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没有标准,为老百姓真心办事,就是最高标准。”
2024年1月,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物流中心一级助理李超杰被派驻到临沂平邑县长山村任第一书记,驻村1年后,他说出了上面这句话。
长山村有2000多口人,由5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有的自然村是纯农业村,村集体收入不高,村民主要靠种植农作物为生,要想在一亩三分地里挣出钱来,并不是件容易事。
给钱给物不如建好一个支部。党支部开展讲党课活动,李超杰不是单纯念书本念材料,而是讲经历谈体会:“我为什么到这里来?我能为村民干什么事?”他用讲故事的方法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帮助群众甄别各类网络信息,倡导大家关注党媒、官媒。他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促规范,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驻村不久,李超杰就意识到了山区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2024年秋天,长山村遭遇暴雨,一位老党员向李超杰反映,有一段生产路被山洪冲塌了好几处,要是不及时修好就会影响村民们秋收。李超杰连夜联系单位和爱心企业,紧急修复了道路。考虑到山脚下的庄稼遇到恶劣天气容易被淹导致绝产的情况,李超杰又协调多方力量,建大坝、修水渠,把山上的水引到河里,保住了山下100多亩地的收成。
想强村富民,钱从哪里来?种什么最赚钱?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多年营销工作经验的李超杰结合村情,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市场规律,一边给村子“输血”,一边帮忙“造血”。
由于村集体资金短缺,村里的路灯损坏后一度无法及时维修,给村民夜间出行带来不便。李超杰得知情况后与广告公司达成合作,采取“以灯养灯”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广告公司负责路灯的维护修理,由此实现路灯管养自足,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万余元。“以灯养灯”的管养新模式,也为其他帮扶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在走访中,李超杰了解到,村里部分水利设施还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无法满足如今的农业生产需求。他便筹集资金,为村里打了3口深水井,让600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仅此一项,村民年增收至少24万元,经济附加值大、用水多的生姜等作物也得以大面积种植。为解决水利设施维护问题,他又探索市场化运作新路子,采取“以水养水”的方式,制定了村水利设施管理制度,从人员、资金和设备采购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水利设施长期发挥效益。
群众事无小事。李超杰得知有村民遭遇电信诈骗,被骗走了一辈子的积蓄,立刻联系通信公司工作人员和民警到村里开展防诈骗宣传,增强群众的防诈骗意识;为防止儿童溺水,他带头落实河长制,定期与村委会成员共同巡河,随时劝返下河戏水的儿童;他挨家挨户搜集整理村民需求清单,联系当地多家单位和社会公益组织进村开展“服务大集”活动,并现场开展公益助农直播,真正使志愿服务力量下沉到基层。
村里的致富能手薛大勇承包了50亩地打造高端葡萄产业园,李超杰积极协助他塑造品牌、开拓市场、开发小程序等,助其销售葡萄1万多公斤,带动近千人到产业园考察学习,给村里间接带来二三十万元的收入。同时,他还协助开发长山片区优质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助力更多农产品走出村庄,拓展销路。
“作为第一书记,就是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把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心送到田间地头。”李超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村党支部书记马有成去参加上级会议时,周边村的村干部羡慕地说:“你们村有个好驻村第一书记,那真是来干实事的!”
1年来,李超杰带领村两委组织修建了农田防洪排水设施,硬化路面7300平方米,增添了70盏路灯,改造了公厕,在两个自然村修建“户户通”道路3400米,修建村内排水渠9条,整修生产路1000多米,极大提升了5个自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2025年,李超杰打算再协助长山村打3口深水井,把旱地全部变成水浇地;建设500平方米“共富车间”,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发挥多方面优势,持续带动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不用感谢我,要感谢党,第一书记是党派来开展帮扶工作的。”这是李超杰受到村民感谢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闲暇时,李超杰会用手机播放《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这是他最喜欢的一首歌,也是他对帮扶村和村民们最深的情意。
李超杰(右)协助致富能手打造高端葡萄品牌。刘静摄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