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河南许昌市烟草公司建安分公司以全面提升烟草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契机,着力以农机农艺融合推动烟叶生产转型升级,促进生产环节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助力农户搭上科技“快车道”,奏响生产奋进曲。
科技赋能让“烟熏火燎”成为历史
烤烟是门技术活,也是项苦差事,同时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绊脚石”。因为一炕烟叶烤制长达5至7天,要历经变黄、定色、干筋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一直烧煤生火;正值盛夏,无论温度多高,烤烟师傅都得流着汗随时查看炕房内烟叶色泽形态变化,调整温度、湿度,把握火候和时长,顶着呛人的煤灰烧火、不停上煤除渣、熬夜盯火更是常态;但是自去年该公司启动了“电代煤智能烤房”项目后,烤烟从“拿着小铁锨操心加煤”变成了“拿着手机操作设定”,用科技帮助群众解决了难题,为“烟熏火燎”画上了终止符。
“电代煤智能烤房让烤烟变得更环保、更简单,烘烤人员只需按一下手机键就行了。”该公司主要负责人介绍说,“电代煤智能烤房”主要是安装了类似空调的新型设备,替代了原来使用的煤炉;而智能烘烤面板,可以让烘烤专业队员根据烟叶成熟度、烘烤量等,调试好参数,设置好烘烤温湿度,与手机联网后,就可以通过手机随时监控烤房内烟叶的烘烤状态,及时对烤房内的温度、湿度进行精准控制,不容易“蹿温”也不容易“落温”,大大减少进炕房频次,降低烘烤技术失误率,烤烟更安全、更洁净、更有保证,烤出的烟叶更鲜亮,品质更高。
改建后,建安区榆林乡刘王寨村的烘烤工场,一排排烤房干净整洁,树绿、天蓝、空气新;打开烤房,采收下来的成熟的鲜绿烟叶经过“浴火重生”,变得金灿灿的,香气四溢。
农机装备让“耕种方式”今非昔比
不久前,在建安区蒋李集镇李士坊村烟叶示范田里,笔者发现,与传统农业一棵棵人工移植、栽种方式不同,这里的烟叶种植已经不需要大量人力,放眼望去,田间忙碌的主角是一台台轰隆作响的“铁牛”,随着它们在田间“奋蹄”奔跑、来回穿梭,为今年的烟叶移栽按下了“快进键”。
“我种了一辈子地,像这样栽烟还是第一次。”50岁的老农孔穴安介绍说,这机器上面有圆盘装置,圆盘上有八个柱形“筒”,圆盘带动“筒”循环转动,只要把烟苗放到“筒”里,它就种下去了;车上还装有水箱,每棵烟苗种下去以后水箱自动浇灌,人只用坐在机器上放苗,一溜烟开过去,后面就是种好的一畦畦整齐碧绿的烟苗。
天叶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李晓兵坦言:“以前靠人力种烟,都是人工用铁锹挖土、施肥,浇水,烟栽下去以后还要封穴,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用机器,挖穴、施肥、栽苗、浇水、铺膜一条龙机服务,又快又好”。
李晓兵告诉笔者,现在的烟叶生产方式与以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在北斗卫星导航指引下能够自动完成平地、犁田、深翻、起垄;植保无人机替代人工背负式作业,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了50亩烟田的防治喷洒任务;工厂化水上漂浮育苗,不仅省工省时,还能提高苗株抗病虫害能力。“锄头、铁锹都下岗了。”李晓兵开玩笑地说。
农机投入让“以机换人”提质增效
农机运用的背后,是强有力的生产政策投入落实和技术服务推动。近年来,该公司严格按照行业规定、项目实施要求,积极引导烟农、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利用行业生产投入政策购进各类生产农机具,年作业服务面积达2万亩左右,超过300户农民从中受益,为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不久前,天叶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晓兵,度过了一个轻松的烟叶移栽季。
“我们合作社今年流转的1000多亩烟田,不到5天时间,农机服务队就帮我全部移栽完了,算下来比雇用人工少了3天,节省了不少钱,这样的效率和质量,在十几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李晓兵笑着说。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