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已是广大干部职工的共识。
今年以来,红云红河集团紧紧围绕行业战略部署,牢固树立“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理念,持续推动“制造思维”向“客户思维”转变,把消费者满意作为产品质量评价的最终标准,持续优化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引导全员提升质量意识,推动“大质量观”全面落地。
以市场为导向
包装与卷制满分率提高96.07%,烟支外观缺陷率下降15.22%,烟支物理指标缺陷率下降64.48%,市场投诉下降95.91%……
这是2019年与2023年,红云红河集团产品在云南中烟抽检中的一组对比数据。
这样的变化,与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作原则密不可分。
近年来,红云红河集团从注重内部产品质量评价转向以市场检验、消费者评价为主,逐步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的评价机制。
他们紧盯消费结构变化、消费需求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不断丰富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质量管理指标,强化质量指标的市场需求符合性,制造更加符合消费者真实需求的产品。
“过去,我们更加注重产品既有指标的问题,重点紧盯各项工艺标准,严控质量关;现在,我们的产品质量观正由‘质量指标符合型’向‘消费者满意型’转变。”红云红河集团工艺质量部部长杨晶津介绍道。
例如,红云红河集团曾面向消费者开展专题问卷调查。根据问卷反馈信息,经分析研判,他们迅速对产品的拉线头进行优化调整,让拉线头比烟包边缘突出1毫米,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
1毫米之差,是对产品品质的精益求精,也是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
为了准确获取市场信息,畅通消费端与制造端间的沟通交流,红云红河集团建立了一套消费者评价体系。
前期,工作人员通过跑市场、做调研的方式,充分调研、分析数据、分层分类,为精准生产符合消费者质量需求的产品奠定基础。“从2018年开始,针对消费者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杨晶津介绍,现在,他们开展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工作已经从原来单一的“问卷调查”转变成了“问卷+深度访谈”模式。
所谓“问卷+深度访谈”,即工作人员根据规则从参与问卷调查的消费者中抽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访谈对象,通过“线上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交流,查找问题根源、明确解决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据了解,深度访谈活动通常一年开展2期,每期的深度访谈对象在75人左右,目前共有400多人参与其中。
信息有传导,解决成闭环。红云红河集团通过开展需求侧深度分析,根据消费者的相关诉求,形成专门的问题清单与调查报告,再把问题清单分解到各部门、工厂,明确目标和时间进度,落实改进任务。
以质量为抓手
今年6月,在曲靖卷烟厂开展的一次日常工艺评价中,工艺质量科工作人员发现香料中心称量仪器与实际需求存在微小偏差,便迅速形成了评价报告。随后,香料中心根据报告做出调整,并将后续改进的进度和结果进行反馈。
工艺质量科工作人员介绍:“虽然这一点偏差对产品质量几乎没有影响,但只要有对产品质量存在不利影响的可能,就必须在第一时间解决。”
这也充分体现了红云红河集团的质量文化和质量管控理念:“99+1=0”,即99个产品、99道工序、99次检验、99项工作都是优秀,但凡出现一次质量问题,就等于白做。
在红云红河集团看来,单纯追求产品合格率,以检验指标判定产品质量的工艺质量管控观念,如今已无法满足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在云南烟草工业系统践行“大质量观”工作要求的背景下,红云红河集团在工艺质量标准体系、基础保障体系、监督评价体系三大方面,横向做拓展、纵向精细化,构建形成全方位、立体式质量管控体系。他们通过对各层级的标准管理进行重新梳理和统一,强化各层级对产品质量提升作用的发挥,实现管理目标的系统性统一。
在此基础上,红云红河集团密切协同云南中烟技术中心、营销中心、原料中心、物资集团常态化开展互动交流,将产品质量管控不断向产品设计、原辅料保障、消费者端延伸,形成产研、产销、产原、产物协同保障工作机制,为产品质量提升提供全流程支持。
“我们的目标是围绕质量管控体系建设,通过找准产品质量薄弱环节和管理短板,精准施策、以点带面,生产出更多优质的产品。”红云红河集团负责人介绍说。
值得一提的是,红云红河集团践行“大工艺、大质量”理念,围绕质量管控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成立涵盖多层级、多部门的质量改进攻关小组,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同时,他们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以数字赋能制造升级。
在会泽卷烟厂,通过对接MES系统中的数据,制丝、卷包各工序看板让生产现场人员及时获取生产计划信息;卷包大屏看板方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机台生产状态、生产进度、生产效率、质量巡检得分等相关信息,提升了制造环节的透明度和生产稳定性。
在会泽卷烟厂和乌兰浩特卷烟厂,制丝全批次评价管理系统的应用,让车间工作人员能更加快速全面掌握各卷烟规格制丝工段中所有批次的工序及其工艺参数、质量指标,为进一步提升工艺保障能力、夯实产品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基础工作不断夯实,红云红河集团产品质量得到持续优化提升。
以评价促改进
近年来,红云红河集团深入推进“净管理”理念,引导员工从工作实际出发探索业务运作规律,着力开展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系统强化产品质量管控质效。这其中,有一项特殊的测试——工艺符合性测试。
“工艺符合性测试是一项创新性与长远性的工作,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提升工艺质量管控水平的有效手段。”杨晶津这样说道。
工艺符合性测试为何特殊?因为这是一项“不考核、不打分、不排序”的测试。
红云红河集团工艺质量部副部长华一崑介绍说,“不考核、不打分、不排序”的测试降低了企业评比的压力,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目标。
特殊的测试模式解决了各卷烟厂的后顾之忧,工艺符合性测试由此进入卷烟生产现场。
“以前,各卷烟厂向集团提交关键指标,测试由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完成,得到的结果并不理想。”杨晶津告诉记者。
为找到解决工艺控制水平的方法,红云红河集团于2013年开展工艺符合性测试初步探索,工作人员走进工厂车间,对制丝过程、残烟处理进行监测,变“隔空问诊”为“现场号脉”。
从烟叶投料到切丝烘丝再到卷烟成品,整个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晒”了出来。
发现问题是开始,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工艺测试的项目运用从制丝过程、残烟处理,拓展到卷包过程、滤棒成型过程,后逐步覆盖卷烟制造全过程。”华一崑向记者介绍,卷烟工艺控制理念渐渐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测试的导向也由标准符合性、过程稳定性向关键质量指标的精准控制转变。
与此同时,测试的评价方式也由从前的手抄、Excel计算逐步向数字化方式转变。他们通过运用工艺质量智能管控云平台,实现了制丝、卷包、滤棒成型过程精准控制测试、制造过程物耗测试和工艺问题分析等任务的自动分析和动态展示。
系统改进不光针对工艺等技术方面的问题,还包含对关键主机设备维护保养情况、工艺纪律、车间规范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查找。
例如,在工艺符合性测试中,测试组提出了卷包在线缺陷产品检测剔除装置有效性验证不到位、验证缺陷样品管理不规范以及产品质量检验综合测试台检测一致性比对业务欠缺等问题。在问题整改的过程中,他们引导生产一线在固有管理模式上打破惯性思维,优化管理流程,擦亮眼睛、扫除盲区。
在严格的质量管控要求下,红云红河集团的工艺符合性测试形成了一套针对卷烟生产制造全流程、全链条,独特而有效、全面而精准的产品过程质量管控方法及评价体系,推动质量工作水平以小步快跑的方式稳步提升。
从2013年到2023年,通过长期、持续的工艺问题改进,红云红河集团切实提升了过程工艺管控水平和工艺技术水平。
以人才为支撑
在红河卷烟厂复烤车间,前不久,一场别开生面的“1+1”擂台赛如火如荼地展开。每个竞赛小组以双人阵容组队比拼,一名电气修理工和一名机械修理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打刀安装和电机保养项目。
“机械修理工要向队友讲解打刀质量如何检查,电气修理工要向队友讲解电机拆卸顺序,让队友更清楚项目的要领和难点,提高比赛效率。”获得小组第一名的电气修理工卢保高和机械修理工石友全交流着。
“1+1”擂台赛不仅是一个技能的较量平台,而且是一个跨领域的交流平台,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既要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善于与其他同事协作,避免“灯下黑”。从多维度查找问题,不断改进工作质量,这是红云红河集团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积极探索的一个缩影。
依托云南中烟“产品质量提升年”契机,红云红河集团将人才培养作为长远发展战略。红云红河集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去年开始通过关键项目、重点项目攻关,让优秀的青年员工到工艺质量部进行轮训,培养了一批工艺质量复合型后备人才。
在轮训模式中,红云红河集团将员工分为专业工艺人才、工艺和信息化融合人才、工艺和装备融合人才、质量和统计融合人才四大类,围绕制丝工艺、卷包工艺、质量检验、数理统计、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等专业领域,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开展专项培养。
这种员工轮训模式,打破了集团和工厂纵向、各工厂间横向技术交流的障碍,搭建了员工交流平台,通过“长板效应”实现技术分享和提升,进而锻炼员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今年7月,在会泽卷烟厂,由集团工艺质量部与其他卷烟厂工作人员组成的测试工作组,采用现场测试、现场验证、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产品进行了跟批测试、工艺保障能力测试、现场加工状况观察测试。
“测试组组长由青年人担任,组员中也有老技术骨干,这种老带新、传帮带的方式,让老技术骨干的丰富经验和优秀做法得到了传承,青年员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也得以提升。”杨晶津向记者说道。
红云红河集团按照“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思路,建立专项组轮训管理机制,充分给青年人放权,针对不同测试模块的项目要求,选取不同工厂、不同专业、不同特长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测试人员的专长、经验。
通过一系列举措,红云红河集团将工艺质量过程管控创新与人才驱动融合,释放协作动能,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业务面广、沟通力强的优秀工艺技术人员,充实了集团及各卷烟工厂的管理人才。
质量管理永远在路上。红云红河集团表示,他们将继续把消费者满意作为产品质量评价的最终标准,持续优化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引导全员提升质量意识,形成人人重视质量、追求质量、崇尚质量的良好氛围,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助力云南中烟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