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在哪种?谁来种?怎么种?贵州黔南解码烤烟产业发展难题

2023年04月14日 来源:云黔南网 作者:吴珊、戴洪峰、刘雪红
A+ A

2021年12月28日,贵州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加强烤烟产业基本烟田保护的实施意见》,建立烟田保护制度,将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衔接、一体推进,推动粮、烟、经产业协同发展,夯实烤烟产业发展基础。

基本烟田是指生态条件适宜、基础设施完备、土壤耕性良好、烟叶风格特色鲜明的好田好土。

瓮安乌江标准化育苗工场

按照这一标准,黔南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的基础上,划定了15万亩基本烟田核心保护区,建立基本烟田数据库,加强基本烟田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基本烟田质量提升,推进基本烟田绿色发展,注重基本烟田监管利用,深化烟区产业融合,紧紧围绕稳政策、稳烟地、稳烟农,增订单、增投入、增效益“三稳三增”,探索基本烟田保护的健康路径,科学解码制约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在哪种烟,谁来种烟,怎样种烟”三大难题。

黔南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实施1年多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稳烟地 解困“在哪种烟”

又到了烤烟种植大户忙活的季节。入春以来,翻犁烟地、施底肥、掏沟厢、覆地膜,福泉市陆坪镇藜山社区罗贝村猴昌坪组种烟大户文家荣夫妻二人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今年烟地还满意吧?”

“满意满意,土地稳靠了,只要不发生天灾,丰收是没有问题的。”文家荣说,自从去年市里在陆坪镇划定5000亩基本烟田保护区后,烤烟可以和其它产业轮作,再也不用为找不到理想烟地发愁了。

基本烟田保护区划定后,解决了在哪里种烟的难题。

2021年,种烟10年的“老司机”文家荣第一次尝到了种烟“失手”的味道,原因在于找不到合适的烟地轮作。“170亩地连续种了两三年,导致病虫害严重。要不然,至少能赚40多万元。虽然没有亏本,但是白忙活了一年。”

因为种植面积大,很难找到适合的土地轮作种烟,这在各大烟区,已成为烤烟种植大户最大的烦心事。

而这件烦心事,随着基本烟田保护区的划定得到了解决。

烟叶产业是黔南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多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步伐加快,产业争地争人加剧,部分农业产业直接规划到核心重点烟区,挤占设施配套、集中连片、产出高效的优质烟田,烤烟种植被迫由坝区向山区转移、由好地向瘦地转移,“在哪种烟”问题日益突出。

瓮安乌江烤烟产业综合体里的蠋蝽扩繁基地 李庆红 摄

2018年12月,省、州相继出台关于推动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完善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将基本烟田纳入基本农田范畴,实施特殊保护。2021年,省、州又相继出台加强烤烟产业基本烟田保护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烟区布局,保护发展核心烟区,稳定巩固重点烟区,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提高烟田综合保障能力,推动粮烟经产业协同发展,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面积连片,土壤肥力适中,排灌机耕条件配套的优质基本烟田,是保障烟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划定基本烟田、建立基本烟田保护措施,有助于烟草行业围绕基本烟田规划建设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布局烤烟产业,打造千亩村、万担乡、单元区、重点县等骨干烟区。

事实上,2018年10月18日,瓮安县就率先出台《关于推动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实行“以烟养烟”激励政策,整合部门政策资金项目扶持烤烟产业,通过烟地、设施设备、生产技术体系、生产组织方式、生产管理方式、工商合作六大转型升级举措,推动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

稳定的烟地,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让广大烟农吃下“定心丸”。 李庆红 摄

瓮安的做法,解答了多年来困扰烤烟产业发展的诸多难题,为黔南破解“在哪种烟,谁来种烟,怎样种烟”三大问题提供了有效范本。

15万亩基本烟田保护区划定后,去年,黔南共落实万担乡6个、千亩村31个,同比增加1个和9个,百亩以上相对连片率达到91%,大大降低烟区布局分散和烟区持续转移风险,推进资源要素集聚,稳定烤烟产业发展基础。

黔南州烟草专卖局(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和产业生态化,有效保护烟田土壤宜烟质量,妥善处理好粮烟、林烟及其它作物与烟争地的矛盾,确保基本烟田不被挤占,基本烟田的配套设施不受损坏。“今年我们将打造2个5万担县,8个万担乡,41个千亩村,基本烟田保护区种烟比例保持在90%以上,新、改建新能源烤房1227间,实现新能源投烤比例达55%以上,完工验收水源性工程1个。”

烟草援建的贵定新民水库成为基本烟田保护区重要的水源工程 李庆红 摄

稳烟农 解困“谁来种烟”

王忠于是长顺县广顺镇朝摆村村民,也是去年新增的烟农。 “有技术员的精心指导,种的27亩烟长得好,烤得好,达到了黄、亮、软、香的标准,第一次种烟就取得成功,太开心了。”王忠于说,去年他交售2397公斤烟叶,纯收入7.2万元。

王忠于的成功,得益于政策的扶持,更得益于行业的优质服务。

2022年,全州共落实烟农2497户,烟农同比增加476户,增幅23.5%,全省第一,实现了3年来烟农户数首次正增长,烟农“流失”现象开始出现逆转。

提高种烟收入,是“稳烟农”的强心剂。 李庆红 摄

据了解,去年全州烟农收入3.25亿元(含补贴),同比增加0.45亿,烟农户均收入13.02万元。

提高种烟收入,是“稳烟农”的强心剂。

为此,各烟叶产区政府纷纷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具体办法,出台保持50%烟叶税返还、执行优化结构补贴上等烟100元/担、烟农种植保险、基础设施管护等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烟区、新烟区设施的“刚性”投入,及时配套完善服务,不断补齐烟区“水、路、机、房、棚”等设施设备短板。强化保护区设施配套和技术配套,推进规模化种植,提升亩均产出率。同时,不断壮大20-50亩“懂技术、会管理、有效益、讲诚信”的职业烟农队伍,探索发展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等新型种植主体,探索配套山地适宜农机,发挥好“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合作社职能,降低生产劳动强度,提升集约化经营效益。

烟叶标准化种植 李庆红 摄

稳定的烟地,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充分调动起全州各级党委政府、烟草部门的积极性,让广大烟农吃下了稳定增收的“定心丸”。2023年,黔南烤烟收购任务为20.1万担,共落实烟农2910户,烟农户数较去年增加413户。

黔南州烟草专卖局(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烟草行业将继续加强技术指导,让烟农掌握先进的生产技能,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增强烟农保护烟田的积极性,减少设施闲置、浪费、损毁,利用产业设施优势开展烟农多元增收,充分发挥烟叶基础设施的效益最大化,提高烟农种烟积极性。

标准化育苗 李庆红 摄

转方式 解困“怎样种烟”

2022年,黔南“烟+N”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当数纳入国家烟区综合体重点建设单元的福泉市5000亩烟区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

该综合体以烤烟产业为核心,依托“双公司+双订单+双保险+双支部”“四双”模式,建立健全多业发展农村、多业带动农民、多业促进增收的多元产业融合发展体系,通过“烟+粮”“烟+饲”“烟+菜”发展模式,探索烟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设施综合利用、产业“智慧”管理、产品“智能”营销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让当地群众实现土地流转稳赚、就近务工好赚、自主发展多赚。

产业融合发展解决了怎样种烟难题 李庆红 摄

陆坪工作站站长陈金坤介绍,多元化的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拓宽了老百姓的增收路。今年福泉5000亩烟区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内布局烤烟2100亩,稻渔、大豆玉米、蔬菜、中药材、饲料等2900亩,烤烟种植进入良性循环。

“当然,综合体内不是产业的简单叠加,我们配套建设有现代化烘烤工场、生物质燃料加工厂、产业工人培训中心、骨干水源工程、田间管网建设、烟区道路改扩建、机耕道、智慧烟区管理平台等设施,强化产业技术培训、农业保险推广、病虫害防治、平衡施肥、绿色生产、烟蚜茧蜂繁育基地等要素保障。”陈金坤说,目的是实现绿色化发展。

福泉陆坪羊堡烘烤工场

据了解,推动烟与粮、经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烟叶品质,构建烟粮经和谐共生的种植环境。

以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为抓手,构建以烟为主、多业组合的“烤烟+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成为黔南推动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

福泉5000亩烟区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内,烤烟与粮食、经济作物实现轮作。 肖伟 摄

黔南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分管领导表示,将加大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技术应用,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推动基本烟田绿色生态循环利用,加大基本烟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强化基本烟田日常监督和动态分析,严格基本烟田用途管制,确保基本烟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同时,积极探索“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主体+产业工人”的经营模式,推进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促进烟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烟区农民更多分享到产业增值的收益。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