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青瓦,古树亭台,蜿蜒的小河穿村而过,一栋栋新式小楼房将一片青瓦古宅簇拥起来,百年风雨桥上村民在吟唱歌谣……走进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麦岭镇高桥村,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图景映入眼帘。
这是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也是位于粤桂湘三省交界处的偏远村落。2016年以来,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本级及南宁卷烟厂充分发挥对口帮扶后盾单位作用,先后选派的4任驻村“第一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以“党建引领、精准帮扶、产业‘造血’、文化‘铸魂’”的“立体式”帮扶,帮助高桥村摘掉“贫困帽”、踏上“振兴道”。
今年3月,高桥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而这背后,凝结着广西中烟人的无数心血——
高桥村航拍图 /广西中烟 供图
党建引领 点亮乡村振兴灯塔
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
广西中烟驻高桥村“第一书记”坚持党建引领,采取在职党员“结一联五”方式,融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职、留村党员与外出党员“一对一”联系、在职党员与年老党员结对帮扶、致外出党员“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全面加强基层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联系带动作用,有效架起了党群“连心桥”。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高桥村实施“支部强村”工程,不断健全党建工作机制,持续提升支部工作质量。按要求规范开展“三会一课”“星级化管理”“五基三化”“灯光下的监委会”等重点党建工作,组织开展红色教育及业务技能培训,以“党员和党组织积分管理”模式,激励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2019年,高桥村党支部荣获广西“四星级”党组织称号。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2019年,高桥村筹划修建一条惠及150多亩烟田的产业硬化路,有几位村民不予支持。时任驻村“第一书记”韦浪组织村委党员骨干对几位村民进行走访,耐心释疑解惑、宣讲政策,终于解开村民心结,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在广西中烟帮扶下,我们不断健全党组织建设,逐步探索出一条‘支部带头、多方协作、多元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高桥村党支部书记义清海说。
2022年,在党支部带领下,高桥村积极争取旱改水项目,成为麦岭镇3个试点村之一,并完成300多亩旱地改造,近百户村民从中受益。
2023年,党支部以村集体公司为依托,积极接洽客户,为滞销农产品寻找销路,帮助销售香芋、南瓜10000多斤,帮助脱贫户增收15000余元。
精准帮扶 描绘乡村美丽图景
“别看现在高桥村风景优美,村民生活环境舒适宜人,8年前,村里还是道路泥泞、危房不少。”第一任驻村“第一书记”赖志平说。
从过去的一片破败,到如今的一步一景,南宁卷烟厂驻村干部倾注了许多心血。历任驻村“第一书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队员开展深入走访和调研,了解村民的急难愁盼。在公司和厂两级领导班子大力支持下,先后针对危房改造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困难家庭子女上学等问题开展精准帮扶。
让困难群众“居者有其屋”。时任驻村“第一书记”韦浪组织突击队,对“危房户”开展思想动员,宣传政府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政策,顺利完成23户危房改造搬迁,其中8户实现易地搬迁,保障了村民住房安全,也为村容村貌改善增添了新色。
让传统村落宜居宜业。广西中烟累计捐赠近300万元,极大改善了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修建产业硬化路和水渠,方便村民出行劳作;修建水井和洗衣台,解决村民“取水洗衣难”;修建480平方米硬化广场,戏台及灯光塑胶球场等,让村民体育文化活动缤纷多彩……
“现在村里水泥路四通八达,新建成的塑胶球场还配备了固定座椅和太阳能照明灯柱,成了我们饭后活动的好去处,真是多亏了广西中烟帮助。”村民莫元春说。
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广西中烟积极开展“助学圆梦”行动,2021年以来资助17名困难家庭学生,为村里学子点亮“求学梦”。针对留守儿童文化生活匮乏,生活用品陈旧等问题,南宁卷烟厂发动干部职工捐赠文具、文体器材、课外读物等物资,在村里开设“爱心”超市,孩子们可根据需要申领物资,赢得村民一致好评。
产业“造血” 打造高桥发展引擎
产业兴,乡村兴。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
在高桥村肉鸡养殖基地,赵子晶正忙着喂食、打扫。曾多次外出打工的他,是村里的脱贫户,家中有3个孩子。2020年,麦岭镇利用帮扶政策在高桥村推广肉鸡养殖,在政府和驻村干部支持下,赵子晶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成功养殖1万多只肉鸡,每年可获得近15万元利润。
如今,赵子晶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还成了致富带头人。在他带领下,6户村民加入“公司+农户”模式,解决60多人就业,为村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现在的生活以前都不敢想。”赵子晶激动地说,“既可以在家照顾孩子,又有稳定收入,真的非常感谢政府和南宁卷烟厂的帮助。”
在南宁卷烟厂牵线搭桥下,高桥村先后成立村民经联社、安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高桥农业核心示范园3个经营主体和产业基地,加强对特色产业发展的管理和指导,引导村民发展烤烟、柑橘、蔬菜、红薯、养殖、中草药等产业,为村民致富拓宽了路子。此外,还建立涵盖道路建设、水渠建设、光伏项目等120多个项目的产业发展设施项目库,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经多年努力,我们逐步探索出一条‘党支部带头—聚焦烤烟种植—多元化发展’的低风险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以800亩烤烟种植为核心,1000多亩柑橘种植为辅,多元化发展300亩淮山种植、中草药种植和年出产40万羽肉鸡养殖为重心的产业发展格局。”现任驻村“第一书记”朱小文介绍说。
多元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了高桥村极具特色的集体经济模式,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经济基础。2020年至2022年,实现年均集体经济收入17万元。
文化“铸魂” 唤醒传统村落文明
乡村振兴,文化铸魂。
高桥村地处湘桂边界的潇贺古道上,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布局整齐、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还有清朝雍正时期建成的壮族特色风雨桥,以及极具瑶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溜喉歌”,文化底蕴丰厚。
“高桥山水秀,明礼厚良俗。”如何充分挖掘高桥村历史文化底蕴,为乡村振兴注入灵魂?
“我们通过挖掘‘外在美’和‘内在美’来吸引游客。”上一任驻村“第一书记”吴耀诚说。去年,在贺州市博物馆、贺州市民俗博物馆专家的支持下,吴耀诚组织村两委干部、乡贤,对该村的历史文化进行进一步挖掘。
作为高桥村历史文化的有力见证和“外在美”的最好体现,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传承成为文化振兴的重中之重。吴耀诚组织村两委对风雨桥、义勇古宅、三姑庙、义式门楼等传统建筑的建成时间、建筑风格、建筑结构、整体布局等信息进行逐一研究查证、登记造册,并协助进行建筑修缮和旅游宣传。其中,始建于1733年的风雨桥,由于基本保持了始建时原貌,廊、亭、阁、桥为一体,造型别致、美不胜收,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打卡。
吴耀诚还组织深入挖掘高桥村背后的历史故事,丰富村落文化内涵,增进“内在美”。“高桥村因风雨桥而风调雨顺,也由此得名”“三姑庙所供奉的海龙王的三位女儿——三姑子曾下凡庇佑高桥村”“‘溜喉歌’源自三姑子所创的‘八都歌’”等别具特色的故事传说被广泛传扬。如今,每逢农历五月十三与十月十三,当地村民还会在风雨桥上唱起“溜喉歌”,热闹非凡。
为提升高桥古村落的知名度,助力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吴耀诚积极组织申报“传统村落”保护项目。他组织查阅大量古籍、县志等资料,走访村里的乡贤、老人,整理形成了涵盖村落建村历史、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传统建筑、轶闻传说等内容的传统村落调查申报资料,总计1.3万余字,包含近百张珍贵照片,清晰完整地呈现了高桥村的历史发展脉络。他还积极协助贺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指导组开展传统村落“体检”,为村落“把脉问诊”,保障村落文化传承和健康发展。
经过多方努力,2022年2月,高桥村入选第四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今年3月,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获得第一个“国家级金字招牌”。
聚力文化振兴,不仅美了乡村,还“富”了村民,让乡村振兴的图景愈描愈清晰。
全方位帮扶,赢得百姓好口碑。今年5月,高桥村村民代表把一面印有“扶贫帮困显真情 为民解忧暖人心”字样的锦旗,送到任期届满的吴耀诚手上。
“八年之缘”,新篇再续。广西中烟将持续发挥后盾单位帮扶作用,为高桥村产业发展、群众致富、文化繁荣出谋划策,多渠道多方式助推高桥发展,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