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重庆:烟农“赶烤” 绿叶变“金叶”

2023年09月21日 来源:农民日报重庆视点 作者:邓俐
A+ A

秦小平双手将一张金黄的烟叶紧贴胸前,歪着头、眯着眼,略带古铜色的脸上写着陶醉和满足。这是第七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前夕,摄影师驻扎重庆市彭水县三义乡龙合村,聚焦烟区烟农丰收主题创作的上万张照片之一。9月15日,在该村举行的“回乡赶烤”乡村影像展开幕式上,秦小平与其他7位烟农上台揭开了各自的巨幅肖像图。一同展示的还有甄选出的200幅作品,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传递着烟农们在丰收时节的幸福。

微信图片_20230920141427.png

烤烟是重庆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强县富民、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当下,又是一年烟叶收获季,田间、地头、烤房里,随处可见挥汗如雨的烟农们正在采收、编杆、上炕、烘烤的繁忙身影。在抢时“赶烤”中,烟农们把一片片“绿叶子”变成“金叶子”,“烤”出一条产业致富路。

数字化转型,省心又省力

吃完午饭后,秦小平从展出现场回到了烤房,坐在板凳上,把早晨从地里采收回来的新鲜烟叶编杆上架,妻子则在一旁默契配合,不断将捋顺的烟叶递给他。编好的烟叶被直接送进烤房,历经烘烤,蜕变成“金叶”。

微信图片_20230920141454.png

“现在的烤房很方便,一天只需要早晚各添加一次生物质燃料,平时在手机上能查看温度、湿度,而且可以远程控制,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每时每刻都守在烤房了。”秦小平说,以前使用煤炭作燃料,要时时刻刻盯着,掌控好火候。自从彭水县烟草局(分公司)对烤房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后,平台可在线监测采集烟叶烘烤数据并传输到手机端,实时显示各种参数,异常时自动报警,烟农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而与之配套的是燃料的升级,彭水县推行以农林废弃物作为原料制作的生物质燃料替代燃煤烘烤,不仅烘烤过程可实行自动控制、自动加料,还降低了烟农烘烤成本。“与燃煤相比,生物质燃料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用工成本,好烟的比例提高,也相当于为我们增收了。”秦小平说。

近年来,重庆采取试点先行、由点及面的步骤,逐步实现智慧育苗、智慧田管、智慧烘烤、智慧收购,积极探索智慧仓储,开展数字化生产管理模式研究,构建烟叶生产种植数据分析系统,以数字化转型赋能烟叶产业现代化建设。

微信图片_20230920141518.png

石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搭乘数字烟田建设“东风”,构建起以高清商用卫星影像为底图,以烟田地块为核心,叠加烟农、烟技员等信息的烟叶生产数据资源“一张图”。依托“烟叶·掌上基地”平台,通过搭建各种类型物联感知设备,开展智慧育苗、田管、烘烤等业务场景试点,实现数据感知、作业控制、管理预警,目前配套物联网设备智慧育苗3套、智慧田管1套、智慧烘烤170套。同时在马武烟叶工作站黄鹤收购点建成自动化烟叶收购线,通过AI、编码器、工业级中央控制、交互式溯源、时间流、光电识别等前沿技术的综合应用,烟叶质量可追溯、可管控,烟农对自己的烤烟等级结构、收入多少也一清二楚,实现规范、阳光、和谐收购。

微信图片_20230920141541.png

产业化服务,致富又带富

在石柱县六塘乡六塘村,36岁的彭大军正在地里忙着采收烟叶。初中毕业后,他怀着“淘金梦”去了沿海城市打工,进过厂、开过大货车,但每月除去生活成本所剩无几。2022年返乡后,看到同村不少人靠种植烤烟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也萌生了种烟的念头。

说干就干,他流转了70亩土地,种上了烟叶。由于自身不懂技术,他就三天两头跑当地烟草公司,咨询政策、寻求技术支持。摸索了一年,他发现可以走“职业烟农”这条路子。

微信图片_20230920141601.png

“烟叶由烟草公司统一收购,不需要担心卖不掉。去年的效益还不错,一亩地能有4200元左右的产值。所以今年就增加了投资,种植面积扩大到190亩,今年预计能赚20万元。”彭大军说,自己不擅长技术,可以集中精力做好投资管理,把技术上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凭着一股冲劲,彭大军成为六塘乡种植面积最大的烟农,正一步步实现多年未曾实现的“致富梦”。他口中所说的“专业的人”,就是聂太三,是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龙曜农业股份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为全县561户烟农提供服务,烟农入社率达到90%。

“根据烟农们的需求,我们可以提供耕地、专业化育苗、无人机植保、采收、烘烤、分级以及粮经烟协同等服务,同时还培育烟蚜茧蜂进行绿色防控。烟草公司会给予我们一定补贴,因此烟农在这些服务上支付的成本比较低。”聂太三说,合作社在为烟农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村民提供烟叶生产季节性用工岗位500余个,可带动烟区农民整体增收300余万元。

与六塘乡临近的洗新乡保合村,是聂太三服务的烤烟种植大村。该村41岁的村民张辉当过兵、打过工,回乡后成为一名新烟农。2021年,他当选村支书后,坚持把烤烟种植定位为保合村的增收支柱特色产业,带领23户村民走上种植烤烟“致富路”,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张辉告诉记者:“2021年,全村烤烟种植面积560亩,烟农户均收入9.52万元,如今种植面积增长到908亩,预计今年烟农户均收入将增加到17万元。”

微信图片_20230920141620.png

粮经烟协同,稳粮又增收

“今年种植烤烟40亩、红薯400多亩、甜玉米100多亩,光是甜玉米就卖了20多万元。”石柱县三星乡五斗村的牟能普种了40多年烤烟,积极响应石柱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号召,加入粮经烟多元增收实践,是三星乡粮经烟种植面积最大的烟农。

2023年,石柱县构建“政府烟草扶持、合作社组织、烟农生产、龙头企业订单收购”的粮经烟协同发展新模式,亩均增收1390元。其中,烟农合作社发挥带头作用,与石柱金田集团签订种植收购协议,组织烟农定向生产粉丝加工高淀粉红薯,从生产物资、技术指导、采收运输、销售渠道等各环节提供全链条服务,确保烟农“种得好、卖得出、有收益”。

微信图片_20230920141644.png

“以烟稳粮、以烟促粮”是国家烟草专卖局落实国家“重农抓粮”战略的重要举措。重庆充分利用烟田闲置时间,施行粮烟、烟菜、烟薯、烟豆轮套间作,实现烟田叠加增收。

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整合基本烟田保护、现代化基础设施配套等资源,推进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推动粮经烟协同发展,先后打造巫溪文峰、彭水三义等10个国家级烟区产业综合体,发展粮、豆、薯等复合种植近2万亩,亩产值从4500元增加到近6000元,增幅高达33.33%。同时,多元产业多点开花,深度挖掘对口帮扶地区生态优势和农特产资源,因地制宜帮助发展中药、养殖及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先后引进羊肚菌、肉牛、李子等项目30多个,实现年产值近1亿元。

依托体制和产业优势,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坚持将生产计划向对口帮扶地区适度倾斜,累计落地对口帮扶资金4.03亿元(包括烟叶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22年烟农户均收入达到15.64万元,位列西南烟区第一,惠及农村富余劳动力3.5万余人,助农增收效果显著。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