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店的人,是很难做其他工作的。”说话的人,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江坡镇江坡村委会外庄村的邓胜丽,今年52岁。
就是这个说自己很难做其他工作的守店人,四十多年来一直默默守护、传承着牟定这个“工匠名乡”的篾编手艺,她用时光守护了赤诚的匠心,“编就”了手艺人笃信笃行的人生。
“小时候看着家里人做蔑编,觉得好玩,自己也就学着编,编的东西还能卖几块钱,有零花钱就很开心。”没承想小时候的一时兴起,却成为了陪伴邓胜丽大半辈子的手艺,也正是这门手艺,让邓胜丽成为了牟定县传统工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邓胜丽在江坡镇外庄村老家编蔑编。李重庆摄
无心结匠缘
邓胜丽与非遗传承人结缘是在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牟定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见到了邓胜丽编的蔑帽,一时被有着纤细光滑蔑条,紧致精美纹路的蔑帽吸引,当即联系到了邓胜丽。就这样,在牟定县有关部门的引导下,邓胜丽渐渐意识到了手艺传承的重要性。
“开始是邻居有需要,就编了给他们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形成习惯了,守店的时候没人就抽空编一些,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申报非遗也是想让更多人知道,爱上蔑编。”邓胜丽说。
2013年4月28日,蔑编技艺如愿评选成为了牟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邓胜丽也被评为了牟定县第三批传统工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亦是修行
邓胜丽两口子的小店,既是一家人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更多人认识蔑编技艺的窗口。
“老板娘,要这几样。”说话间,几个人进店买了东西又走了。“东西拿好,慢走,下次再来。”邓胜丽熟练地操作着扫码枪,迎来送往,脸上的笑容从未消失。
“头几年,也不太会打理店面,还好是烟草部门的客户经理‘手把手’教我们摆放货品,现在用的全是终端扫码,也很方便。”邓胜丽两口子做生意和气,过往行人、街坊邻居,大家都爱来她店里买东西。
小店一角摆放着几件编好的小物件和一顶刚起顶的蔑帽,抬起观看时,蔑顶下四向撒开的蔑条宛若一个个婀娜多姿的舞者……
“篾条太细了,就像梳头发一样,得一根一根地梳理。白天守店,只有晚上十一二点才有时间划蔑条……很多次手划破了,也想过放弃,但是每次看到自己编织的东西被别人喜欢时所有的辛苦又都值得了。”这样的辛酸苦乐也独属于邓胜丽,于她而言,蔑编从来不是谋生之道,却是她一生所必须要坚守传承的技艺。
蔑编是个极其考验手法、耐心和毅力的过程,但邓胜丽乐在其中,恰如她丈夫所言,“那是她的人生修行,不吃饭都可以,就是不能不做竹编。”
手艺是偶然,“守”艺是夙愿
邓胜丽的蔑编人生缘起篾匠世家的文化熏陶,更源于心底的热爱和执着。她的作品多次参与牟定县非遗文化活动、“三月会”文化节等展演,多个被收藏在县、乡文化馆内。但她从不满足于此,因为她深知吐故纳新才是传统手工艺绽放新生命的必由之路。
手工艺人承载的是手艺的生命和作品的灵魂。邓胜丽的女儿和几个街坊邻居通过跟着她多年的学习,能独立完成一些蔑编作品,手艺也渐入佳境,但主要以业余的兴趣和零散学习为主,培养更多的传承人也是当下邓胜丽最为关心的问题。
“我们有手艺人,但是缺‘守艺’的人,这两天我们正在为申请楚雄州非遗项目做准备,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这些年,邓胜丽也一直在不断学习新的技艺。日常会在视频上学习别人编织竹篾,有些复杂难学的干脆就买回来,拆开了学,再和传统的本土蔑编手艺相融合,推陈出新,探索挖掘传承和创新的契合点,期望赋予蔑编手艺新的生命力。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