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拓宽产业发展格局 让烟农腰包鼓起来

2017年04月28日 来源:《毕节日报》 作者:许学义
A+ A

喷灌烟地

烟叶基地(资料图片)

  烟草在线据《毕节日报》报道  贵州省毕节市烟草局制定了“以烟为主、产业富民、生态特色、循环烟草”的烟叶发展战略,按照“深化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舟共济推动烟叶产业做稳做精做强”和“减量不减劲、减量不减收”的总体要求抓好烟叶产业——

  烟叶是毕节重要的经济作物,许多烟农凭借种植烤烟成为“万元户”。因此,在毕节农村,有这样一个共识:只要种好烟,就不会贫困。种植烟叶是快速脱贫的一个有效途径。

  但随着烟叶生产计划的不断压缩,如何利用有限的烟叶资源帮助更多贫困烟农增收致富、防止非贫困烟农返贫,成了毕节烟区的决策者们不得不慎重思考的问题。

  毕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市烟草局)为了稳定烟农、稳定烟区、稳定烟叶主业良性发展,探索烟草农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路径。该局积极响应全市坚决打赢“113攻坚战”的号召,实施烟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引导合作社建立酒糟有机肥生产线、合理利用烤房、大棚闲置期种植蘑菇等方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转变观念、转化方式,对保障烟农增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在稳住烟叶这一主产业的基础上,构建了全产业链的烟农增收平台,念好烟草产业“减、提、促、转”四字经,因地制宜探索一条适合毕节保障烟农增收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子。

  减 烟叶规模持续调减

  走进七星关区田坝桥镇硝灰洞村陈家湾村寨,只见连片的烤烟基地里一片忙碌,何田烟叶烤烟科技辅导员正在指导烟农陈家学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对刚移栽后的烟苗进行管理。陈家学是七星关区何田烟叶合作社的烤烟种植大户,一年前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烤烟68亩,但随着“双控”政策的实施,现在种植面积缩减到20多亩。

  在毕节,像陈家学一样,烤烟种植面积被缩减的种植户并不少。数据显示,按照国家调控计划,今年毕节全市烟叶种植计划减量9万担。

  “烟叶是烟农收入的主导产业,如何引导烟农在减少烟叶产量的同时,通过延长产业链,确保烟农的增收才是根本。”毕节市烟草局负责人说。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尽管烟叶产量政策性计划缩减,但毕节市烟草局也一直在探索,制定了“一个升级、一个提升、四个优化、四个坚持”(一个升级即全面实施烤烟生产从以烟为主向以烟为主和多元发展并重转型升级,一个提升即提升中部上等烟叶比例,四个优化即优化烟区、优化烟地、优化烟农、优化品种,四个坚持即坚持烟叶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控制烟叶规模收购红线不动摇、坚持引导烟农增收工作举措不动摇、坚持稳定烟叶政策导向不动摇)的方略,保障烟农增收。构建以烟为主的多种经营烟农增收制度,以合作社为平台,按照以点带面、梯次衔接、功能互补的原则,引导烟农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和烟田轮作,推广高附加值农副产品生产,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保障烟农增收体系,全面延长烟叶产业链,让烟农减产量不减收入,在起伏的市场中努力抗击风险、实现赢利。

  提 推进烟叶提质增效

  “等级高了,收入自然也高了。”在百里杜鹃管委会大堰村,提起优化烟叶结构,该村烟农高龙义感触颇深。

  高龙义是位有10多年种烟经历的老烟农,他说:“去年,按照烟草公司的要求,打掉了4片不适用烟叶,不仅使烟叶品质有了明显改善,收购等级也整体提升了一个档次,而且在生产环节也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烟叶量少了,但收入增加了不少。”

  优化烟叶结构,是转变烟叶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对稳定烟叶生产、提升优质原料保障能力意义重大。

  毕节是全国优质特色烟叶产区,常年收购烟叶130万担左右,其烟叶的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行业发展的稳定与持续。近年来,在国家严控烟叶生产规模的前提下,毕节市烟草局认真落实国家烟草局和省烟草局部署,进一步加大优化结构工作力度,将不适用烟叶清除数量由“下2上1”调整为“下2上2”,有效提升了烟叶质量,增强了优质原料保障能力。

  为做好优化烟叶结构工作,毕节市烟草专卖局在目标制定、组织保障、关键环节和监督考核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工作推进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烟草主抓、烟农主体、部门配合”工作机制,加强政策措施宣传;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全面推进专业化分工和服务水平,大力推广采烤一体、专分散收等生产流程,确保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全面建立责任制,实行明察暗访制,做到责任到人、记录到人、验收到人、考核到人;严格张榜公示,推行举报有奖制,有效杜绝弄虚作假行为。

  促 有机肥生产促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走进金沙县平坝镇双兴社区,当地村民正在为农作物施肥。平坝镇有关负责人说:“这些肥料来自金沙县加孟农业专业合作社。”

  金沙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由于长期单一、过度依赖化肥,导致土壤中遗留有大量过剩元素,因此土壤保护和治理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施用有机肥成了当下治理长期因不良耕作引起土壤发病的一剂药方。

  据金沙县烟草局负责人介绍,当前,农户已尝到使用有机肥的甜头,酒糟有机肥很快在金沙县烟叶生产上全面推行使用,烟叶质量改善明显,烟叶品质安全,特色突出,满足烟叶市场需求,稳定了烟农种烟收入。

  毕节市烟草局同河南农业大学、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等开展密切合作,同工业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制定生态特色烟叶技术方案,优化移栽期,坚持深耕松土、配方施肥、起垄覆膜、绿色植保、成熟采收、科学烘烤,集成了生态特色烟叶生产技术。

  以双孢菇种植为例,制造其生长所需基质的材料来源于玉米秸秆、牛粪等。过去农民对这些材料的处理方式通常是焚烧,非常破坏环境,要么直接还田做肥料。烟草部门曾经想将其收购加工成有机肥,但由于收购价格低、运输困难,效果并不理想。

  经过科技创新,这些材料如今先被收集起来栽培双孢菇,等双孢菇采收完毕后,剩下的菇渣又可用来制造有机肥。

  “技术上我们已经实现了突破,用菇渣制造的有机肥丝毫不逊色于用酒糟制造的有机肥。”毕节市烟草局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促进烟农增收,虽任重道远,却也大有可为。我们将进一步探索,高起点谋划,多维度发展。”

  放眼毕节烟区,有机肥生产、生物防治技术、农膜地膜回收利用、新能源烤房等新型适用技术普遍应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科技创新真正让烟叶生产实现了“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通过追求生态特色,毕节不断提高烟叶品质,实现提质增效,在烟叶计划不断降低的背景下,提高亩均产出,增加烟农收入。烟农亩均收入从2010年的1943元提高到2016年的3221元。

  转 积极引导烟农转型发展

  “责任烟草,你我毕节”是毕节市烟草局一直秉承的文化理念。谈起更好地助农增收,“转型”似乎成了必然,但员工思想认识的“转型”至关重要。“只有全员都把助农增收放在心上,只有全员都想方设法为烟农增收努力,这项工作才能真正得到落实。”毕节市烟草局负责人说。

  面对问题,毕节市烟草局明确提出“全员参与、全域规划、全流程管控、全产业链延伸”的保障烟农增收工作思路,在做稳做精做强主业、做优做特做辅业上下功夫,以双孢菇全产业链为重点,通过技术培训、政策引导、整合项目,引导烟农通过种植其他农特产品实现增收1.2亿元左右。

  毕节市发挥生态资源、气候条件、技术等优势,按照“品种调新、布局调优、效益调高”的原则,以双孢菇全产业链模式为突破口,全面整合技术、信息和设施设备资源,推动产业联动、技术渗透、机制创新,建立各产业的 “研发、培训、生产、加工、销售、循环利用”全产业链体系,全面推动烟农增收工作。聚焦烟叶生产农资需求,发展上下游产业,依托烟农合作社建立了金沙酒糟有机肥加工、黔西废旧地膜回收、威宁食用菌菇渣生产有机肥、七星关区烟用农药配送、大方农机具和烘烤设施设备维修维护 “六大中心”。引导烟农合作社开展烤烟专业化服务,增强赢利能力,多渠道、多方式保障烟农增收。

  “杜鹃情”原是毕节市烟草局服务品牌的名称,如今已变成毕节各类多元化产品统一的品牌。多年之前,公司已开展品牌化生产的探索,由他们推出的“杜鹃情”矿泉水,经过深耕细作,如今已实现188.14万元的销售规模。在此基础上,毕节市烟草局表示将强力推进“杜鹃情”品牌强农富农工程,制定发展规划,成立“杜鹃情”商务物流公司,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形成一个科技含量高、增值幅度大、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及深加工产业链,千方百计确保烟农减产减量转产不减收。

  在此基础上,毕节市烟草局制定年度“产业链延伸、促烟农增收”推进计划、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考核办法,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烟叶基层网格和烟农,做到“层层有人牵头、层层有人负责、层层有人执行&rd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