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频道 > 观察 > 正文

王文和吴晅:十八年坚守,只为这份责任

记中国烟草湖北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原料部备货员
2013年07月01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在中国烟草湖北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有这样两位平凡的一线职工——王文、吴晅,他们以共产党员的执著,长期奋战在烟叶出口备货一线;用十八载的坚守,拼接成一幅美丽的人生画卷。

  十几年间,湖北省出口烟叶从最初的几吨、几十吨到年出口上万吨,量增的同时,还被一些国际知名卷烟品牌纳入主配方原料。这些成绩凝聚着湖北省烟草进出口几代从业者的辛勤汗水,其中也离不开湖北进出口公司原料部备货员王文和吴晅十八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

  “没想到一干就是十八年”

  王文和吴晅同是1968年生人,同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从武汉派驻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具体负责烟叶出口备货工作。

  1990年,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王文到湖北进出口公司做外销员兼翻译。在陪同外商验货的过程中,王文深感自身出口烟叶备货知识的欠缺,多次向领导要求到基层锻炼。1995年9月,王文如愿以偿,被派到恩施州建始县烟叶复烤厂;几个月后,吴晅也被选派至该厂。两人的工作都是烟叶出口备货。

  当时的建始县烟叶复烤厂地处偏僻,设备简陋,工作环境很差。在那里,困难如条条沟壑,两人知道,要想扎下根,就必须勇敢地跨过眼前的一道道坎儿。

  除了学习过硬业务技能、克服艰苦工作环境外,这个岗位最大的困难就是需要长年驻外,这就意味着要承受与亲友的离别之苦。从烟叶购进到复烤加工结束,像王文、吴晅这样的备货员每年要在烟叶产区待很长时间。根据出勤记录测算,他们一年至少要在复烤厂待240多天,有些特殊年份甚至达到270多天。一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一年两年也许算不了什么,可他们坚持了十八年。而十八年前,王文的女儿刚刚出生,吴晅还在热恋之中……

  恩施多崇山峻岭,到武汉的直线距离近600公里,这还不算州驻地到建始县的60多公里盘山路。以前的恩施交通条件远不如现在,虽然每周也有来往两地的航班,但受天气等客观条件限制,大部分时间仍要靠火车和汽车进出。山路坎坷,水路迢迢,有时跑个单程就得在路上折腾两三天。王文常说:“回到恩施,躺在床上还有在山峦间盘旋的感觉。”

  去亦难,回亦难,遇上雨雪天就更难。2001年深冬的一天,吴晅在武汉结束公务返回,当时正值恩施下大雪,航班停飞。因复烤厂有急事处理,吴晅一大早便从武汉坐汽车到宜昌,再从宜昌坐船绕路到巴东留宿一夜,第二天冒着路面结冰湿滑的危险,又转汽车到建始。

  这样的“折腾”一直持续到2004年7月恩施复烤厂组建,他们才不用再往返于恩施与建始之间。

  “没想到一干就是十八年。”回想过去,两人相视一笑。

  “不能给单位添麻烦”

  烟叶备货除了组织调入货源,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对调入烟叶进行严格细致的二次挑选,然后把挑选后的烟叶予以重新组合、配比加工,从而确保烟叶成品能够满足外国客户的要求。“有时一个确定好的等级,还要按颜色等指标细分为十几个小等级,这对我方备货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严苛考验。”王文说,“一点疏忽都可能影响合作。”

  为了更直观地体验两人的工作状态,笔者日前随他俩走进恩施复烤厂挑选场。行走间,王文突然停下脚步,走到一堆把烟前,拿起把烟麻利地甩抖对比,并叮嘱挑选工人要保持标准一致性。不一会儿,他又转身跟质量管理员讨论技术要领。笔者转身看吴晅,他正蹲在烟堆旁指导工人挑选。

  随后,我们又来到机器轰鸣的复烤加工车间。两人早就习惯了这种环境,先是来到摆把台边观察烟叶纯度,接着又去复烤机尾捧起烟叶估摸温湿度。王文告诉笔者:“复烤线一天24小时不停机,除了白天抽查在线加工情况,夜间交接班时更要特别注意,确保换班前后加工标准一致。”

  以前,法国客户每年都要派专家到恩施来,从原烟采购、二次挑选到加工复烤都要监督。后来,随着双方互信的增进,法国方面不再全程紧盯,而是改为在武汉仓库直接验货。这一小小转变,是外方对湖北烟叶质量的充分肯定。十八年来,王文和吴晅经手的出口烟叶,没有一次因为质量问题遭到投诉、退货或索赔。

  因为长期两地分居,吴晅的爱人多次劝他向单位申请调换岗位,可他却说:“我还年轻,吃点苦不算啥。大家都是一人多岗,各有各的难处,不能给单位添麻烦。”

  “我们都是恋家的男人”

  “我们都是恋家的男人”——王文和吴晅虽然性格迥异,但恪守着一样的家庭观念。人到中年,都希望与家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每次打电话回家,我母亲总说家里一切都好,没什么事,让我安心工作。有一次回武汉,我发现家里空无一人,打电话才知道父亲生病住院了。”提起家,吴晅充满愧疚,“我为他们做的实在太少了!”

  笔者到访当天,吴晅的父亲正在武汉接受白内障手术。

  “你怎么不请假回家照顾一下?”

  “我也想请假,可这里实在走不开。”他憨厚地一笑,“忙完这一阵子再回去看看!”

  除了这些,两人也有高兴的事。谈起王文和他的女儿来,吴晅笑称他是“电教老师”。原来,从初中起,王文就接下了辅导女儿功课的任务。一遇到难题,女儿就把题目拍下来传到QQ上,让父亲在工作之余帮着解答。QQ上说不清楚,两人就用电话沟通,有时候两人干脆“煲起了电话粥”。

  工作的充实,离家的苦楚,尽责的满足……伴随着复杂的情感历程,王文和吴晅默默扎根异地十八年。从当年的风华正茂,到如今皱纹爬上额头,他们的故事让笔者心生无限敬意,也深深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