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头镇位于山东临朐县西南部,面积168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79 个自然村,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是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该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农业方面以种植烟叶、山楂、红香椿、中药材为主,农产品品质优良,产业链条完整,现有临朐烤烟、寺头山楂、寺头红香椿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镇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 5000 亩以上,有寺头和吕匣两个烟站,服务烟农159户。烟叶产业作为该镇的传统优势产业,在保障烟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以烟叶为主、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美好画卷在寺头镇徐徐展开。
秋风送爽,桂花飘香,在山东临朐县寺头镇的种烟村里,已交售完烟叶的烟农们纷纷盘算着这一年的收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村外的山坡上有不少山楂园,红红的山楂挂满枝头,映照着果农们开心的笑容……以烟叶为主、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站在自家宽敞明亮的院子里,寺头镇岭子村烟农高秀文高兴地和家人商量着今年要添置什么新电器。自从2020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一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在当地推广以来,他从村里流转了300多亩土地种植烟叶、丹参,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通过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近年来,在寺头镇,像高秀文这样依靠多元化产业增收致富的烟农越来越多。“我们的致富门路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好,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和烟草公司的大力扶持。”高秀文的话道出了很多村民的心声。
党建引领找准发展结合点
寺头镇是传统优质烟叶产区,但是由于山区地形地貌的制约,之前每家每户的地块相对零散,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而烟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随着用工贵、用工难等问题的出现,当地烟叶种植面积一度下降。村里虽然种植其他特色农产品,但销路难以打开。
“2019年,村集体还没有固定收入来源,难以改善村庄基础设施,而且村中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所以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烟叶作为特色产业,种植面积一度由原来的270亩下降到60余亩。”岭子村党支部书记马永春感慨道。
正所谓“好风凭借力”,2020年,临朐县委有关部门协调财政、金融、农业、水利、烟草等部门及相关乡镇,联合出台关于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烟叶生产增加集体收入的若干政策措施,在土地流转、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种烟村支持。
“当时,县里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倡导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一模式,烟站的同志也来到村里帮着筹划村办合作社,我就带头成立了峰阳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烟草公司帮忙协调流转了村里400余亩土地,规划打造以烟叶为主,轮作种植丹参、黄芩的烟药特色产区。我承包了50亩地,其中种植烟叶26亩、丹参20亩,还有几亩种其他作物。作物种植效益很好,年收入达到13万元。当年村集体收入达6万元,我们用这些钱对村里的道路进行了维修养护,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马永春说。
在临朐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积极协调下,该镇建立了镇企联动工作机制,出台烟叶生产扶持政策,在生态条件优越的区域发展烟叶产业,科学谋划以烟叶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布局。此外,该县局(分公司)还指导烟站党支部与种烟村两委加强联动,发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进龙头企业,培育新型种植主体,推进基本烟田建管用一体化。
“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种模式,让我们农户改变了原先主要靠外出打工赚钱的观念。在村里种植烟叶、丹参,既没有影响收入,还可以就近照顾家人。”作为返乡创业的一员,高秀文对此深有感触。
“通过党建引领,发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了3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镇企联动,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真正把各方力量凝聚了起来;二是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村集体经济发展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助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三是实现了多方共赢,通过产业融合,搭好一个平台、搞活一方经济、带富一方群众,促进了农民增收、集体增收、企业增效,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寺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扈涛表示。
收获的喜悦洋溢在烟农脸上。
全程托管抓住服务着力点
“以前,种烟地块得自己协调、帮工得自己去找,处理不好还容易引起矛盾纠纷。现在,烟农服务中心提供一体化服务,我们种烟越来越轻松,而且村里的劳动力也有钱赚了!”高秀文说。
通过发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土地得到集中流转,烟叶种植规模得到适度扩大,但是规模化种植带来的用工难题也日益凸显。村里青壮年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难以推动产业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烟农,解决烟农的“急难愁盼”问题,临朐县局(分公司)坚持党建引领,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以烟站的烟农服务中心为载体,组建由烟站和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社区共同参与的“1+4”站社联盟,整合资源,构建“大服务”格局,为烟叶生产和大农业发展提供土地、物资和技术等全要素服务,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在烟叶生产环节,引进农机、植保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在机械作业、绿色防控、专业化分级等方面提供托管服务,整合富余劳动力资源,组建专业化服务队。
“烟叶采收环节用工量大,要是找不到人帮忙就很麻烦。我原来只敢种十几亩烟叶,自从有了托管服务,我可以从烟站的烟农服务中心协调雇工,现在种110亩烟叶也不觉得费力。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找地不愁、雇人不难、种烟技术不打怵!”寺头镇桃花村烟农刘西德笑着说道。
有了托管服务,烟农们不用守在地头盼人工、盼机械了,可以将一系列机械作业托管出去,省心又省力。托管服务还有利于烟叶生产标准技术的落实,进一步提升烟叶质量,可谓一举多得。
托管服务不但让烟农减轻了劳动强度,也让打工的村民受益颇多。“以前指望孩子给钱花,现在村里发展烟叶产业需要工人,收割丹参也需要工人,我就报名加入了产业工人队伍。春天移栽、夏天施肥、秋天烘烤,基本一年都有钱赚。我算了算,光打工一年就能收入3万多元。”说起现在的好日子,桃花村村民孙希花高兴得合不拢嘴。
依托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临朐县局(分公司)协调组建了包括多个机构和单位在内的特色产业联盟,在特色产业联盟内实行“统一组织方式、统一技术方案、统一拓展市场”机制,有效整合土地信息、市场购销、种植技术等资源,以特色产业联盟为纽带实现农业产业服务全覆盖。
“今年,我们烟站为32户烟农流转土地2460亩,为18户烟农协调贷款183万元,为22户烟农协调雇工230人。此外,我们还协助烟农团购了3200亩烟田用的地膜,光这一项就为他们节省了9600元。”寺头烟站站长马强介绍道。
寺头烟站烟技员(右二)入户讲解烟叶生产技术。
多元产业打造致富增长点
连日来,在寺头镇石佛村的密集型烤房里,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俺们村在9月20日就结束烟叶采收和烘烤了,现在闲置的烤房里正在烘干山楂片。山楂采收后,雇人切片,然后用闲置烤房进行烘干,出炉后直接送到村里的专业合作社,1公斤可以卖8元钱,比单纯收山楂果赚得多。”石佛村烟农冯海明和村民聊起了自己的致富经。
寺头镇是传统农业镇,特色产业丰富,怎样在保证烟叶主业增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其他产业发展,提高烟农收入?这成为村两委和烟草公司面临的新问题。
临朐县局(分公司)与镇政府相关部门和村两委加强对接,在科学规划烟叶发展的基础上,依托寺头镇产业优势,站在服务大局和做强做大农业产业的角度,引导发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挥烟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优势,开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利用烤房对采收的丹参、山楂等进行烘干。同时,协调合作社对丹参、山楂片进行深加工,利用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店进行销售,搭建起相对完整的运输、销售产业链。
“原先我种的丹参每公斤也就卖十多元钱,现在把丹参加工成丹参茶,售价可以达到每公斤100多元,而且不愁销路。”高秀文感慨道。
“去年秋天,我在地里种了20亩‘冬牧70’,最后每亩收获了2吨牧草。今年4月,有奶牛场来收购牧草,光这一项我就收入近万元。他们把牛粪免费提供给我,作为有机肥施到烟田里,所以今年烟叶油分足、质量高,收入肯定差不了。”岭子村烟农张吉祥也从多元化产业发展中尝到了甜头。
近年来,寺头镇积极做好多元化产业规划,在宜粮地块推行烟粮轮作,在烟田周边种植大豆等作物,在其他地块推行烟药轮作。同时,与中药材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指导农户开展订单生产,对丹参进行深加工,生产丹参茶、丹参膏等产品。此外,深入开展“烟叶+牧草”一年两收种植模式研究,与牧业公司协商牧草收购事宜,促进烟农增收。
近年来,以烟草公司为主导,该镇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引导开展订单生产,帮助农户增加非烟产品收入。对于自愿出让土地的农户,协调他们到合作社务工,使其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增加工资性收入。在开展订单生产的基础上,该镇积极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利用多种媒介扩大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
“科学整合资源,以烟叶产业为支撑,融合非烟产品销售,寺头镇走出了一条集中化种植、集约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也让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将烟叶生产融入乡村振兴大局,以实际行动助力农民增收,是我们不变的使命和责任!”临朐县局(分公司)副经理聂威表示。
通过发展多元化种植、探索产供销一体化、开展设施设备综合利用,寺头镇推动烟粮、烟药协调共生、融合发展,有力促进了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一片片“金叶”,就这样拓宽了山区群众的致富路。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