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初期,湖南省百货公司监制、联兴烟厂出品了一枚“鸭绿江”烟标。在浅蓝色的底图上,其主版图案上6架飞机从空中呼啸而来,在一排排大炮火力的掩护下,志愿军战士手持钢枪冲锋向前恢弘而壮烈的战争场面,令人肃然起敬。副版印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这首铿锵、有力的歌曲,雄壮、激昂的旋律鼓舞过多少志愿军将士奔赴战场,浴血杀敌;它激励过多少人民群众,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之中。那么,这首战歌的词曲是怎样诞生的?烟标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出兵入侵朝鲜,并很快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面对侵略者的狂妄野心和罪恶暴行,中国志愿军将士们群情激昂,义愤填膺,纷纷写下请战书。此时,歌曲的词作者麻扶摇就在志愿军某炮兵连任指导员。奔赴战场前的一天晚上,麻扶摇趴在煤油灯下连夜赶写了一首出征诗:“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第二天,麻扶摇把这首诗在誓师大会上宣读。
当时,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正在集结准备出征的部队中采访,他发现了这首在战士中广为传颂的诗,觉得这首诗写得好,就抄录下来。随后,他对诗的个别句子作了修改,将“横渡”改为“跨过”,以表示英雄气概;把“中华”改为“中国”,以增强读音脆度;把“美国野心狼”改为“美帝野心狼”,以增强力度。他把修改后的诗引用在他的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位战士的谈话》一文的开头部分,发表在1950年11月26日的《人民日报》第一版上。
1950年11月26日,作曲家周巍峙翻阅当天的《人民日报》时,看到头版刊登有《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位战士谈话》一文,文章开头引用了一首诗(即麻扶摇写的、经陈伯坚修改后引用在文中的那首诗)。周巍峙读后,被诗的豪迈气概和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感动,激发起创作热情,便马上进行了谱曲,半小时即谱写完,歌名选用了诗的最后一句“打败美帝野心狼”。并在手稿下面注明“此歌写于1950年11月26日1下午田汉同志处。在听会时写成”。1950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首歌曲。由于当时不知道词的作者,歌曲发表时,署名为“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 。后来,经过各方调查,才找到歌词的作者——麻扶摇。
1951年4月10日《人民日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歌名,再一次发表了这首歌。从此,这首歌很快就唱遍全军,传遍全国,响彻在朝鲜战场,响彻在祖国大地,激励着志愿军广大指战员英勇杀敌。
这枚小小的烟标见证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惊心动魄的伟大历史。那场战争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在前行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意盎然——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