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织布,不能错一步。”近日,笔者一到四川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村民贺树美的小店门口,就被店门上面悬挂的一幅手工刺绣吸引住了眼球,情不自禁地念了出来。
“这是我家的家训,我用自己织的布把它绣出来,时刻提醒自己和娃娃们,做人要老实、做事要踏实。” 看到有人来,开朗的贺大姐笑着起身从店里迎面走出来,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贺树美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傈僳族织布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之前她在当地一家养老院工作,退休后,闲不住的她专心经营家里的卷烟零售店,将小店打理得井井有条。店里有民族服饰展示区,挂着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傈僳族服饰、头饰、挂件……可供游客们拍照打卡。
“这些民族服饰也是用你织的布做出来的?”笔者好奇的问道。
“是的,我们当地傈僳族人历代祖辈都居住在高山之上,以前生活困难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妇女都得学会织布,手工织布技艺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贺树美向笔者讲述起了傈僳族人织布的由来。
新山傈僳族织布技艺,看似简单,实则繁琐讲究。它采用火麻和活麻两种原料,要经过撕、搓、揉、煮、洗五道工序,再用自制的纺线车和织布机纯手工完成织布。因其制作工艺精湛独特,文化内涵深厚丰富,2020年,入选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我8岁就开始跟着我的母亲学织布,到现在已经有43个年头了!但现在生活越来越好,科技越来越发达,年轻姑娘不愿意学这门手艺了。”说起织布她充满自豪,也流露着对织布技艺失传的担忧。
从她口中笔者得知,贺大姐十多年来,一直在积极宣传民族文化,不断收年轻姑娘为徒。在她的带领下,现在已经发展了10名织布技艺传承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正是她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得以持续传承。
贺树美(右)正在传授傈僳族织布技艺 王东/供图
现在除了经营店铺,贺大姐经常还要到附近傈僳族祖居圣地民俗博物馆为游客现场展示傈僳族织布技艺,游客多的时候甚至一天要展示10余场,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但她依然乐在其中。
贺树美(中)正在现场展示傈僳族织布技艺 米易融媒/供图
“织布机上的‘竹盘子’很重要,决定是否能将织线压紧,使用前把拉好的线先一根根穿过去,每织道线用它来加紧一次,织出来的布即美观又结实。”说话间,米易县第一小学的学生到了博物馆,贺树美急急忙忙赶过去,一边现场为孩子们展示织布技艺,一边详细介绍其要领。
自从这里被当地政府定为攀枝花市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体验点以后,每年都会有很多中小学生来感受民族文化,体验织布技艺。
贺树美(中)正在现场展示傈僳族织布技艺 贺树美本人/供图
“无论多大岁数,只要还能动,我都要为新山傈僳族织布技艺‘代言’!我一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爱上它!”说到未来,贺树美自信且坚定。
岁月很长,犹如纺一根麻线,不停就能一直继续;人生很短,犹如织一匹白布,总会有需要的尺寸;生活很美,犹如绣一张织锦,正因为有很多像贺树美这样可爱的人而精彩灿烂。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