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烟叶烘烤是烟叶生产的关键技术操作,是将田间劳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直接关乎烟农的效益。江西是烤烟种植适宜区,其浓香型风格特色深受各工业企业青睐,但江西烟叶也具有含水量大,较难烘烤的特点。为进一步完善吉安市“一类一曲线”配套烘烤技术,本试验针对不同部位烟叶,分别设置不同装烟密度,对各处理烤后烟叶质量进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条件
试验安排在江西省安福县进行。供试烤烟品种为K326,试验点供试植烟面积60亩左右,要求管理规范,烟叶长势具优质烟叶潜势,均衡一致、无病、能够正常成熟。参试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3座(装烟室内空长8米、宽2.8米)。采用烟竿编烟烘烤。
1.2试验设计
按烟叶着生部位不同进行3次对比试验,以第2烤、第4烤、第6烤分别代表下部、中部和上部叶,每次试验下部、中部和上部烟叶按装烟密度不同各设3个处理。分别是:
(1)下部叶装烟密度对比试验
处理X1:每竿130片,每座烤房装烟290竿;
处理X2:每竿130片,装烟310竿;
处理X3:每竿130片,装烟330竿;
(2)中部叶装烟密度对比试验
处理C1:每竿140片,装烟340竿;
处理C2:每竿140片,装烟360竿;
处理C3:每竿140片,装烟380竿;
(3)上部叶装烟密度对比试验
处理B1:每竿140片,装烟350竿;
处理B2:每竿140片,装烟370竿;
处理B3:每竿140片,装烟390竿;
1.3试验实施
烟叶采收按照正常采收标准进行,编烟时挑选12竿烟叶素质均匀一致、有代表性的烟叶,挂置在烤房中部作为标记竿(上中下三棚左右两边各2竿)。要求同一烤次采收烘烤在同一天操作。烘烤操作严格按附件烘烤工艺操作要点执行。试验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观察各参试处理变黄凋萎阶段烟叶变黄状态、失水状态等。烘烤结束后对12竿标记样品进行分级,计算上等烟比例、橘色烟比例、青筋烟比例、叶基光滑烟叶比例,并对烤后烟叶质量进行外观质量评价。
2、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烘烤时间对比
各处理烘烤时间对比如表1,下部叶X1处理用时最短,共119小时,X3处理用时最长,共133小时,随着装烟密度的增加,烘烤时间逐渐加长;中部叶C3处理用时最短,共134小时,C2处理用时最长,共137小时,中部叶总体来看,各处理烘烤时间基本相同;上部叶B3处理用时最短,共137小时,其余两个处理都用时149小时。随着烟叶部位提高,烘烤所用时间逐渐增加,主要是变黄期和定色期所用时间变长;随着装烟密度增加,烘烤时间并未有明显加长。
各处理烟叶烤后代谢情况如表2,对于下部叶,X1处理鲜干比最小,对于中部叶,C1处理鲜干比最小,对于上部叶,B1处理鲜干比最小,在各部位装烟密度最小时,鲜干比最小;对于中部叶和上部叶,随着装烟密度的增加,鲜干比逐渐增加;对于中部叶和下部叶,鲜干比较大,可能是与今年安福5、6月份雨水较往年偏多、烟叶含水量增大的原因。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