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托起烟农群众的“致富梦”

2022年11月24日 来源:咸宁新闻网 作者:王晨城
A+ A

“三分种,七分烤”。在烤烟生产过程中,烘烤是减工降本、提质增收最为关键的一环,烘烤质量的好坏在整个生产链上起到决定性作用,烘烤技术不仅是烟叶质量的彰显,更是经济价值的直接体现,如果过程把控不到位,烟农一年到头的辛勤劳动将付诸东流。 对从事烟叶生产工作二十余年的李国树来说,他和广大烟农们真切感受到了专业化烘烤带来的新变化。

李国树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烘烤师,自1993年参加工作后,他先后在砚山县平远、干河、维摩等基层烟站工作,负责烟区开发、种植管理、烘烤指导等工作。

李国树清楚地记得,有一年烘烤时节,他和同事去蚌蛾乡下六肥村几位老烟农家的路上,远远就听见了呜咽的啜泣声,走近便看见黄金昌正坐在烤房外眉头紧皱一言不发,原来是烤房里的烟烤坏了。

看到一筹莫展的黄金昌,李国树安慰他说:“你放宽心,烤炉内的烟叶我来帮你想办法!”他前后观察烟叶水分情况,是排湿不畅问题导致了烟叶出现挂灰情况,经过两个日夜的辛苦观察指导后,这炉烟叶迎来了转机,最终为该农户挽回了约3000元的经济损失。

“今年把烟农们都指导服务好,明年肯定能带出来更多新烟农。”看到李国树为了保障烟农收益如此尽心尽力,村民们倍受触动,来自蚌蛾乡的新烟农越来越多,烟农们纷纷踊跃申请扩大种植面积,对烤烟种植信心满满。

面对烘烤难题,李国树带着寻找更简单高效,又符合砚山生产实际的烘烤方式,帮助烟农们烤好烟叶的信念,选择与烟农同吃同住帮助他们烘烤这个最笨却最朴实的办法,常常到各乡镇一待就是两三个月,全身心投入到烘烤技术的改进升级道路上。

烘烤期间每天车辆行程超200公里,日均步行超2万步,这是李国树用脚步丈量出的“地图”,曲折的路线连通的是的烟地、烟农家中和各座大大小小的烤房群。每年接近6月尾声,李国树满打满算总有3-4个月时间每天穿梭在各种烟乡镇,随时查看烟叶是否过熟,提醒烟农及时采摘以保持烟叶好的油分和重量。

“哦,李老师,快来看看我这窑烟叶黄不黄,有没有什么问题?”平远镇蒲草村丫口寨烤房群,还未走进大门就远远听见有人打招呼,一户烟农正在将刚烤好的烟叶出炉装车,准备运回家中。

“你烤了那么多年的烟经验已经很丰富了,我猜烤得应该不错。”李国树连忙回应道。“上个月我才来这边的烤房群培训过,培训时烟农们都很积极,对温湿度控制、烟叶保管等解决办法发出踊跃提问。针对今年前期雨水较多、后期光照好、烟叶落黄好的特殊特点,我们重点培训烟农把握变黄期时间、加强定色期排湿。现在烟农们慢慢地口口相传,寨子里大部分人都接受了新的烘烤方法。”

过去砚山烟区的老烟农们普遍相信自己的老经验、老办法,对新的烘烤办法需要接受的过程。烘烤时节,他总是反复观察试验,每每走出烤房,整个人都被汗浸湿了几轮,在攻关烘烤技术的同时推动技术的落地运用。

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总结,李国树摸索出了一套针对不同特点的烟叶烘烤方法,通过他接地气的语言和让烟农看得见、摸得着的方法潜移默化指导烟农,组织烘烤技术较高的烟农联系和带动周围的烟农户相互学习交流形成全覆盖辐射圈,让广大烟农真正从心里接受了新的科学烘烤工艺。

“烟叶还在地里,李老师就教我们要观察‘小耳朵’褪色的情况及时采烤。今年烘烤出来的烟叶还是可以的,色泽匀称鲜亮,按照李老师教我们的方法烤,也没有出现挂灰或黑糟的问题。”平远镇小舍姑烤房群,种植户张建华和弟弟正忙着将一杆杆“黄金叶”从烤房中取出,他对今年的烘烤技术指导赞不绝口。

过去,烟叶采收成熟度掌握不够、鲜烟叶分类不准确、编烟装烤操作不当、烘烤工艺生搬硬套等种种原因造成的烟叶有效产量降低和烟叶等级下降,都或多或少给烟农的经济效益带来较大损失,烟农在烘烤环节过程中损失基本保持在8%左右,尤其是在多雨或干旱等特殊气候下,因烘烤不当造成的损失更大。

2022年,烟叶生产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快烤、快分、快收”是高质量平稳完成烟叶收购任务的关键。在李国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砚山县烟农普遍较好地掌握了科学烘烤技术,加上前期降雨增多,烟株早生快发,全年烘烤损失率降低到了5%以下,烤烟均价提高了2.58元/公斤,烟农收入累计增加了5000多万元。

“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没有多高远的理想抱负,但只有帮助烟农们把烟烤好了,看见烟农们的笑脸,我心里才踏实。”在降低烟叶烘烤损失,助力烟农提质增收这一路上,李国树时刻想烟农之所想,急烟农之所急,致力于帮助广大烟农烤好烟叶增加收入,用双手托起烟农群众的“致富梦”。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