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湖北省随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随烟特色的创新人才培育之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打造创新平台 汇聚智慧力量
“传统的软件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低代码平台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业务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参与应用开发……”
“通过大数据技术,我们能对海量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精准把握市场需求……”
在“互联网+”科技创新工作室中,随州市局(公司)每周都会定期举行技术研讨,大家围绕大数据、低代码、物联网在烟草行业的应用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员工们不仅拓宽了技术视野,创新思维也更加活跃。
“互联网+”创新工作室交流研讨
近年来,随州市局(公司)科技信息中心全力打造“互联网+”科技创新工作室,为科技创新人才搭建交流与协作的关键平台。
“我们建立工作室,就是希望能打破部门壁垒,让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人才汇聚在一起,碰撞出创新的火花。”科技信息中心主任朱磊介绍道。
提到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员、年轻的技术骨干侯天阳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我做的工作相对单一,很多想法都有局限性。自从有了工作室,我能和营销、专卖等各个业务条线的同事一起交流,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这样开发出来的技术工具才更实用。”
项目驱动培养 提升实战能力
科技创新的未来,关键在于人才。近年来,科技信息中心以项目为依托,选拔并培养了一批有潜力的年轻科技人才,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数据整合和算法优化的难题,大家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以及不断尝试新方法,团队成员得到了快速成长。”一位项目成员如是说。
“刚开始面对海量且杂乱的安全隐患数据,我感到无从下手,但在同事的帮助下,我逐渐掌握了高效的数据处理技巧,并学会了利用分析工具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安全科的蔡丽娟在“关于安全巡管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中收获颇丰。
随州市局(公司)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立项评审
在此基础上,科技信息中心还积极推进了“关于现代终端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关于信用评价信息在卷烟零售户经营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等多个项目,不仅为项目团队提供了充足的技术资源与设备支持,还针对不同项目阶段为成员提供了涵盖技术应用、数据分析、项目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专业培训。
这正是科技信息中心通过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注脚。它不仅解决了企业实际运营中的诸多难题,更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实战能力强的科技创新人才,为随州烟草在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强化培训交流 拓宽知识视野
“参加这次培训真是大开眼界,让我了解到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应用案例,我要和同事一起探讨如何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起初,我对数字化转型仅有模糊概念,以为只是技术的简单更迭。通过培训让我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以训促干,以干促优。近年来,科技信息中心积极组织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邀请行业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云计算、低代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技术等领域。此外,还选派优秀员工参加湖北省烟草商业系统的技术研讨会和培训课程。
“通过这些培训和交流活动,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不久前,年轻的技术骨干邹邦钦参加完全省系统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培训后兴奋地说。
随州市局(公司)开展低代码培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两年,随州市局(公司)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已初见成效。2名省局(公司)青托人才完成2项省公司科技项目申报、研究,3名市局(公司)青托人才完成3项市公司科技项目建设和1项省公司项目申报、研究;累计取得发明专利1项、外观专利2项、软著作权30余项,其中业务部门和低代码小组主动申报并取得软件著作权4项和外观专利授权2项,实现了质量和数量的双重飞跃。
击鼓催征向未来,实干笃行再出发。未来,随州市局(公司)将继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创新机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在烟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征程中勇立潮头。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