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要推进烟叶生产的跨越式发展,真正让烟叶生产从数量效益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笔者认为应结合烟草持续发展的需求和当前基层烟叶生产实际,从基层烟叶生产所面临的规模种植、基层人员结构管理、技术服务及业务管理等方面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结合基层实际制定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烟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基层一线烟草烟叶生产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从基层多年的统计数字,尽管烟叶生产科技措施的不断更新和普及,烟农科学栽烟的水平在逐步提升,烟叶的技术含量及内在质量有了较好的转变,基层优质烟叶生产推广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烟叶生产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焦点最终都落到基层,众多问题的存在,影响和制约着基层烟叶生产的发展和稳定。
(一)烟叶种植比较效益下降,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尽管烟叶的收购价格也持续增长,但是远没有赶上化肥、地膜、油料的价格上涨幅度。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与以前相比,农户种植烟叶成本上升,烘烤烟叶的成本也逐年增加了,再加上劳动强度大,导致了烟农生产烟叶的效益下降,甚至觉得不如打工挣钱。很多留在村里持续种烟的大部分烟农是上了年纪的,那些年轻力壮的烟农不少出门流入城市打工去了。这种现象,导致了生产优质烟叶的劳动力不足。
(二)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结构薄弱,烟叶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近年来,尽管烟草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烟房”、“烟水”、“烟路”等工程的投入力度,但仍然满足不了烟叶发展的需要。连续多年干旱,对塘坝、沟渠等农田水利设施的考验较为严峻,绝大部分烟区内低山丘陵地区,烟田仍无法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很多烟田得不到灌溉,烤烟田间生长只能靠晒,烟叶正常生长得不到有效保证,严重影响了烟叶的内在质量和品质。基础设施薄弱仍成为当前制约烟叶生产的瓶颈。
(三)种植农户文化不高和基层烟叶农技人员队伍的不稳定。由于受烟农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传统种植观念较深和在家烟农年龄偏大等因素的影响,烟农对科学栽烟、施肥、防病虫、成熟采摘、标准分级等标准化生产系列新技术难以掌握,形成了烟叶品质提升的最大障碍,统一各级干部职工和广大烟农对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四)技术服务处于断层状态。基层站点80%的基层技术人员都是招工或技校毕业,虽然有着一定的生产时间经验但技术人员理论上的欠缺与年龄、文化结构及烟叶生产实践等并未得到很好的匹配统一。而近年新增的高学历人员一方面人员较少,对基层工作只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另一方面,80%以上的新入职人员眼高手低,对基层站点技术服务未能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每年分配到基层的高学历人员与基层站点真正所需求的实用性技术人员形成鲜明对比,基层技术人员处于断层。加之基层站点承担的职能较多,就烟叶生产而言,绝大部分人员并非专业,他们投入烟草种植管理方面精力是有限的,常常出现首尾不能相顾,烟叶生产技术措施推广执行疲于奔命,从一个被动转到另一个被动,基层技术人员对烟农种烟的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处于断层和被动状态,基层实用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与烟农户均规模逐年增大的矛盾日益突出。
(五)烟叶生产较低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作业程度与烟农户均规模逐年增大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流转难限制了烟叶生产的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同时,受制于经济效益的驱动,烟叶产业结构的结果是栽烟的区域水源、交通、土壤的耕作条件等越来越差,限制了烟叶生产的专业化服务进程的推进。因此,虽然烟农户均种植烤烟的规模逐年增大,而烟叶生产过程中真正能做到专业化服务的业务环节太少,除商品化育苗、部分烟田机械化作业和专业化分级外,其余技术环节的措施落实都要靠烟农一家一户完成,烟叶生产的绝大部分环节仍处于原始的小农生产状态。较低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作业程度,既增加了劳动强度和人财物力的投入,又使得烟农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烟叶质量好坏不一,整体经济效益不高。
二、提升优质烟叶有效生产能力,保证持续供给的意义
(一)是烟草产业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受全球禁烟大背景的影响,国内烟草行业必然从长计议。作为从事烟叶生产第一车间的基层分公司,在资金、管理、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均处弱势,只有从生产源头上提升优质烟叶生产能力,优化烟叶生产措施,提升烟叶内在质量,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发展空间。
(二)是突破地方烟叶质量瓶颈,提升烟叶市场竞争力关键所在。就基层烟区而言,各地较好的生态条件,促成了烟叶质量类型的多样性,为生产和开发特色烟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为烟叶内在质量提升创造了可借鉴的经验。但是随着时代的步伐,土地轮作和换茬种植的变化,影响着烟叶内在质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烟叶产量(产值)与内在质量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烟叶内在质量在行业中的地位逐年下降。要改变这一不利现状,加大“特色烟叶种植”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加强优质特色烟叶种植对提升烟叶市场竞争力,强化特色烟叶在工业客户中的地位和作用,推陈出新烟叶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效合理利用生态优势的需要。各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丰富的生产经验,为开发特色优质烟叶创造了良好的生态基础。所产烟叶风格特色突出地方性,适合做各卷烟品牌的主料烟叶。因此如何挖掘生态和生产优势,突出烟叶风格特色,是特色品种种植深入研究的内容。由生态和品种决定,是其它烟区永远不可能模仿和复制的,应把开发和推广特色品种种植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提升优质烟叶生产能力努力的方向。
(四)提升优质烟叶有效生产能力是促进烟农增收的新途径。烟叶生产是烟区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从近几年种植特需品种的效果及烟叶收购等级结构情况分析看,虽然部分烟农对特需品种种植有怨气,但就其种植的经济效益和投入比例看,特需品种种植加上各类补助,总效益明显优于其他品种。此外,烟叶收购价格平均上调,烟农收入也将会有一定幅度提高。
三、对基层生产优质烟叶的建议
(一)改变进人机制,搭建好人才使用梯队。文凭与水平对基层烟叶生产谁的贡献最大?近年来,针对基层烟叶生产技术人员断层的实际,省、市、县各级烟草人事部门应该对进人、用人与基站点层人员的实际需求情况做充分的调研,充实到基层的高学历人员,真正对基层烟叶生产的实践和发展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能沉下心潜心于基层烟叶生产的新入职人员到底如何招聘纳贤?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每一个到基层过度的新入职人员,经过几年的过多期后,都纷纷进到了各级机关,机关人员越来越多,而基层人员越来越少,倒金字塔式的人才梯队和结构与提升优质烟叶生产能力承担大量工作、人员极度缺乏的基层站点所需要的人员梯队和人员结构现场鲜明对比。基层人员年龄结构老化,10年20年后,到底谁在基层站点收购烟叶?什么样的人才是基层烟草当前最需要的?这些问题应成为烟草企业进人机制当仁不让的话题,更应成为搭建人才使用梯队的关键原因所在。因此,在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上,应高屋建瓴,结合基层的实际情况从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专业特长等方面培养适合于基层烟叶生产管理的金字塔式的人才队伍梯队。
(二)规范生产,简化业务流程,确保有限精力集中投入到烟叶生产中。规范,并不等于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只要提到规范化生产,业务管理的复杂化过程也随之产生,而基层人、财、物等各方资源有限,业务管理复杂化后,对生产的布置和落实精力少量,时间少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耗费在复杂的业务管理上,不利于烟叶生产的发展和提升。特别是法人资格取消后,省、市、县各级业务实行部门垂直管理,管理业务的人越来越多了,真正做业务的人却越来越少量,业务工作各执一口,关联科室对同一业务标准不统一,各自为阵,系统繁多,逐级执行到基层,形成一标多口,重复劳作,执行难。无论生产、财务、专卖、人事还是企业管理等部门,应从上级管理部门开始做起,因地制宜结合生产实践和实际工作对同一业务工作统一标准,避免一标多口,简化业务手续,统一信息资源,避免业务管理复杂化,做到资源、标准和信息共享,避免无休止的重复劳动,让基层职工把有限的精力更多的投入到烟叶生产中来,而不实无休止的重复劳动,促进烟叶生产的持续和提升。
(三)抓好烟叶技术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证。个人认为基层烟叶技术队伍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队伍建设,即烟农队伍建设、烤烟科技员队伍建设、基层站点的烟叶技术队伍建设、公司机关职能科室(部门)的烟叶技术队伍建设及县级分公司的烟叶技术队伍建设。烟农队伍建设主要是通过入户宣传、指导服务和政策引导,培育和扶持铁杆烟农,通过土地流转培育适度规模种植的大户,稳定烟农队伍,培育烟农的职业化生产习惯,做到一切为我所用,稳步提升烟叶生产的水平,促使烟叶内在质量朝着客户需求的方向靠拢。烤烟科技员队伍建设,通过技术服务外包和有偿付费服务,把对技术措施贯彻落实的执行力为检查考核技术包干的有效手段,通过考核结果检验烤烟科技员队伍建设效果。而基层站点的烟叶技术队伍建设、县级分公司职能科室的烟叶技术队伍建设及县级分公司的烟叶技术队伍建设虽同属于职工队伍建设,但建设的侧重点不同。基层站点的烟叶技术队伍建设侧重于入户宣传、指导座谈、基本生产规划、较强的执行力和初级考核验收,抓好乡村两级干部和烟农的技术培训,促使其尽快掌握种烟生产实用技术等。职能科室的烟叶技术队伍建设应侧重于烟叶生产的全景规划、技术措施方案的制定、监督执行及检查验收,抓好县乡两级干部和较具有代表性的烟农的技术培训,做好各地的深入调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