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在大局中谋划和推动烟叶工作

2025年02月05日 来源:中国烟草传媒 作者:谢娜
A+ A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烟叶生产是大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撑。全国烟叶工作会议上,张建民局长强调,“要始终牢记党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是我们谋划和推动烟叶工作的‘指南针’‘定盘星’,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自觉把烟叶发展融入到国家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和乡村振兴大局中。”

准确理解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的深刻内涵,深刻认识烟叶工作在“三农”工作大局、乡村振兴全局中的发展方位,是行业强化使命担当、谋划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更好推动当前烟叶工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微信图片_20250127092817.jpg

广西百色靖西市化垌镇八德村农机合作社机耕服务队在收割烟后水稻 /沈志程 摄

心系“国之大者” 主动服务重农抓粮大局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202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强调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重农抓粮”不断上升到新高度。

烟叶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其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处理好“烟”与“粮”的关系。全国烟叶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决扛稳抓牢行业政治责任,进一步深化粮烟融合发展。”

近年来,行业主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充分发挥体制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粮烟协同发展机制。不同烟叶产区因地制宜,探索烟区作物种植最优解,建立起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粮烟双优复合产业带模式,烟叶与主粮、油料、杂粮和蔬菜作物的科学轮作格局基本形成——

西南烟区,四川凉山州南、北、西、中4个粮烟融合发展示范区,形成了“烟+秋荞”等10个复合种植技术方案、“玉米+烟”“秋豌豆+烟”等9个粮烟产业带。

东南烟区,稻烟产业集群已颇具规模,2024年福建省烟稻轮作面积超过90万亩,粮烟产业融合度达到99%,稳固了全省近十分之一的水稻种植,产出了全国约四分之一的杂交水稻种子。

齐鲁大地,24个产业综合体内轮作种植小麦、玉米、甘薯等主粮2.6万亩,油料作物、杂粮0.86万亩,带动全省烟田轮作间作粮油作物26.7万亩。

人不闲,地不闲,烟田藏粮变“良田”。不同规模、各有特色的粮烟产业带,在广袤烟区遍地开花,其忙碌的“丰”景背后,是烟叶与大农业的互融互促,是烟区乡村各类优势资源协同发力的结果。粮地、烟地“一张图”管理、“一张图”保护。

“这片田,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湖南桂阳县黄沙坪街道办事处沙坪村大溪组组长骆水亮介绍说,以前村里这片田是几分几亩,地是斑斑点点,在当地政府和烟草部门的合作下,“巴掌田”“零星地”变成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高标准田,烟稻种植全过程机械化智慧管控,曾经的撂荒地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修路、建渠、病虫害联防联控、土壤保育……粮田烟田建设、保护、利用一体发展,宜农、宜粮、宜烟的现代化良田建设,大大提升了烟田综合生产能力,拓展了烟区农业生产空间。

设备共享、机艺融合,职业烟农也是种粮大户。“去年我种了250亩的早稻,用的是村里的烤烟育苗大棚,大棚温湿度可控、水电齐全,育秧更省工,育的秧苗更健壮,更适合机插。”湖南省宁乡市大屯营镇白洋村卢海谈起早稻育苗高兴地说。宁乡市26座烤烟育苗大棚为早稻育秧户免费开放,惠及种粮大户60多户。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百亩片、千亩方集中连片的烟田上“铁牛”驰骋、无人机飞驰,育苗棚变身培育水稻秧苗,烤房用来烘干稻谷,一机多能、一棚多育、一房多用;技术服务、田间指导、专业培训一同开展,粮农烟农同步提升,资源要素的配套发展,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烟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一派勃勃生机。

坚持“烟田即粮田、烟农即粮农、烟机即农机、烟技即农技”基本思路,行业以烟田资源要素高效利用推动耕地有效保护,以烟区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烟叶种植的较高效益进一步转化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促进耕地保护的有效助力,2024年全行业烟田复种指数预计达到1.65,粮烟比例预计达到40%。

在烟田谋“粮”策,以融合促“耕”基。全国烟叶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健全粮烟协同发展机制,进一步深化粮烟作物在产业规划协同、设施装备共享、生产技术互利、种植主体共育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一批成熟稳定的粮烟双优产业集群。以责任为笔,携手共进,做好“融合”大文章,粮烟协同定能结出硕果,烟区“丰”景定会越来越美。

加快烟草农业现代化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

根植土地,心系农民,烟叶生产处于农业生产第一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责无旁贷、使命光荣。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行业发扬多年来助农扶农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因地制宜学用“千万工程”,努力以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烟区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当前,烟草农业现代化正在加快推进,烟区农业农村变化日新月异。

做强主业,用“金叶子”持续保障烟农的“钱袋子”——

“烟叶种植让我们家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湖北十堰市竹溪县泉溪镇坝溪河村的种烟能手刘应贵种烟13年,累计收入超过百万元,如今家里盖起了楼房,自己开上了小汽车,他所在的高寒偏远小村已成为“烟叶千亩村”,2024年村里烟叶种植面积1460亩,直接惠及44户村民,户均收入达到了15万元,“金叶子”为村民铺出了一条致富路。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烟叶产业是烟区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依托。如今,烟叶生产机械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烟叶产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烟叶全产业联农带农强农富农作用不断彰显,烟草农业现代化为烟区发展、烟农致富注入了持久动力。

多业融合,一业兴带动百业旺——

眼下虽是冬季,湖北省利川市元堡乡瑞坪村田间地头却一片热火朝天。烟农王庆福正带领工人抓紧采收烟叶后套种的蔬菜。他家的蔬菜按照客户需求订单种植,远销至广州、深圳等城市,不仅增加了自家收入,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

稻烟水旱轮作,田墒栽烟叶两侧种大豆,育苗大棚种瓜果,烤房里培育蘑菇……在烟叶产区,烟叶与粮经饲等作物科学轮作处处可见。生产要素的跨界配置,为构筑多元产业同频共振、相融共生的发展新格局蹚出了新路,行业充分发挥烟叶产业辐射带动优势,“烟叶+N”产业综合体成为促进烟农就业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桥头堡”。2024年,全国可实现烟农总收入预计达到853亿元,多元产业增收预计达121亿元,烟农户均收入保持在12万元以上。

绿色发展,擦亮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在云南大理,升级版的复合微生物肥在20多万亩的烟田已经投入使用,不仅改善了土壤微生物,抑制土传病害,还为洱海流域农业面源环境治理提供了有效支撑。

当前行业生物质等新能源烘烤占比接近60%,有机肥施用、绿色植保、蚜茧蜂防治蚜虫等绿色生产技术基本实现全覆盖……一系列现代农业生产元素植入大农业生产,在村村镇镇、角角落落生根发芽。油菜田里色彩绚烂,农业产业园区中体验采摘,粮烟协同产业带作为网红打卡地频频“出圈”,和美乡村不断增光添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万里沃野竞相绽放。

联农带农,更多“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产业兴,乡村美,人的劲头更足。涵养“蓄水池”,培育“生力军”,高效的生产和专业的服务组织把万千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山东日照市莒县东莞镇庄家山村的大学毕业生庄绪坤回乡创业,把新思路、新闯劲儿带回了家,把种田的“苦力活”变成了“技术活”,第一年种烟收入就达到十几万元。随着烟叶产业联农带农的新动能持续释放,越来越多像庄绪坤这样的年轻人回乡当起了“新农人”,一批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年轻化的“兴农人”正在逐渐形成,乡村全面振兴更有人气、底气、烟火气。

看得见的是山乡巨变,感受到的是真情实意。小小金叶子,承载着农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见证着烟草人服务大农业、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行业用“千万工程”经验服务万千乡村,用久久为功之力,把助农兴农惠农实事办细办实。一砖一瓦、一梁一柱,搭建起互信、互助、共赢的基石,书写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精彩华章。

初心不变,责任不减。让我们致广大而尽精微,登高望远、胸怀大局,落细落实、积微成著,全面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美好蓝图变为壮丽现实持续贡献行业力量。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