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幸参观一家古巴雪茄工厂,就会发现在每个车间里都有一位身份特殊的人——朗读者(El Lectore)。他或她坐在高台上,面对低头忙碌的工人正绘声绘色地播报报纸新闻或朗读世界名著。
雪茄属于典型的家庭作坊式产业。古巴雪茄专家中有这样一句口头禅:“每片烟叶从采收到雪茄产品需要经过220多道工序,也就是220多次人手接触才能完成。”不论是烟叶的分级挑选和抽梗加工,还是雪茄卷制、质量检测和成品包装,这些工作都高度依赖人的手和眼睛。
一般情况下,一名熟练工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每天可卷制100-200支雪茄,但对于一些特殊规格的雪茄如不规则形状,卷制效率会大幅降低。所以,目前许多雪茄工厂采取将工人成对分组、以老带新的方式,即一人卷制茄束,一人包卷茄衣,后者当然是技术更加熟练的老工人。
毫无疑问,这种经年累月的重复动作十分枯燥乏味,也使得雪茄产品难以保持质量的均匀性和一致性。鉴于此,古巴记者、诗人和资深雪茄客的萨特尼诺·马丁内斯(Saturnino Martinez)1865年为这些辛苦劳作的雪茄工人专门创立了一本杂志——《拉奥罗拉(La Aurora)》,意为“黎明”,旨在通过朗读把知识和欢乐传播到工人阶级队伍中,改善他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
萨特尼诺·马丁内斯认为这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毕竟雪茄工人的耳朵并不参与到生产加工过程中。首次朗读活动被安排在哈瓦那费加罗(El Figaro)雪茄工厂进行,立即受到车间工人的普遍欢迎。
朗读无疑会活跃车间气氛,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哈瓦那当地的500多家雪茄工厂老板纷纷支持这一举措,并为此制定了员工行为守则,如:要求朗读者具有较好的播音素质且穿着正装,工人们上班前必须洗漱、在朗读期间不得交头接耳等。朗读迅速成为古巴雪茄业的一项传统,就连远在美国佛罗里达的雪茄工厂也陆续采取了这种做法(当地有多个古巴移民聚集的城市)。
对于朗读者的出色表现,车间内的每位工人会在周末发薪日捐出25美分作为褒奖。当然,工人们也对每天的朗读内容拥有决定性的发言权。一般地,朗读者上午会从报纸上选择播报一些重要的时事新闻,下午则朗读世界知名作家的小说作品。当朗读结束后,雪茄工人们会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个人看法,有时甚至发生激烈的讨论。
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西班牙作家堂吉诃德和法国作家大仲马以及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最受工人们的喜爱,这也是古巴雪茄诞生出两大世界级品牌——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y Julieta,创牌于1875年)和蒙特克里斯托(Montecristo,创牌于1935年)的根本原因。
在朗读活动的启蒙教育下,雪茄工人队伍的文化水平、政治觉悟和民族意识不断提高,并逐步确立了在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运动中的核心地位。1868年,古巴爆发了第一次独立战争,不久就被西班牙殖民当局残酷镇压。1895年,民族英雄何塞•马蒂(José MartÍ)领导古巴人民进行了第二次独立战争。
何塞•马蒂敏锐地意识到朗读者对工人阶级的重要引领作用。他在美国佛罗里达流亡期间,积极联系当地雪茄工厂里的古巴裔朗读者,通过他们宣传自己的革命主张,发动古巴移民和工人捐款捐物支持古巴国内的反抗斗争。何塞•马蒂发动起义命令的纸条也是卷制在一支雪茄内,而后被安全送达古巴国内的抵抗组织。
1898年,在第二次独立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时,美国以“援助”为名出兵武装干涉,古巴由此沦为美国的殖民地。
1953年,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古巴爱国青年,发起了反抗美国扶持的巴蒂斯塔独裁政府的武装斗争。雪茄工人这时已成长为古巴起义军的主要力量,为古巴革命的最终成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着20世纪20-30年代收音机的发明问世,朗读者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身听和手机的普及为雪茄工人单调乏味的工作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如今,古巴雪茄工厂仍延续了朗读的传统,不过收听广播已变成每天固定的“节目”之一。而在尼加拉瓜、多米尼加和洪都拉斯等地的雪茄企业,已很少有机会再看到朗读者的身影。
朗读者,不仅给雪茄工人带来了知识和欢乐,更为提高工人们的政治觉悟和民族意识发挥了巨大作用。相信朗读者这个角色,一定会在古巴雪茄史上熠熠生辉,永不磨灭!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