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南中烟驻马店卷烟厂“王小沈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墙上挂的“河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河南中烟十佳工作室”等一个个金光闪闪的奖杯和荣誉证书,这是工作室全体成员努力拼搏的见证,也彰显着这个集体的精神。
创新工作室团队
工作室自2018年成立以来,就立足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技术能手的技能优势,始终紧扣“创新”这个关键词,以党建为引领,围绕精神传承、科技攻关、搭台育才等开展工作,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传承:扛起“新时代”担当
坚持以思想立根铸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并与学习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相结合,有效丰富党的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以精神传承凝聚实干力量。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驻烟高质量发展”,这是工作室内的一条标语,也是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奋斗目标。工作室成员每月开展一次党的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跟进落实行业、公司要求精神,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看到这些劳模的事迹,真是振奋人心啊!”“是啊!这些前辈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真是当之无愧的劳模。”这是每一个看到工作室“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主题长廊的人都会发出的感慨。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以党建为引领,以“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为导向,不断激发工作室成员的干事热情。
“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可不仅仅是挂一块牌子、取一个名字,而是要真正做到有指标、有担子、有考核。”工作室负责人王小沈这样说道。
为了进一步展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室积极开展“创岗建区”活动,以党员先锋队为载体,发挥先锋岗和示范岗的模范先锋作用,工作室成员全方位、多角度介入生产过程,做到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问题就集中力量朝哪里突破,哪里有弱项就集中力量朝哪里攻坚。做到党旗始终飘扬在一线,党徽始终闪耀在一线。
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
组建至今,工作室的成员主持并参与技术革新120余项,参与QC小组活动40次,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一等奖10余项、省级二等奖20余项,六西格玛中质协国优4项,2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国家级刊物、省级科技杂志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成为工厂展示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
累累硕果离不开工作室成员的辛勤付出和立足岗位做贡献的精神。
课题攻关
今年7月,工作室负责人王小沈带领工作室成员利用自制的检测装置,对厂区内水网进行排查检修,厂区内自来水消耗由每月15000多吨降至现每月消耗在8000吨左右,蒸汽消耗由月消耗5000吨以上降至现每月2000余吨;自制的异味去除装置有效地遏制了异味的外溢,除尘房内新装的螺旋输送装置解决了烟丝堵塞的大问题,这些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的工具在工作室内还有很多。
一项项成果的转化,一个个充满创意的点子,无不得益于工作室内浓厚的创新氛围。
“我们可不可以用超声波清洗过滤桶?”“我觉得还是这个方案更好!”这是工作室每周都要举行一次的头脑风暴活动,每个人天马行空、畅所欲言,在思想的碰撞中寻找灵感,金点子、好创意层出不穷。
会创新、懂创新、善创新,工作室集众智、汇众力,让一项项创新成果,从无到有、从0到1,落地生根。
育人:打造人才“蓄水池”
坚持全方位培养人才,为有创新意识的职工搭建学习成长平台,为能解难题的能工巧匠筑起施展才华舞台。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帮助青年员工参与课题项目,以项目课题为中心,以专业领域为界限,鼓励青年职工参与技能竞赛、工艺改进、降本增效等项目,组织形成多个课题攻关小组,集中讨论、攻坚克难,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过硬技术本领,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同时,通过举办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技能比武、QC活动、征文活动等形式广泛搭建舞台,为青年员工多方面锻炼、展示自我提供平台和机会。
导师带徒
实施老中青结对助成长。突出劳模先进、工匠技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名师带高徒、党员带群众“一对一”结对活动,结成数十个“传帮带”对子。开展“人人上讲堂”活动,借助创新工作室联盟平台,工作室成员累计进行云课堂学习20余次,异地师徒进行线上+线下活动10余次。
揭榜攻关。紧扣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等重点工作,融入中心、精准发力,对企业生产中的重点难点课题进行张榜招募,由工作室成员揭榜,工作室牵头成立攻关小组,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共同进行攻关创新。自活动开展以来,解决了职工大小难题30余项。
近年来,王小沈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涌现出一大批有水平、有业绩、善创新的高技能人才。其中,高冠升获得全国点检技能竞赛二等奖,葛少辉、席少杰等获得驻马店市技术能手的称号。
未来,工作室将一如既往以党建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努力将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发挥劳模作用、传承劳模精神的“新平台”,解决技术难题的“攻关站”,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培养高技术人才的“练兵场”。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