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榛子乡,山清水秀烟田绿。烟农们迎来收获的时刻:刚采摘的烟叶,绿油油,被整齐地码放到农用三轮车上,一趟趟地送往附近烤房,在那里变成一炕炕金叶子。
去年,宜昌烟区收购烟叶10万担,实现烟农总收入1.69亿元,烟叶已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按照国家局、湖北省局(公司)烟叶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我们坚持‘以质取胜、以诚取信’工作理念,奋力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宜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经理王大爱说,“主动把烟叶产业融入大农业,推进烟叶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着力解决稳烟农、稳烟田、稳烟区突出问题,努力实现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更好履行国企应尽之责。”
和不少烟区一样,宜昌也面临“在哪种烟”的困扰:随着蔬菜、花卉等产业兴起,烟区被迫向偏远山区、高海拔区域转移,烟叶质量提升受限。
宜昌市局(公司)把基本烟田保护作为稳烟区的关键一招,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把烟叶纳入乡村振兴产业规划,推动构建基本烟田永久保护长效机制,巩固烟叶生产第一车间。
以兴山烟区为例,今年8月,《兴山县基本烟田永久保护实施方案》《兴山县基本烟田永久保护制度(试行)》率先颁布实施,为稳烟田、稳烟区提供了政策保障。
按照“县级统一规划、部门协调配合、乡镇具体实施”的总体要求,兴山烟区将划定建设基本烟田4.5万亩,明确并实施“五个优先”政策(优先安排种植计划、土地流转、设施配套、人财物保障、实施智能化建设),优化烟叶生产布局,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宜昌市局(公司)还围绕基本烟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高标准基本烟田,构建和谐共生的烟粮、烟菜产业结构,实行精准管理、退补平衡,推进建管用一体化,下好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
制约烟叶高质量发展的还有“谁来种烟”问题。据统计,宜昌目前烤烟烟农平均年龄53岁,老龄化趋势明显,迫切需要解决“谁来种烟”问题。
对此,宜昌市局(公司)积极培育新型种植经营主体,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专业服务为支撑的现代烟草农业经营体系,探索职业烟农、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烟叶合作社、烟农互助组等烟叶生产组织模式,破解劳动强度大、请工难、请工贵等瓶颈性问题,最大限度稳定烟农队伍。
宜昌市长阳县榔坪镇榔坪村烟农杨鸿益今年46岁,是位跨界种烟的新烟农,他注册成立的杨鸿益烟叶种植家庭农场种植烟叶110亩。
“我种烟可不是蛮干,之前我主要种药材和蔬菜,务农、经营都有经验。”杨鸿益说,“种烟从育苗到机耕再到烘烤每一步都有烟叶客户经理指导,有专业化服务队提供服务,种起来很省心、有保障。”
在兴山县和秭归县,兴山县金鹏烟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秭归县兴叶烟叶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烟叶合作社可提供统一供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专业化服务,助力烟农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
随着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宜昌市局(公司)加大创新投入,依靠科技推动绿色生产、节能减排,高质量书写“怎么种烟”的时代答卷。
在榛子乡板庙村溠水坪烘烤工场,50栋密集式烤房全部用上了生物质燃料,烟叶烘烤更精准高效、节能环保,烟叶烘烤质量明显提高,减工降本成效突出。
2018年,兴山烟区配套建立了一座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实现了废弃木材、烟草和农作物秸秆等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遏制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今年该厂已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1600吨,可满足全县500余套生物质颗粒燃料烘烤系统的需要。
此外,宜昌烟区还认真落实烟区土壤保育措施,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加大生物有机肥推广力度,推广无人机植保、施肥,构建绿色栽培、绿色防控生产技术体系;美化烟区烟农生产生活环境,打造“一片烟田一路花、红花绿叶一幅画”烟区美景,推动烟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持续提升原料保障水平,确保工业企业满意,是宜昌市局(公司)谋划“为谁种烟”的出发点。
比如,抓住湖北省局(公司)承担行业国产雪茄烟叶开发与应用重大专项的机遇,与湖北中烟三峡卷烟厂联合打造中式雪茄原料科研示范基地和联合试验室,攻克核心生产技术,不断提升雪茄烟叶质量,满足工业企业使用要求。
又如,按照湖北中烟质量需求,强化品牌导向、推广适用技术、做实基地单元,形成了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质量发展产业链,提升了原料保障水平,促进了烟区产业振兴和烟农富裕。
此外,宜昌市局(公司)还把烟农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夯实烟叶种植增收基础,拓展科技增收、降本增收、多元增收、融合增收等渠道,确保种烟效益稳步增长,提升烟叶产业链含金量和柔韧度。
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在知行合一。宜昌市局(公司)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抢抓新机遇,全面推动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为行业原料保障、湖北烟叶发展和宜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