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围绕烟草行业保密管理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对当前烟草行业保密管理现状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工作举措,旨在强化烟草行业保密管理,维护行业安全稳定发展,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害,为烟草行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当今全球化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着日益复杂多样的威胁与挑战。烟草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密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行业自身的稳定发展,更与国家安全紧密相连。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烟草行业保密管理,成为烟草行业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烟草行业保密管理现状
(一)保密意识逐步提升。近年来,烟草行业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要求,通过组织各类培训、宣传活动等方式,不断强化员工的保密意识,开展保密安全主题开展培训,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国家安全形势以及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内容,使员工深刻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全员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据统计,烟草企业都组织过不同形式的保密知识培训,参与培训的员工覆盖率达到了 90% 以上。越来越多的烟草企业开始注重在日常工作中融入保密教育,通过内部刊物、宣传栏、线上课程等多种渠道,持续向员工传递保密知识。同时,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推出保密知识微课程,方便员工随时学习,员工对保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二)保密制度逐步完善
烟草行业各单位纷纷建立健全保密制度,对涉及国家安全、商业机密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严格管理。从文件的起草、流转、存储到销毁,从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到人员保密行为规范,都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在文件管理方面,明确了不同密级文件的处理流程和权限,规定了文件的借阅、复制、归档等操作要求。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制定了网络使用规范、信息发布审核制度等,防止因网络操作不当导致信息泄露。部分企业还引入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标准,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三)技术防范手段逐步加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烟草行业在保密管理中也加大了技术防范的投入。许多企业采用加密技术对重要文件和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例如,采用 AES(高级加密标准)算法对财务报表、销售数据等关键文件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对网络访问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并阻止网络攻击和非法访问。如有的烟草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详细记录员工对文件的访问、修改、删除等操作,一旦出现信息泄露问题,可以快速追溯到源头。
二、烟草行业保密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保密意识仍需深化
尽管烟草行业员工的保密意识有所提升,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员工对保密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缺乏对保密工作深层次的理解和重视。一些员工认为烟草行业并非国家安全敏感领域,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因为疏忽大意而导致信息泄露,如在使用互联网文件互传、手机图文识别等功能时,未充分意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的泄密风险。此外,部分员工对新出现的保密风险点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如对社交媒体、移动办公设备等新兴技术应用带来的保密挑战认识不足。随着移动办公的普及,员工使用个人移动设备处理工作事务的情况越来越多,但很多员工没有意识到移动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如设备丢失、被植入恶意软件等,都可能导致企业信息泄露。
(二)保密制度执行存在漏洞。虽然烟草行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漏洞。一方面,部分制度条款过于原则性,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和量化标准,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不同人员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差异。例如,在密级文件的界定和管理上,由于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可能会出现密级界定不准确、文件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有的企业对于某些涉及市场战略规划的文件,因难以明确其具体的保密程度,导致在密级界定上存在争议,进而影响文件的管理和使用。另一方面,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对违反保密制度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处罚措施。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保密监督岗位,但未能真正发挥监督作用,使得一些违反保密制度的行为可能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处理。
(三)技术防范能力有待提高。尽管烟草行业在技术防范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日益复杂的信息安全形势相比,技术防范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泄密风险不断涌现,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而烟草行业在应对这些新技术带来的保密风险方面,技术储备和应对措施相对滞后。例如,在大数据分析过程中,如果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大量敏感信息泄露。而目前烟草行业在大数据安全管理方面的技术手段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数据脱敏、访问控制等技术措施。另一方面,个别企业在技术防范投入上存在不足,网络安全设备老化、软件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较为普遍,难以有效抵御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和信息窃取行为,这使得企业在面对新型网络攻击时,防护能力会打折扣。此外,技术防范手段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配合,未能形成完整的保密技术防护体系。如部分企业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加密技术之间没有实现有效的联动,无法对信息安全威胁进行全面、及时的响应。
(四)保密管理队伍建设薄弱。保密管理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来支撑,但目前烟草行业保密管理队伍建设相对薄弱。一方面,保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保密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保密知识和技能培训,对保密法律法规、信息技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保密管理工作。例如,在面对一些新型的网络攻击手段时,部分保密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知识,无法及时准确地判断攻击的来源和影响,从而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保密管理队伍的稳定性不足,由于保密工作的特殊性和专业性,需要管理人员具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专业素养,但部分企业存在保密管理人员流动频繁的问题,导致保密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这使得企业在保密管理工作上难以形成有效的传承和积累。此外,保密管理队伍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对保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不足。
三、解决烟草行业保密管理问题的工作举措
(一)强化保密意识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一是丰富教育形式。开展多样化的保密意识教育活动,除传统的培训、讲座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制作保密宣传短视频、开展线上保密知识竞赛、举办保密主题征文活动等,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员工参与度。还可以定期制作生动有趣的保密宣传短视频,通过内部办公系统、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给员工,以直观的方式向员工传递保密知识和案例。
二是突出教育重点。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员工,制定个性化的保密教育内容。对于涉及核心业务和关键信息的岗位人员,重点加强对商业机密保护、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对于普通员工,侧重于普及基本的保密常识和日常工作中的保密注意事项。同时,关注新出现的保密风险点,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如针对社交媒体、移动办公设备等新兴技术应用带来的保密问题,开展专项培训。例如,为经常使用移动办公设备的员工开展移动设备安全管理培训,教授如何设置强密码、安装安全软件以及避免连接不安全的无线网络等知识。
三是强化案例警示教育。收集整理国内外典型的保密违法违规案例,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和分析。通过真实案例,让员工深刻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泄密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从中吸取教训,增强保密意识和警惕性。例如,可以组织员工学习某企业因员工疏忽导致商业机密泄露,最终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遭受重大损失的案例,引导员工反思自身工作中的保密行为,提高保密意识。
(二)完善制度执行机制,确保制度落地
一是细化制度条款。对现有的保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修订,将原则性的条款细化为具体的操作流程和量化标准。例如,明确密级文件的界定标准和分类方法,规定不同密级文件的处理流程、存储期限、销毁方式等具体操作要求;完善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制定详细的审核流程和标准,明确审核责任。通过细化制度条款,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
二是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保密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保密工作的日常监督和检查。成立专门的保密监督小组,定期对各部门的保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包括文件管理、网络信息安全、人员保密行为等方面。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保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保密制度的行为。对违反保密制度的行为,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罚,确保制度的严肃性。例如,对员工的网络行为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的文件传输行为,如向外部非授权邮箱发送大量文件,相关信息系统应自动发出预警,保密监督小组可及时介入调查。
三是加强制度培训与宣贯。定期组织员工对保密制度进行培训学习,确保员工熟悉制度内容和要求。在制度修订或出台新制度后,及时组织专项培训,向员工详细解读制度的变化和重点内容。同时,通过内部刊物、宣传栏、线上平台等渠道,对保密制度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制度执行氛围。例如,在新的保密制度出台后,应组织专题培训课程,邀请专家对制度进行详细解读,确保员工对制度的理解和掌握。
(三)提升技术防范水平,构建安全屏障
一是加大技术投入。加大对保密技术防范的投入,及时更新和升级网络安全设备和软件,确保技术防范手段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例如,定期对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进行升级,安装最新的病毒库和漏洞补丁;引入先进的加密技术和数据防泄露系统,对重要文件和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和防泄露管理。同时,关注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保密技术防范能力。
二是加强技术协同。整合现有的技术防范手段,建立技术防范协同机制,形成完整的保密技术防护体系。例如,将网络安全设备、加密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等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通过网络安全设备对网络访问进行监控和过滤,利用加密技术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对信息的使用和传播进行权限控制和操作记录,从而提高技术防范的整体效能。
三是开展技术研究与创新。鼓励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开展保密技术研究与创新,针对新出现的保密风险点,探索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例如,针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带来的保密问题,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安全分析和风险预警,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对信息泄露行为的溯源和追踪。同时,加强与外部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引进先进的保密技术成果,提升企业的技术防范水平。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一是加强专业培训。制定系统的保密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保密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其保密知识和技能水平。培训内容包括保密法律法规、信息安全技术、保密管理方法等方面,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同时组织保密管理人员参加行业内外的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的保密管理经验。
二是稳定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保密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提高保密管理人员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例如,设立保密管理专项奖励,对在保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对保密管理人员给予适当倾斜。同时,加强对保密管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关注其工作和生活需求,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是优化人员结构,根据企业保密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合理调整保密管理队伍的人员结构。引进具有信息技术、法律等专业背景的人才,充实保密管理队伍,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复合型保密管理人才,使其既具备扎实的保密专业知识,又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保密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烟草行业保密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烟草企业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保密管理工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保密防护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确保烟草行业信息安全,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