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如洗,云淡风轻。走进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丙麻乡,到处是烟农忙碌的身影,烤棚里金黄色的烟叶散发出浓郁的香气,眼下正是收获和烘烤烟叶的好时节。
提及“烟农”一词,人们联想到的是那些与“金叶子”为伴、用勤劳的双手在烟田里刨出幸福生活的人。55岁的退伍老兵赵伟就是依靠种烟脱贫致富的典范。“我去年种了20亩烤烟,收入7万多元,不仅还掉了贷款,还给儿女们买了一辆小车!”在一座弥漫着烟香的烤房边,老兵赵伟讲述着自己与“金叶子”的故事。
赵伟在一片片广阔的土地上、在绿茵茵的烟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精心呵护着烟苗。“我24岁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就开始种烤烟,从1988年到现在,30年来从未间断过,我就觉得栽烟划算,种其他作物的收益都不如烤烟”。老赵的语气里充满着自豪,也饱含着沧桑。
烤烟产业是当地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广大干部群众广泛认可的“经济效益高、脱贫致富快、产业发展稳”的核心产业。隆阳区有着得天独厚的适宜烤烟生长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多年来,当地烟草部门的干部职工们身体力行地为烟农“造血”,力促烟农“轻松种烟,愉快卖烟”,帮助烟农减工降本、增收致富,隆阳烟区就是这样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逐渐成了“工业原料需求最旺盛的烟区”“云南首届最具影响力烟区”。
说起过去种烟的经历,老赵很感慨:“现在种烟比起早年种烟可轻松多了,以前种烟特别辛苦。过去,我们要自己点种育苗,还要跑到很远的地方用牛车、骡车拉水回来浇烟。烘烤全靠‘土炮楼’,每天24小时守在土烤房前,高温难耐,温度和湿度全靠人工掌握,烤出的烟叶难免质量不好,成色差,价钱自然就卖不好,收入也就不高。”
从初次种烟到现在成为有经验的老烟农,老赵练就了一身种烟好本领。30年的种烟历程,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言。“种烟是门技术活,我种烟这些年来每年坚持做记录,施肥情况、烟叶长势、产量产值分析等记得清清楚楚。每年烟叶一卖完,我自己都会总结经验教训,对来年种烟很有帮助。”老赵对种烟很有一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烟叶烘烤的香气中,老赵迎来了自己亲手构建的理想生活,建新房、买轿车。“这些年来,政府和烟草公司对烟农的优惠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我也扩大了种植规模,2013年,我用卖烤烟攒的钱建起了现在这座两层小洋楼,全家都从原来的土房子搬出来了,日子越过越好!”老赵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溢于言表。
老赵现在还多了一个身份——烤烟技术辅导员,他在自己种烟脱贫致富的同时也热心帮助乡邻,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经验毫无保留地教授他人。不少种烟户找他取经,遇到疑难问题前去请教,热心肠的老赵每次都是有求必应。
三月大棚育苗,四月大田整地,五月烟叶移栽,七八月烘烤加工,九月收购交易……老赵一年四季风尘仆仆地躬耕于烟田,收获了一片片带着希望的“金叶子”。以烟脱贫,因烟而富,在这个美丽的乡村里,还有许许多多像老赵家一样通过烟草产业看到希望、耕耘未来的家庭,他们将种烟赚钱的梦想真正折射进现实,将一曲曲幸福的歌谣唱响于青山绿水间,昂首阔步迈向“产业兴、乡村美、村民富”的小康之路。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