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原收原调,烟叶如何在烟站就地完成工商交接?双方互信应建立于怎样的基础之上?用什么样的流程才能保证预期中的结果?这项工作推进如何,影响烟农增收,影响品牌建设,影响工商协同。
自2007年成为行业原收原调工作试点以来,福建省烟区通过建章立制、优化流程,实现了从烟叶收购到工商交接全过程信息管控和质量跟踪;通过烟站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精益收购,实现了烟叶收购规范、等级质量提升;通过加强协作、无缝对接,实现了农工商三方同心同行、互信共赢。
我们看到,这项工作背后,深深联结着这一场“变革”——它涉及规范与效率,涉及公平与利益……
9月26日下午,随着福建三明沙县夏茂烟站最后一秤烟入库,2019年福建烟区烟叶收购工作全部结束,全省上等烟比例、担均价等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烟农们辛苦劳作一年,盼望的就是烟叶能卖上个好价钱,把“好收成”变成“好收益”;驻点烟区的工业企业代表,也期待着烟叶质量有所提升,把“好烟叶”变成“好卷烟”。
在福建烟区,两种不同的期待,通过一场效率与规范的变革成为现实——
2007年,国家局决定在“一省五市(州)”(福建全省、云南红河、贵州遵义、四川广元、河南信阳、湖南衡阳)推行烟叶原收原调。其要义在于,将烟站收购的烟叶直接与卷烟厂进行工商交接,后者根据需要再委托复烤企业进行清选、加工。
从原来先商业清选再工商交接,到如今“商业原收原调、工商验级结算”,作为唯一全省试点省份,12年来,福建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在制度、流程、管理、协作等方面不断改革优化,为行业烟叶流通模式和经营方式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道。
打基础:建章立制,优化流程
从整个烟叶产销链条上看,原收原调主要涉及烟叶流通商业环节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变化,因此对商业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制度建设是原收原调正常开展的重要基础。试点伊始,福建省局(公司)便制定了《烟叶生产经营管理规范》《基层烟站生产经营风险防控管理意见》《烟叶原收原调管理规范》等文件,规范烟叶经营行为,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为推进原收原调提供了系统的制度体系与解决方案。
优化业务流程是原收原调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以原先实行的商业环节烟叶清选为例,福建省局(公司)调研后认为,该环节存在增加成本、烟叶造碎受潮、影响收购公平性等问题。因此,这方面的优化就是要“做减法”,精简掉商业清选环节。
“减法”之外,福建省局(公司)结合烟区实际,创造性探索出“一打三扫”的站库交接模式:烟站收购入库的烟叶打包成件后统一进行电脑打码,出库调往县、市烟草公司烟叶仓库时进行第一次扫码,在县、市烟草公司烟叶入库时进行第二次扫码,在出库调拨进卷烟工厂时进行第三次扫码。其中,对于一些基地单元直接在烟站进行工商交接的,只需要“一打一扫”,即“成包打码—出库扫码”的简单流程。
同时,他们开发运用全省统一的“现代烟草农业信息管理平台”,自动将烟叶的产地、所属烟站、数量、质量和流向等信息进行汇总,构建起省市县站四级信息化管理网络。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烟叶原等级收购、原等级调出,而且能够做到从烟叶收购到工商交接全过程信息管控和质量跟踪。
福建省局(公司)烟叶处处长赖碧添告诉记者,取消商业清选环节,采取“一打三扫”交接模式,可以减少一次拆包打包和一次出库入库;采取“一打一扫”直调模式,可以减少一次装卸、一次拆包打包和两次出库入库,大大降低了仓储物流成本,减少了烟叶造碎损失。按照2007年至2018年全省2750万担收购量,每担清选费8元、中转费4元、包装物损耗3元测算,全省节约成本4.13亿元。
“实行原收原调、‘一打三扫’,真正做到了‘收进什么等级、调出什么等级’。回看2007年以来我省烟叶收购和调拨情况,剔除自然升溢因素,各等级收购数量与调拨数量基本相符。”赖碧添说。
抓核心:精益收购,提升质量
烟叶收购质量管理是推进原收原调工作的核心。取消商业清选环节后,没有了“二次调整”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倒逼商业企业加强收购管理,确保烟叶等级质量、等级纯度“一步到位”,赢得工业企业信任,满足卷烟品牌需求。
福建烟区属于丘陵山地,种烟乡村分散,交通不便,收购季节集中,工作量较大。早期,为方便烟农交烟,烟区普遍实行“一证一卡三定”(合同证,售烟卡,定时、定点、定量)的收购办法。不过,由于烟农掌握烟叶等级标准不一,交售时往往存在混等混级等现象,评级员工作量大,与烟农的争议和矛盾时有发生。
1996年,龙岩烟区率先尝试初分预检制收购办法,即烟草公司派预检员到烟农家中指导烟叶初分级,初分烟叶经预检员预检合格后打包交烟农保管,并发给售烟通知单,烟农凭通知单按预约时间到指定收购站点交售。
初分预检制收购受到烟农和工业企业欢迎。2006年以后,全省全面推行预检交售办法,形成“指导分级、预检交售、编码评级”的收购模式,并逐步推广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加强专业化分级队伍建设,从流程设计上保证收购评级客观公正,提高了烟叶等级纯度,保证了收购的效率和规范性。
在三明永安青水烟站,记者看到,待售烟叶先后经过候检区、专业化分级区、定级区和仓储区,初检员、分级员、质管员、主评员等各司其职,上一流程为下一流程负责、下一流程对上一流程监督,各环节责任明确、衔接顺畅,以全流程管控确保了整个烟叶收购过程有序、公开、透明。
此外,为了更好地满足烟叶收购需要,福建省局(公司)近年来加大标准化烟站建设和改造力度,同时加强烟站信息化建设,为每个烟站配备打码机、扫码枪等设备,要求每个烟站至少有6台以上电脑,为开展原收原调做好信息化保障。
收购的精益化为烟叶原收原调筑牢了根基。“一方面,我们的工作重心放在入户预检、专业分级和评级收购上,实行全程管控,把更多精力用于抓好等级纯度和等级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原收原调信息系统,实现了烟叶收购到调拨的全过程质量追溯,质量管理更加严格。”福建省局(公司)烟叶处副处长王胜雷总结道,自2007年以来,福建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工商交接等级质量得到工业企业普遍认可,烟叶销售连续多年实现“零库存”。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驻点永安的采购业务员杨一臣从工业企业角度,对福建烟区精益收购和原收原调予以肯定:“这几年福建烟区的烟叶质量越来越让人放心,对我们卷烟品牌配方需求的满足度也越来越高了。”
谋协作:充分沟通,互信互利
当前,工业企业对烟叶原料的等级质量、可用性等要求越来越高,而烟叶生产主要在商业企业环节完成,这就造成了一定矛盾:前期工业企业参与度不够,自身需求无法充分实现,难免影响工商交接满意度。
“商业清选环节取消后,商业收什么烟工业就调什么烟,如果收购等级质量不能达到工业需求,原收原调便无从实现。”王胜雷说,在原收原调工作中,工业需求理应成为核心导向。为此,他们与各工业企业加强协作,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互信机制,将工业标准、工业需求尽可能覆盖烟叶生产全程,力求实现烟叶收购和调拨质量的“无缝对接”。
“对接”的焦点,在于烟叶等级质量的认定和协商。按照工业“主动参与、深度介入”的要求,福建省局(公司)以工商共建基地为抓手,积极邀请工业企业参与烟叶生产和收购指导,每年都请工业企业参加收购样品制作,根据烟叶生产质量统一等级眼光,落实好“按样收购、依样调拨、依样协商、依样结算”的工商交接机制,原收原调受到双方认可,同时充分保障了烟农利益。
在这样的机制下,就算交接过程中出现问题,双方也能迅速找到解决的办法。例如,依据特殊情况处理预案,对严重混部位、混色组的烟叶,由工商共同进行处理,具体比例和等级由双方协商确定;再如,因烟叶质量问题工商双方无法直接协商达成意见的,可委托复烤企业按双方共同制定的实物样品进行清选,依据清选后的情况协调处理。
除此之外,为满足不同工业企业对原料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福建省局(公司)与各工业企业开展“种植区域、种植品种、质量目标、技术方案”四个对接,对种植品种和生产区域进行布局和技术优化,大力建设品牌导向型基地单元,在原收原调基础上积极推进基地全收全调。
经营管理更规范,等级质量更平稳,降本增效更显著,烟农工业更满意,三方同心同行、互信共赢——福建烟区原收原调的成效明显。不止于此,这场处于不断深化与延伸中的烟叶流通模式变革,正为福建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