援建水源工程。项目总投资1.1亿元,其中烟草部门援建资金6167.5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