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烟,在现代社会中确实已被认为“十恶之一”,“杀人魔王”。是的,烟中含有少量的有害物质,甚至于危及人的生命,但纵观现代我县文化史,烟草的发展史又无不看作一种文化。何以谓之“文化”呢?烟,本身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件。但当它被点燃,赋予人文和传统后,它便有了生命,烟文化由此而形成。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分烟、敬烟的习惯也是中国特有的香烟文化。民国22年(1933)十二月,钱韦纫与章镜波、孙渭臣、华子英等人接办西店烟厂(原有股东大部分为奉化人),生产“船山牌”“银山牌”“天山牌”香烟,销往宁海、奉化等地。立兴烟厂在《宁海民报》上登了大量广告,广告词是:“中国人应用中国货,宁海人要吸宁海烟”“外国纸烟君莫吸,金钱流去不回流”,通俗易懂,提倡国货,颇有地方特色。民国31年(1942)底,宁海复兴烟厂在岙胡村上山庵开办。集资八千元,董事长钱韦纫,工人40余人,生产“海狮”“ 白鹅”“ 银杯”牌香烟,日产一万支,主销宁海、奉化两地。民国33年(1944)秋,俞济民部队派人前来洽谈合作经营,后以全部设备折价一千六百元转让给俞部,搬迁到县城聚成当店开设未果。1949年2月,对城区私营商业统计,从事卷烟业的共有人数45人,资金13万元。仅次于粮食、布业、医药、纸业、屠宰业等几种生活必需行业。具体有美泰、兄弟、永春。天一、大昌、日昌、合利、甡泰、源兴、友仁、荣记等18家。在宁海的历史上,还有不少农户种烟草,根据大蔡诗人胡耀嵩写的《象原竹枝词》说的“更有从前品所无,漫谈堇管淡巴菰。子藤薯脆苞芦嫩,种得瓜来也姓胡。”诗句下注释的有;“地产烟草胜他处,王瓜一名胡瓜。”小时,家里种过烟草,记得烟叶一片片剥下来塞进搓好的稻草绳里,一条条挂在走廊檐下晾干切丝,加点麻油,用纸卷起来或用老烟盅就可吸。
如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离不开烟和酒。社会上流传一句顺口溜:酒杯一端,政策放宽,香烟一递,绝对有戏。可见,香烟对于人际关系的作用不可小觑。特别是求人办事、宴请宾客,更是离不开香烟的。抽烟的人,都知道其中的规则,比如有人给自己敬烟时,要礼貌客气地双手接过。可是不抽烟的人就苦恼了,该怎么礼貌拒绝又不能伤了别人的面子呢?人与人之间不管是生人或者是熟人,在相处之中对方都会递一支烟过来,这是出于一种礼貌或者是便于沟通的一种方式。如果自己不抽烟,便要婉转而礼貌的加以回绝,出于尊重对方,应该是礼貌的伸出双手摇摆表示拒绝,说声:“谢谢,我不会抽烟”之类的答复,并且要笑脸相迎,表示以礼貌的方式答谢对方。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