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筐,下桔二,重量23.8公斤。”8月13日上午7点17分左右,随着“云终端”系统播报完毕,一共14筐烟,384.9公斤,金额9488.08元,来自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古城村委会的烟农李云平,在7分钟内完成了他家今年第一批烟叶的交售流程。
“我种烟二十多年了,二十年前交这么多烟要1天时间,十年前要半天时间,今早我交完烟回到家还不到8点,白天的事情一点也不耽误!”李云平感慨道。
嵩明县牛栏江镇古城烟点烟叶收购现场。李航 摄
近日,牛栏江镇烟站五个收购点同时开磅,拉开了2022年烟叶收购工作的序幕。早上6点40分,“云终端”收购设备开机自动准备;7点整,微机员张璇登录客户端认证,15秒之内登录到云端收购系统,收购程序正常启动。张璇入职烟草系统5年,她对今年的收购程序启动时间非常满意。“我做了5年收购微机操作员,往年的收购程序要2分钟左右才能启动,今年不用过多等待就正常启动了。”她说。
小身材 大作用
“‘云’收购模式的改进,打破了传统的收购架构。嵩明烟草共有17条收购线,往年收购系统布置调试要一个多星期时间,今年就只用了4天。”说起“云终端”收购管理模式,维护人员戴彦波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上级公司为烟叶收购统一配置了稳定的系统,系统的配置调试难度大大降低,只需设置几个简单的硬件接口即可完成调试。”
牛栏江烟站站长李国忠介绍说:“牛栏江烟站是嵩明县最大的一个烟站,年种植烤烟1.77万亩,收购烟叶5.2万担,有1178户烟农,这样的烤烟交售模式可为烟农及烟站职工节约很多时间,对精益管理、降本增效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嵩明县牛栏江镇连片烤烟。李国忠 摄
按照“业务上云”的数字化转型整体部署,昆明烟草在嵩明县率先启用新一代的“云终端”收购管理模式。经过前期长达半年多的论证及技术改进,模拟数据传输端口、模拟显示端口等技术的不断更新,具有高集成化、轻量化特点的云终端收购设备终于投入了正式使用。
企业管理股负责人李航介绍,“云终端”适应性强,能够很好地适应灰尘大的收购环境,有效保护设备,避免设备损坏;绿色低碳,终端设备功耗低,确保收购的顺利进行;易于维护,设备出现问题后可以直接更换,几分钟即可恢复正常收购;同时,实现了专机专用,最大限度保证设备安全有效。
“云”的使用让远程管理和控制设备变得可行,使得收购系统的运行维护更加方便快捷。
小身材 大智慧
比起传统主机,“云终端”轻量化的收购设备在外形尺寸和重量方面小很多,有利于收、盘、存。“‘巴掌’大的设备就可以收烤烟?”在今年在收购调试中,微机操作员潘紫钰提出了质疑。潘紫钰是去年才加入嵩明烟草的新人,“以往的收购工作需要计算机等一大堆设备,今年就看到一个巴掌大的设备,云终端能行吗?”通过实地演示操作,质疑的态度一下变成了赞叹的声音——收购设备的轻量化改进,“云”收购模式的改变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环节,数字化与烟草工作的高度融合应用,使管理变得“简单”。
通过实际运行,操作员们感叹,“云终端”完成了本地硬件同远程虚拟计算机的连接,完整实现了本地计算机所有的功能,完美融合了“云平台”同本地硬件设备的互联互通。虽然体积小,但连接互动性方面一点都不含糊,设备可以完全胜任多类型的接口硬件互联互通。更值得一提的是“云终端”软件完全适应国产化要求,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不同的操作系统,为物联网开发、应用升级、国产化进程提供了多样化、多类型、多场景的强大服务功能和良好的应用环境支撑。
嵩明牛栏江烟站微机员正在操作“云终端”收购系统。潘紫钰 摄
小身材 大能量
“云”收购模式与过磅监控显示大屏收购模式进行了完美结合。在收购过程中,待烟叶等级确认后,系统自动为大屏截图进行录像指令自动保存,并定时上传到指定的服务器。
嵩明牛栏江镇农户正在交售烟叶。潘紫钰 摄
烟叶交售过程中,烟农孟全正全神贯注地看着显示大屏,在看到收购监控大屏上显示烟农姓名、等级、重量、皮重、净重、过磅过程的实时图像时,他激动地对身边的烟农刘荣磊说:“老刘,你看这就是我家正在交售的烟叶。”大屏上,烟叶交售初验、装筐、定级、称重等环节都非常清楚,让烟农放心。
嵩明白邑烟点烟叶收购监控屏展示。李航 摄
过磅监控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收购过程过磅环节的可追溯,向广大烟农展示了烟叶收购工作的公平、公正、严谨,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烟农服务”的宗旨,为烟叶收购重点环节的监督公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昆明烟草的“云”收购模式在智能化、智慧化的收购管理模式上下足了功夫,是烟叶生产管理收购中一种新的尝试和创新,在上下互通、共同管理、共享互联等环节打通了壁垒,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烟农满意度。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