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温渐低,又到一年的农闲时节。在云南玉溪市江川区各地的农田里,却是一番忙碌景象。
早已采完烟的田里,一株株菜豌豆枝繁叶茂,长势喜人。绿油油的豌豆叶在温暖的阳光照射下发出勃勃生机的光芒,农户们正忙着整理烟后菜地。
在松园村门前田的地里,43岁的女子余利霞正在整理着自家的蔬菜地。“今年栽烤烟平均一亩收入5000多元,相比去年多收了5万多。”
“今年产量和等级都比去年好,上等烟比例提高了不少,收入高了好些。”余利霞高兴地说着。
余利霞,四川峨眉山人,中专学历,人送“辣妹子”。8年前,她结婚嫁到了江川区江城镇松园村,一家4口人。远嫁至云南的外乡人,以巾帼不让须眉的闯劲儿与爱人郭绍东齐心协力,在江川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财之道”,把异乡变成了故乡。
2021年,余利霞栽种了60多亩、共8万多株烤烟,烤烟交售总额约25万元,加上烤烟各项补贴,净利润24万元左右,是江城镇职业烟农、增收创富能手和青年一辈烟农的杰出代表。
“原来我们打工每天工资就最多100块钱,一个月下来就有两三千,一年收入不超4万元。现在好了,光栽烟和烟后蔬菜,在家就能轻松收入30多万。”7年前,她毅然截然地辞去弥勒酒店管理工作,与老公一起回到江川当起职业烟农,每年都承包近200多亩地,一部分用于种植烤烟,余下的用于种植蔬菜。
在这个几乎人人都向往到“外面的世界”看看的时代,余利霞与老公怀揣着对家乡的一片赤诚热爱回乡耕种土地,在田野间挥洒奋斗的汗水,耕耘着属于自己的希望与梦想。
“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收入也不稳定,还比不上在家自在,而且近些年栽烟还补贴也较多,栽烟稳定得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靠这棵烟,改善了家庭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既留住了家乡的绿水青山,也改变了自身经济状况。”
“老公家原来的条件不好,刚结婚的时候,几亩耕地,一间土坯房、一张床、几副碗筷、几公斤大米就是全部家当。还好结婚前几年,我在外面开汽车配件销售店和酒店打工存了点钱,要不然这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余利霞回忆道。
这几年,冬天地也闲不了了,村里好多人都种起了烟后作物,她和老公商量也种烟、种蔬菜。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余利霞凭着年轻的优势,一口气种了60亩烤烟、100亩菜花(青花、白花)、40多亩四季豆和菜豌豆等。
“政府帮我们引进蔬菜加工收购企业,帮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企业还免费为我们提供种子、物资和技术方面的扶持,每种蔬菜都有收购保底价,这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我家冬季作物预计收入10万元左右,今年过年我家计划宰头胖猪,好好热闹热闹。” 余利霞笑着说道。
地还是那块地,将一季变多季、用空间换时间,在划定的区域内开展烟菜轮作,农户得以稳定增收。在乡村振兴方面,余利霞与其他农户一起做了更多尝试,他们引进花卉种植、中药材种植,不断推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
江城镇松园村按照“政府+企业+农户”发展模式,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冬季作物种植,提高土地复种指数、不断增加村民收入。
早在2017年,余利霞通过种植烤烟和蔬菜积攒的60余万元,拆了土坯房翻盖了三层小洋房。她家陆续购进了三辆车,一辆是拉蔬菜的货车、一辆是下地干活的微型车、还有一辆是农用车(手扶拖拉机)。2022年,她准备购买一辆小轿车,专门进城开。“疫情这两年,我们也只能扎根于家乡。如果2022年新品种扩种的话,我家准备种100亩以上烤烟。为孩子和自己生活多积累点资本。”
“只要肯吃苦,单车变摩托。”是呀,只要勤快,在“辣妹子”余利霞眼中,就算是寒风萧瑟的冬季,亩亩闲田也能焕发出绿色生机,孕育增收希望。在她的心里,江川已然成为了她的故乡,在这里扎根、奋斗是她的致富之道。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