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城开车到刘敏的烤房群,得顺着蜿蜒的盘山路行驶50多分钟。在能见度不到100米的大雾天气下,汽车小心翼翼地行驶着。
翻过几座大山包后浓雾渐淡,久违的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在群山之上,再往前行驶10多分钟,一座建在村口的烤房群赫然出现在眼前。
“辛苦了!”汽车驶入烤房群,下车,刘敏咧着嘴笑着迎了上来。
4个多月前,这座烤房群承担着村里一半以上的烟叶烘烤任务,每天往来与此的种烟群众一拨接着一拨,很是热闹。烤房群里的51座烤房呈“T”字形布设,第一批40座于2017年完工,2019年又追加建盖了11座。
刘敏今年29岁,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向阳乡法土村委会法土村民小组烤烟种植户,也是当地烟农合作社技术员,眼前的这座烤房群,既是刘敏一家和乡亲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也饱含着当地烟草部门的责任担当。
烤房群的前身就是这样的石头地。
前往法土村的连乡路上,越接近村子,道路两旁地里的石头越多,进村后,目力所及的土地上长满了高矮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许多地里石头比土地还多。这些冒出地面的石头,平均下来不低于1米,最高的能有2米多,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此呈现得淋漓尽致。
此前因为土地耕作条件恶劣,法土村的乡亲们种庄稼付出许多,但收获有限,一滴汗珠摔成八瓣也过不上好日子。
1986年,法土村几户穷得叮当响的村民在当地烟草部门帮助下试种烤烟成功。此后时间里,全村200余户村民中,超过60%的人家跟着种起了烤烟,困扰了几代人的穷根被慢慢刨起。
彼时,因为条件有限,法土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绝大部分烤烟种植户的烘烤设施十分落后,“一座土烤房传三代”的情形比比皆是,居高不下的烘烤损失率让乡亲们好不容易找到的致富路走得艰难。
10余年前,为了解决乡亲们烟叶烘烤设施落后的问题,当地烟草部门以补贴大部分的方式,在村集体支持下,动员乡亲们建盖先进的卧式烤房,由此,泸西县各烤烟种植村走上了烤房改建的快车道。
按照规划,建盖卧式烤房需村集体或几户村民提供土地方可动工,这样的要求在其他村子不成问题,但对于“寸土寸金”的法土村而言,却非常困难。
“建盖烤房用地的问题,我来想办法!”2017年年初,在和父母商量后,刘敏向有关部门申办了手续,请来一辆挖掘机将自家的一片石头地进行了平整。随后,依靠当地烟草部门的补贴,刘敏家又自筹一部分,建起了这座烤房群。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烤房群建好后,刘敏按照当地烟草部门的建议,以“全商品化烘烤”模式为乡亲们提供烟叶烘烤服务,村里的烤烟种植户只需将采摘完毕的烟叶编杆入炉,剩余的烘烤环节由他聘请的专业队负责。
“全商品化烘烤”模式的收费标准由当地烟叶工作站、烟农合作社和村民代表三方按照“让利于民”的原则,结合当年物价和人力成本核定,以每公斤鲜烟叶收取服务费。
烤房群一角。
为了让乡亲们吃下定心丸,刘敏按照当地烟草部门相关要求,向乡亲们明确了非正常烘烤损失赔付承诺,对因操作不当出现的烤坏烟叶,承担赔偿责任。
依靠先进的烘烤设施和专业的烘烤队伍,法土村村民的烘烤损失率从此前的15%以上降低至6%以下,每炉烟叶至少能减少损失1000元以上,到这里烘烤烟叶的村民,每年累计减少烘烤损失20万元以上。
推行“全商品化烘烤”模式后乡亲们更加省心,不少人利用这段时间在附近打零工或忙其他活计,进一步增加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在当地烟草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刘敏的烤房群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除了本村人,还有不少外乡镇的烤烟种植户运着烟叶到这里烘烤,在十里八乡打出了牌子。
刘敏检查一座卧式烤房的控制器。
“没有烟草部门的支持,我不可能建得起这个烤房群。”运作4年来,刘敏已还清了建烤房的大部分贷款,他说,往后时间里,他将继续谨记“让利于民”的原则,在当地烟草部门指导下,为乡亲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