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毅,今年收成如何噻?”
“还可以,应该在去年的基础上高出一截!”
“不错不错,王叔你家两父子种的烟是越来越好咯!”
“哪里,这都是大家关心和帮助的成果!”
拿着烟叶收购凭证,王家两父子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王恩毅,今年27岁,是贵州毕节市烟草公司大方分公司杜鹃烟叶工作站这两年新发展的烟农之一,他的父亲王怀光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烟农,这让王恩毅从小便与烟叶结缘。
(上图:王恩毅与父亲正估算着今年的收成)
毕节市百里杜鹃管委会大水乡地处高海拔区域,该地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有着悠久的种植烟叶历史,王恩毅父子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子承父业成为烟农
提到王恩毅,村里的街坊邻居无不竖起大拇指,虽然小伙子只有两年的“正式”种植经验,但在面对别人需要帮助时,他是及时伸出援手,尽自己所能地帮助他人,所以村民都亲切的称呼他为“小毅”。
王恩毅给大家的印象一直都是话不多,但是人特勤快,学习新事物也能迅速掌握。在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前往浙江一带打工,在外漂泊闯荡几年后,思乡之情倍增,于是他选择回到这块养育他的土地,回到这炊烟袅袅的小山村中。回到故乡后,王恩毅一刻也没闲着,多方寻找创业项目,他先是选择辣椒产业,但是种植两年下来,他发现辣椒的需求量虽然大,但是价格波动较大,收入不稳定。
这时,王恩毅想到父辈一直种植的烟草,“要不种烟吧!同村的不少村民都靠种烟买车买房,他们行我也行。”于是他再次挽起裤脚走进烟地,同父亲一起种植烟草。
在谈到父亲时,王恩毅总是满脸自豪之情,“我父亲既是一名老烟农,也是村里公认的种烟好手,从上世纪80年代就种烟,是大水乡第一批烟农,带动周围不少村民开始种烟!”对于王恩毅来说,童年中父亲的背影总是忙碌的,每日下田劳动,十分辛苦,而他和姐姐也一直是家里的种烟“辅助工”,是烟草将他俩抚养长大,从那时起,他便与烟草结下了不解之缘。
遇到困难铆足干劲
虽说从小就与烟草相识,也懂一些烟草种植技术,但王恩毅在一开始种植时,也碰了一鼻子灰,遇到不少问题。
“原来种烟的时候,大多是采取比较粗放式的种植模式,但现在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节令的把控越来越严,什么时候盖膜、什么时候移栽,都有严格的规定,这让我一开始很不适应,就比如我去年就因为经验不足,施肥过多,导致出现‘重肥’现象。”王恩毅说道:“还好有杜鹃站的网格员及时帮助,给我挽回了不少损失。”
有了第一年的经验,王恩毅在第二年的种植中,主动向父亲、网格员请教种植技术,积极参加烟草公司组织的各类种烟知识培训,特别是绿色防控、智能烘烤等新技术,王恩毅更是逢场必到,将学习得来的新技术、新方式全部认真落实,不仅如此,针对不同生产环节,还有杜鹃烟叶站的技术人员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技术保障,为王恩毅一家排忧解难,帮助其解决生产上遇到的难题,这让他倍感高兴,种烟的劲头更足了。
(上图:王恩毅在整理烟叶)
提质增收共同富裕
“现在的生产条件好了,真是省时省工又省力,我们当时真的没法比!”作为传统种植与智能化应用的亲历者,王恩毅的父亲王怀光感慨万千:“原来烘烤的时候,主要燃料是靠煤炭,既费燃料又费钱,还花大力气,烤房白天黑夜不能离人,而且全靠人的经验,得不停地观察温度,往炉膛中添加煤球,还可能因为火力不均匀,还影响烘烤的烟叶质量!”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谈起烘烤方式的改变,王怀光赞不绝口:“现在都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烘烤烟叶,只需设置好烘烤曲线,加好燃料便可实现自动烘烤,既干净环保,又省钱省力。”
(上图:王怀光展示刚下炕的烟叶)
(上图:网格员帮助王恩毅一家进行烟叶分级)
对此,王恩毅和父亲一样的看法,随着技术的进步,种植烟草的风险逐渐减小,并且价格稳定,今年的收购价格也有提高,卖完后第二天钱款就能到账,还有政府和烟草公司购买的保险,收入更有保障。“今年的亩均收入应该比去年至少提升1000元,总收入大概在35万,种烟真的能致富!”王恩毅笑着说道。
不仅如此,王恩毅一家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不少务工岗位,每逢烟叶生产季节,他就聘请周边农闲村民前来帮忙,从烟地翻犁到烟叶采收,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增加5、6千元的额外收入,不仅方便照顾家庭,还拓宽了增收渠道,两全其美。
(上图:村民们在王恩毅家的分级场地工作)
提到对未来的规划,王恩毅对种植烟草更是充满信心,干劲十足。他希望与父亲一起把种烟产业继续发展下去,学习更多的种植技术和经验,为此他计划在今年70亩的基础上,明年多争取指标,持续扩大种植规模,让日子更上一层楼。
时间,在宁静的小山村中悄悄流淌着,王恩毅与父亲正认真打理着新炕出来的烟叶,层层叠叠,好似金色海洋里泛起层层涟漪。
而那一片片金色的烟叶,沉淀着火焰、泥土与时间的芬芳,承载着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默默地驶向远方。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