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传荣在山上的田地里专注地劳作着,他的皮肤在日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古铜色的光芒,小型旋耕机在他手里像是有了生命,有节奏地敲打着土块,“铛铛铛……”不一会土垡子被打碎,地块也变得更加平整,于是这个1994年出生的年轻人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余传荣劳作间小憩。朵勇 摄
余传荣是云南会泽县以礼街道松山村村民,和当地很多家庭一样,很多年前外出打工,50多岁的父亲余孝云在老家种植烤烟。
松山村地处深山,气候、土壤条件十分适宜烤烟生长,松山村产出的烟叶质感柔韧,烟叶结构疏松、油分充足,是质量上等的好烟,烤烟种植一直是当地支柱产业,也是当地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余传荣的父亲余孝云是松山村一位种了二三十年烟的铁杆烟农,从余传荣记事起,家里就与烤烟打交道,靠着种植烤烟,父亲余孝云拉扯大了一双儿女,家里逐渐拥有耕地的农机、智能的电器、明亮的灯光……
然而,当一家人满怀憧憬地奔小康时,突如其来的噩耗让一家人跌入低谷。2022年年初,余孝云被确诊为直肠癌,手术后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不能继续从事体力劳动。父亲卧病在床,治疗癌症的持续花销,让这个刚刚脱离贫困的家庭蒙上一层阴影。父亲倒下了,种烟怎么办呢?余传荣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回家中,看着躺在病床上的父亲,陷入深思。
对余传荣来说,烤烟是他最熟悉的朋友,从蹒跚学步到读书、成家立业,种烟收入一直是全家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如今像山一样高大、支撑这个家几十年的父亲轰然倒下了。受疫情影响,这几年打工的收入也仅能维持他们小两口的生活,如果没人站出来扛下这个重担,会让这个家庭难以维系,甚至要落到返贫的地步。
“我来种!父亲辛辛苦苦理好的烟地,不能让父亲的汗水白流。”余传荣下了决心,坚定地说道。
余传荣从昆明辞职回到会泽,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在松山村烟田旁边简陋的棚户中住下,日复一日地照管着烟田。刚接手种植,松山村就遇到了干旱,松山村地处山陵,难以找到就近水源点,烟田移栽时如果缺水,烟苗移栽成活率就会受到影响。
就在余传荣一筹莫展的时候,烟草部门为村里申请了抗旱经费,补贴烟农拉水运水,余传荣家的烤烟再一次渡过难关。
随后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下,当地政府先后为松山村修建了蓄水池、机耕路、十余公里的供水管道,从以礼河引水,保障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
金秋九月,余传荣家迎来了累累硕果,20亩烟田里生机盎然的烟叶等待着采收、烘烤,绿油油、沉甸甸的烟叶在烟田里迎风招展。余传荣全家出动,一起采摘适熟烟叶,在父亲余孝云的指导下,将绿色的烟叶送入烤房,丰收的喜悦充斥着每个人的心头,看着一片片金黄的烟叶,就像看到了冉冉升起的希望。2022年烟叶交售结束后,余传荣家里终于宽裕了许多,辛苦一年余传荣种植烤烟净收入6万余元。
有了一年的经验,2023年,余传荣正式接替父亲,争取到43亩烤烟种植面积,烟站工作人员积极帮助他申请“香叶贷”,解决烟叶种植资金难题,缓解家庭压力。金钟烟叶站站长杨玲琼感慨:“作为一个‘90后’年轻人,能毅然回家担起家庭责任,为家乡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不叫苦不说累,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尽力去帮助他是我们应该做的!”
余传荣也对未来充满信心:“我的家在这,我的根在这,现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回家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建设家乡。”
在云南会泽,像余传荣这样的青年烟农还有许多,他们如同地里整齐排列的烟苗,争分夺秒地汲取养分、向上生长,承担在他们肩上的使命不仅是撑起家庭,更是将自己的青春投身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劳动中去,接续传承,砥砺奋斗,建设家乡贡献青年力量。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