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永州消息 “十二五”时期,永州烤烟产业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发展变化?笔者带着这些问题,翻开湖南永州烤烟发展史,对比“十一五”发展情况,可以从以下几组数字较为形象地了解烤烟产业“十二五”发展变化。
烟叶规模:由50万担左右发展65万担左右
永州烤烟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尤其九十年代中期跌入低谷以后,历经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恢复发展,到“十二五”,步入平稳发展的最佳时期。“十二五”前三年,国家计划比较宽松,永州实行大县大镇大户战略,放手发展,烟叶产量从2010年的40万担,发展到2013年的72万担。宁远县跻身全省第二大产烟县。省里核定永州烟叶计划也由“十一五”的50万担左右,增加到66万担。进入2013年以来,国家烟草局针对烟叶库存高位运行的严峻形势,作出三年调减1000万担烟叶的决策部署。在这种宏观形势下,为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的不利局面,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引导干部群众转变发展理念,变“做大做强”为“做优做强”,不断优化种植布局、优化烟叶结构、优化种植主体,实现了烤烟产业的平稳发展。据统计,“十二五”全市种植烤烟面积124.99万亩,收购烟叶316.92万担,较“十一五”的93.71万亩、264.66万担分别提高29.64%、19.75%。
烟叶质量:连续9年获国家局表彰
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温度、水分、热量等自然生态条件,成就了永州这一全国烟叶生产最适宜区。有天时地利,更要有人和。进入“十二五”以来,全市坚持把烤烟工作着力点放在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彰显永州烟叶特色上,取得显著成效。在品种选择上突出抓优,在备耕备肥上突出抓早,在大田管理上突出抓精,在等级质量上突出抓纯。通过这些技术措施,永州烟叶浓香型特色更加明显,烟叶质量连续9年受到国家烟草局通报表彰,“九嶷金叶”2011年、2015年两度荣获湖南省名牌产品称号,赢得了上海烟草集团、湖南中烟、浙江中烟、广东中烟等11家国内重点骨干烟草工业企业的青睐,成为中华、白沙、利群、双喜等知名卷烟品牌的重要原料之一。目前各工业企业每年对永州的烟叶需求计划都在80万担以上,在全国烟叶市场急剧逆转的形势下,永州浓香型烟叶仍然呈现出需求旺盛的良好态势。
烟基投入:由6.31亿元增加到19.6亿元
基础设施是烤烟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2005年以来,永州充分利用国家烟草局的投入政策,持续开展了以烟水烟路和烟叶工场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争取国家投资由“十一五”的6.31亿元增加到19.76亿元。相继建成烟水烟路2787.6公里、育苗大棚560万平方米、密集烤房1.8万余座、农业机械8384台(套)、开展土地整理1.71万亩,建设高标准基本烟田67万亩。全市规划建设烟草援建水源性项目6个,总投资10.56亿元,其中烟草援建资金9.41亿元。“十二五”开工建设3个,其中2012年12月开工建设、援建资金1.19亿元的新田金陵水库水源连通工程已经竣工发挥效益;2014年3月开工建设、援建资金1.17亿元的宁远金钩挂水库,以及今年9月开工建设、援建资金8468万元的江华清江水库正在紧张施工中。另外道县营乐源水库、蓝山毛江水库今年已通过国家烟草局的现场勘察论证,且道县营乐源水库已经国家烟草局评审通过,江永大古源水库在规划论证中。6个烟草援建水源性工程的建设及投入使用,总受益面积将达27.95万亩。像这样持续的大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永州农业发展史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卓有成效的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烟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夯实了烤烟产业的发展后劲。
烟农收入:由23.08亿元到43.72亿元
全市各级各部门把维护烟农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服务,主动为烟农排忧解难,想法设法促进烟农增收,烟农满意度不断提升。在扶持政策上向烟农倾斜,将多项惠农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面对自然灾害常态化的趋势,从2014年起,全市将烤烟生产纳入农业保险范畴,市县财政的专项救灾风险资金保持不变。烟草部门在收购环节全面实行预检预约,专分散收,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让利于烟农。通过上述努力,烟农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民种烟总收入43.72亿元,同比“十一五”五年里增加20.64亿元,增幅111.8%;烟农户均收入6.67万元,增长3.2倍;烟叶三项税收14.29亿元,增长97.9%;烟叶税收已经成为永州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烤烟种植已经成为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湖南永州烤烟产业“十二五”取得了辉煌成绩,也作出了卓越贡献,得到了上级烟草部门和市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全市烤烟工作连续十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实现了烤烟产业连续18年的持续健康发展。下一步,永州将精心谋划“十三五”,努力推动烤烟产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