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八月,一片片成熟待采的烟叶映在张永新的脸上,映出了花。张永新是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茅乡永新烟叶家庭农场的负责人。"种植规模稳定在300亩上下,毛利660万元左右,净收益300余万元。"2021年8月5日,细数着近年来的种烟小成就,张永新的脸上满是喜悦。
甘当助农振兴"领头羊"
"要不是在永新这儿干,哪有我今天的好日子!"想起当初家里的困境,董百霞不由得抹起眼泪。
当初得知周边有十多个像董百霞这样的乡亲生活困难,张永新把他们叫来跟着自己干,有活儿干一天给100元工钱,没活儿干每个月给300元生活费。生活稳定了,大家伙干活都很卖力,永新烟叶家庭农场的经营状况也越来越好。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村干部,我想让大家都富起来!"据统计,张永新每年将50%的收入用在带动乡亲们就业上,每年用工投入在70万元左右,与11名困难群众签订长期用工协议,户均单项增收近2万元。
甘当品种推广"小白鼠"
试验有风险,品种试验更是如此,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然而,张永新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为大胆的主儿。"已经到成熟期了,不同品种的差异还是挺明显的......后期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张永新一边摆弄着试验田里的烟叶,一边介绍着不同品种烟叶的差异化管理要点。
育苗期,他在苗棚内紧盯;移栽期,他在烟田里苦干;田管期,他在烟行间穿梭......作为全国两大区域试验基地之一,张永新毫不含糊。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品种特性,张永新在排除水、肥、药干扰上下足了功夫,试验品种生产指导手册、水肥管理方案成了张永新屋里屋外、田间地头的"好朋友"。为了更好地控制水、肥用量,他紧抓"精"字不放松,整地时精确测量土壤肥力及微量元素含量,确定不同肥料的基追比;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时精准控制烟叶还苗、伸根、团棵、旺长等不同生长阶段的水肥。同时,在烟草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投放蠋蝽、蚜茧蜂,设置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在烟田周围种植向日葵隔离带,这些绿色防控技术大大降低了烟叶农残,避免了药物干扰。
自2010年成为全国主要品种试验基地以来,永新烟叶家庭农场每年参与的试验品种达20~30个,试验成功通过生产评审的有8个,为陕州区、三门峡市乃至河南省烟区烟叶品种储备和更新换代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甘当科技兴烟"带头人"
豫西烟区前期干旱、地温低,后期多雨,适宜移栽的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可每年10月初如期而来的寒冷,让大部分上部烟叶无法开片成熟,这成了当地烟农致富的"拦路石"。
2012年,三门峡市烟草公司提出让烟苗提前住进"地坑院"("井窖式"小苗移栽技术),以前移栽期、增加烟叶有效生长期的试验方案,张永新第一个报名参与试验。从配套育苗方案、成苗标准到打井制窖、田间管理,张永新和科研人员仔细把控、详细查看、认真记录。经过反复试验,该项技术于2014年试验成功,目前已在三门峡烟区全面推广开来。除了爱学习、肯钻研,每每有了新技术,张永新都毫不吝啬传授出去,不管是同村、同乡的,还是其他县、市、省的技术人员、烟农前来参观学习,他都会传秘方、讲要点。他也时常接到很多当地和外地烟农打来的电话,有的交流技术难点要点,有的通报取经成功的喜讯,还有的咨询近期有没有新措施、新方法可以学习。张永新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烟能手,成了名副其实的科技兴烟"带头人"。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