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昭通市局(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打造“最具影响力烟区”,为烟叶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图为烟农在烟田劳作。
在昭通烟区,专业化服务已经成为烟叶生产的常态。图为烟站定级员(前右)在指导专业分级员对烟叶进行分级。
近年来,昭通市局(公司)严格按照工业技术标准,对烟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节点进行专人专项管理,借助专业化生产手段和网格化生产监管体系,确保烟叶生产质量。图为彝良县膜下小苗移栽后的烟田。
本文图片均由昭通市局(公司)提供
对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布嘎乡烟农马本经而言,烟叶是“金色”的——11亩烟田的收入是这个四口之家的生活来源,每一片烟叶都如金子般珍贵;
对布嘎烟站站长徐斌而言,烟叶是“绿色”的——青山绿水环抱中,在每一块烟田里,烟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绿色、安全的标准进行管理;
对昭阳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经理李锦涛而言,烟叶是“红色”的——乌蒙山地区扶贫任务艰巨,烟叶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产业;
……
在云南昭通,烟叶产业融入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大局,背后是党建引领、绿色生产、生态发展,承载着烟区17300多户烟农的全部希望。
基于此,近年来,昭通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紧紧围绕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强调的“抢抓关键转型机遇期,提升昭通烟叶高质量发展”要求,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推动烟叶生产各项工作实现稳步提升。
“在行业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指引下,以烟叶高质量发展理念为引擎,借助打造‘最具影响力烟区’的契机,我们通过思想引领、绿色发展、专业服务、扶贫攻坚,着力构建烟叶生产转型发展的烟区新模式。”昭通市局(公司)主要负责人刘永军说。
思想之变
——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
在昭通市局(公司)看来,想要实现烟叶生产方式的转变,思想转变是前提。
“烟叶生产,从本质上来看,也是一种商品化行为,必须由单纯粗放式发展模式走向集约化、内涵式发展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提质增效。”在刘永军看来,新的时代背景下,烟叶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这种变革,有着特殊的背景。
在昭通,种烟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昭通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高谷深,市内平均海拔1685米,其中最高海拔4040米(巧家县药山),最低海拔267米(水富县滚坎坝);另一方面,不同种植区域有着相对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十里不同天”的说法。
同样是种烟叶,在昭通的大山里可能要比在平原地区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生产要更加精益,政策要更加精准。”昭通市局(公司)烟叶生产科科长廖萌斐说。
思想转了,如何才能保障措施有效落地?
在这个过程中,党建引领成为关键的一环。
“正是因为昭通烟叶生产发展的特殊条件,我们才更要充分发挥好党建在思想转变与干事创业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昭通市局(公司)党委副书记张雄说。
在昭通烟区,党建与生产的融合效应随处可见。
比如,在每年4月初到5月中旬开展的“百人下烟田促移栽”活动中,昭通市局(公司)从市县两级单位机关抽调党员干部职工100多名,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烤烟移栽推进工作领导组和17个烤烟移栽工作推进组,党员干部全部挂钩到县,压实责任、沉下身子、苦干实干。
比如,在今年抗旱保苗关键期,彝良等烟区的多个烟站将党支部活动与“抗旱保苗”工作紧密联系,在炎炎烈日下组织党员前往旱情较为严重的田间地头,组织车辆、协调水源、补水补苗,将党旗插在每一片“责任田”里。
再比如,近年来,烟叶收购期间,昭通各烟站收购现场秩序井然、管理有序,每个部门、每条收购线上都设有党员先锋示范岗,烟站所有党员都佩戴党徽,为烟农提供真情服务。
……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通过党建引领,昭通市局(公司)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绿色发展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发展的底色决定发展的成色。“绿色”,就是昭通地区发展的底色。
在昭通市昭阳区守望乡水井湾村,上万亩烟田连接成片。与一般烟田不同的是,在路边,一排排向日葵迎风而动,仿佛在绿色海洋外构筑起一道道黄色的防护网,引来周边村民驻足观赏。
这是昭阳烟区在建立和保护烟田生态系统过程中构建的“生态岛屿”。
近年来,昭阳烟区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结合烟区实际,按照昭通市局(公司)绿色防控要求开展相关工作,保障烟叶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栽种向日葵便是昭阳烟区绿色生态发展道路上的创新之举。
昭阳区局(分公司)党委书记、局长、经理吕道林介绍说,今年以来,昭阳烟区不断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新方法,在核心烟区种植向日葵6000亩,有效发挥了向日葵对烤烟害虫的诱集作用,促进了烟田自然生态平衡。
向日葵种植只是昭阳烟区绿色生产的一个缩影。在吕道林看来,提质增效与环境保护并不矛盾,恰恰相反,只要找对办法,两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事实上,绿色理念贯穿于昭阳烟区烟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王开树是布嘎村十舍的一名烟农,种烟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他说,自己烟田里的21亩烤烟,片片都是生态烟。近几年,昭阳烟区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都会跟他们耐心细致地讲解绿色防控措施的好处。
“你看,所有土地都是通过有机肥改良过的,对付蚜虫有烟蚜茧蜂,对付蛾虫有黄板、蓝板,田里施的是农家肥,除草剂等烟草公司坚决不让使用,用完的地膜也要回收,整个烟田里看不到任何垃圾。”王开树笑着说,在这样的环境里,烟叶怎么可能长不好?
对此颇有同感的还有布嘎村的烟农施宗富。施宗富今年43岁,有23年的种烟经验。在他看来,烘烤原料的变化也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
“以前,我们烘烤都要烧煤,烤房里堆满煤渣。烘烤期间,不仅整个烤房会乌烟瘴气,还会影响到周边村民的生活环境。”施宗富说,自从烟草公司推广使用了生物质燃料,整个烤房及周边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吕道林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烟叶生产必定会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专业服务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你闻闻,这烟叶烤得多香啊!”8月3日,当水井湾村一舍的烤房群里烤出第一炉烟后,抱着自家金灿灿的烟叶,烟农马恩露出了笑容。
从2016年开始,马恩种的烤烟再也不用自己费心费时烘烤了,他只需将采收的烟叶交给专业合作社的烘烤师即可。
俗话说,种得好不如烤得好。长期以来,烘烤是包括昭通在内的云南全省烟叶生产的瓶颈。“烤烟对于温度、湿度的要求非常高,除了一些富有经验的‘老把式’外,普通烟农稍不注意,就会造成较大损失。”廖萌斐说,很长一段时间,昭阳烟区的烘烤损失率高达15%以上,个别地区的烘烤损失率甚至一度达到30%。
烟农的需求,就是烟草人的追求。2015年,云南烟草商业系统开始打造省市县乡多层级烘烤队伍,昭通市局(公司)结合实际,组建了首席烘烤师、烘烤师、烘烤主管和基层烘烤技师四级烘烤队伍。
首席烘烤师袁坤是其中的代表。作为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的一线烘烤人员,袁坤深切理解烟农被烘烤环节“卡住脖子”的滋味。他带领团队四处奔波,探究烘烤技术、组织烘烤培训。2018年,昭通烟叶烘烤损失率降至7%以内。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昭通烟区,专业化服务已经成为烟叶生产的一个常态——
在育苗环节,昭通市局(公司)严格遵循“矮育高用、缩点扩容、设施配套、高效利用、商品供苗”原则,以培育适龄壮苗为目标,按照专业化育苗方式,分时段、分梯度、分批次播种,实现了早播种、早出苗、早成苗、育壮苗的目标。
服务好不好,烟农最有发言权。
马恩说,家里20亩烤烟,从育苗到收购,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贴心服务”。
“就拿机耕来说,以前由于家里缺乏劳动力,起垄时尽管有邻里帮忙,一天下来也犁不出几亩地;现在专业化的机械队伍‘进驻’地里,一天20亩地没问题。”马恩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