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围绕着国民健康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监管措施密集出现,继教育、游戏之后,8月4日晚,新华社发文点名电子烟及生长激素行业。新华社刊发题为《警惕电子烟流向未成年人》一文,在美上市的电子烟巨头雾芯科技快速跳水;刊发《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文章指出,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
警惕电子烟流向未成年人
昨日晚间,新华社刊发题为《警惕电子烟流向未成年人》一文,文章表示,记者近期调查发现,虽然国家已明文规定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但部分裹着“绚烂外衣”的电子烟依旧在向未成年人群体渗透,一些潜藏的风险也值得警惕。
(图片来源:新华网)
文章指出,网络销售渠道“屡禁难绝”。从2018年开始,我国便针对电子烟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包括禁止网上销售电子烟等,2019年电子烟更是遭遇“全网下架”。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以“电子烟”“烟弹”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已无相关结果。但是一些个人微信卖家仍然在网上进行电子烟交易。
今年7月,世卫组织发布了《2021年全球烟草流行情况报告》,指出尼古丁极易上瘾,对大脑发育有害,因此必须“更好地管制”电子烟,尤其要关注20岁以下吸电子烟人群。
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采取至少一项以下措施,包括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电子烟,禁止电子烟的广告和推广,要求在电子烟包装上标注健康警示。近年来,我国对电子烟的管控也在不断升级。今年7月,为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四川开出首张罚单;近日,江西也开出首张电子烟广告罚单。
但电子烟对于未成年人健康的侵害还在继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中学生烟草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初中学生听说过电子烟的比例为69.9%,电子烟使用率为2.7%,与2014年相比,分别上升了24.9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
该文发布之后,美股盘前一度大涨17%的电子烟巨头雾芯科技跳水转跌。
A股及港股市场方面,思摩尔国际、天音控股、比亚迪电子、亿纬锂能、蓝思科技等均涉及电子烟概念。
电连技术:2020年7月9日公司在互动平台称,公司子公司业务是电子烟的代工生产。
天音控股:公司与铂德和小野战略合作,作为唯一国代,2021年计划共开设8000家电子烟专卖店,两个品牌各开设4000家,兼营店1-2万家。
亿纬锂能:2014年4月,公司以4.39亿元的现金对价购买麦克韦尔50.1%的股权已完成过户及工商变更手续,共同做强做大电子烟产业。麦克韦尔是全球第一批电子烟研发、制造商之一。
长盈精密:2019年半年报披露:公司取得了国际电子烟公司JUUL Labs的供应商资格并获得订单。
劲嘉股份:公司子公司劲嘉科技与国外知名厂商共同研发新型电子烟产品,也在积极将其产品向烟草企业推介,目前已与云南、上海、河南、山东、广西、重庆等中烟公司展开合作。
朗特智能:公司电子烟客户为UWELL、YOUME、EIGATE等,公司主要向他们批量供应电子烟控制器,未来不排除向客户提供整机组装服务。
生长激素遭滥用
同样是来自新华社的消息,昨日新华社新华视点频道发文《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指出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
文章指出,近年来,医学上主要用于矮小症的“增高针”治疗悄然兴起。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所谓“增高针”其实就是注射生长激素。专家认为,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
同时文章还表示,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生长激素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国内一家生长激素龙头企业年收入连年增长。2016年至2020年的5年间,其年收入增长了4倍多,收入90%以上都来自生长激素相关产品。
根据同花顺问财数据显示,在A股市场中,主营生长激素的企业有长春高新和安科生物。长春高新财报显示,202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30.47亿元,相比2016年的4.85亿元增长了逾5倍。4月23日,公司公布2021年一季报,其中主营生长激素的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一季度实现收入18.43亿元,同比增长49.71%;实现净利润8.78亿元,同比增长70.02%。
此外,安科生物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投资者接待日活动上表示,该公司2021年一季度生长激素水针的销量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同时,根据该公司季度报告,2021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4.8亿元,同比增长5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54.3%。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