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横穿全境,光热在此集聚,干雨两季分明,一棵棵烟株享受着来自大自然的滋润。在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文山州),宜烟面积广阔,这里是云南烤烟种植最适宜的地区之一,也是“黄金走廊”生态特色优质烟叶核心区,众多优越自然条件的汇聚,造就了“清甜高香”的文山烟叶。
一直以来,烟叶产业是云南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农业优势产业的代表。2021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全产业链重塑云南烟叶产业新优势,巩固云南优质烟叶强省地位。文山州牢牢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实现烟叶年生产规模保持在100万担以上,并成为供应省内外工业端的13个重点核心原料基地之一。
毫不夸张地说,烟叶产业已真正成为文山州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的“金色产业”。这背后是多年来文山州党委、政府和烟草部门在烟草农业领域的努力探索、大胆创新,也是为15336户烟农和38.75万亩烟田插上现代化翅膀的奋力实践。如今,一条具有文山特色的烟草农业现代化新路径渐渐明朗,并开始释放巨大的发展动能。
机艺融合,机械全程化
文山州地形多样,平地地形区占全州烟区面积约30%,缓坡地形占比约50%,陡坡(台地)、石漠化地形分别占比约15%和5%。
复杂的地形条件使得文山烟草一定程度上面临着种植规模与生产效益的矛盾,也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表现出一些特殊的问题:移栽、采收环节发展存在瓶颈;高山区、半山区机械化覆盖率低;多功能复合机械少、高品质机械少。因此,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也就成为文山烟草推广机械化生产、促进机艺融合发展的“秘籍”。
连片规模化种植是机械化推广的基础。文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十分注重“烟田改造”,加强土地连片流转,提升连片种植规模,不断加强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据了解,2023年文山州种烟100亩以上连片30.5万亩,烟田作业道和出入口改造15.5万亩,农机作业环境得以改善,文山烟田整体宜机化水平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机艺融合”也是文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着力推进的关键突破点。一方面以机适艺,构建农机立体研发体系,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共同成立“农业技术联创中心”,成功研发出集打塘、施肥、浇水、移栽、覆膜全流程灵活配套的作业一体机,推动农机好用、实用;另一方面推动以艺宜机,按照机艺融合程度的高低,分类推进参数验证、农艺流程简化、标准参数优化和宜机化再造。
自2020年以来,文山州组织召开了州、县生产环节机械化推广现场会35场(次)和农机大比武活动19场(次),促进农机的推广应用,目前机械化已基本实现全程覆盖,且覆盖比例逐年上升,综合效率提升了5.95倍,平均每亩减工7.4个,烟叶生产降本增效明显。
“机械化水平提高了,既能够减少机器进田的次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收益,更重要的是降低烟农的劳动强度,使种烟不再是一件‘累得直不起腰’的苦差事,让烟农轻轻松松就能够实现增收。”文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党委书记、局长、经理朱艳梅说。
粮烟协同,增收多元化
既是烟田,也是粮田。在文山州砚山县稼依镇大尼尼村,烟农刘顺洪自家有50多亩地,同时还流转了40多亩土地,从2022年开始尝试烟后种植玉米。烟叶正常的生长期在4-8月,7月底将玉米种子播下,在玉米种子破土出苗的时间空当,正好能够完成烟叶最后的采收工作,缩短两季作物的茬口,完成粮烟轮作。
“经过一年的试种,在种烟叶的基础上多种一季玉米,玉米的收益正好可以覆盖掉流转土地的费用,不仅能降低种烟成本,还能改良土壤,让烟叶产量更高,真是一举两得!”刘顺洪告诉记者。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如何在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的同时,发挥区域优势,稳固烟叶产业根基?近年来,文山州积极推进烟区种植制度重塑,构建粮烟协同发展模式,制定了“烟+粮+N”产业规划布局,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据了解,文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为打造烟田良好耕作制度,积极引导轮作期、采收后烟田种植粮食,并发挥云南省粮烟协同发展专项补助的激励作用,在丘北县、广南县先后发展烟后玉米2000亩、烟后大豆3000亩,并鼓励发展烟后苦荞、烟后油菜等粮油经济作物10余万亩。
乘坐小舟深入万亩荷塘,青山下绿水旁的烟叶增添别样景致。坐落在丘北县普者黑村的“水陌青田”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文山州重点打造的烟区产业综合体。2020年以来,文山全州建成烟区综合体29个(其中国家级14个、州级15个),拓展应用“自主创收、特色文旅、多产融合、智慧农业”4种发展模式,促进土地集中流转、资源统筹利用、产业抱团发展、效益共同提高。
丘北县普者黑村的“水陌青田”生态农业观光园。
围绕“特色文旅”主题,丘北县充分利用普者黑特色节日、特色农耕文化等资源优势,采取“烟草+村组+烟农+特色旅游产业公司”的组织模式,推进烟与多元产业融合发展。
烟草部门负责烟叶的种植指导和收购,旅游公司负责观赏作物的种植和旅游项目的运营,而烟农作为种烟主体,可以参与景区内经济和景观作物种植。“售烟收入+务工收入+特色旅游分红”的增收模式,为丘北当地烟农增加了非烟种植收益,不断拓宽着烟农致富新渠道。
“两型”合作社,发展高质量
“烟草的现代化是整个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在谈及文山烟叶产业下一步发展时,朱艳梅侃侃而谈,“我们想要通过深化生产组织模式变革,强化现代生产技术运用,加快自然资源禀赋转化,聚力打造烟草现代化先行先试区。”
而要构建起“生产更现代、生活更优越、生态可持续”的智慧农业园区,在朱艳梅看来,最重要且关键的环节是培养一支会管理、善经营、有向往的职业烟农队伍。“如果没有烟农,就解决不了谁来种烟的问题,更没办法进行下一步机械化、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朱艳梅说。
如何更好地打造理想中的烟农队伍?文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充分发挥出村集体组织作用和烟草带动优势,努力构建种植型合作社统筹要素管理、种植主体专注组织生产、综合型合作社提供专业服务的新模式。目前,全州建成110个种植型合作社和24个综合型合作社,在联农带农、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已经发挥出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在丘北县普者黑烟叶工作站,烟农正在对烟叶进行初检分级。
要开展标准化生产,单家独户做不了、做不好,这是摆在烟叶产业发展面前的共性难题。为了实现更大范围的服务资源整合、供需对接,文山州依托村党组织领办种植型合作社,由村集体整合涉农资金、设施、项目等资源要素,引导烟农以土地经营权、自有设施设备、劳动力等形式入股,推动抱团发展、规模经营。
此外,文山州近年来开始组建专业化育苗、机耕、烘烤、分级队伍,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并积极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挖掘种烟能手、机耕能手、管理行家、致富带头人来充实专业化服务队,并借助“云滴农机”“空中滇农”等微信小程序,将合同网签、交售预约、排队叫号、专业化服务购买等生产经营活动搬到线上,烟农满意度大大提高,合作社组织管理、技术指导以及专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